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的药品研发中,仿制药品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公众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了提升我国市面上的仿制药的质量水平,对质量及临床疗效较差的药品品种予以淘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全面地启动了仿制药一致性的评价工作,目的是为了对仿制药的质量进行强有力的保障。该文将对我国目前的仿制药现状进行探究,分析仿制药全面质量管理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以为制药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简要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国际医药市场存在着新兴市场崛起、研发活动转移及仿制药成为业务发展的重点等特点。而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医药市场逐步开放,但是国外的医药企业在药品的研发中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及先进的资金技术等优势,使得我国的医药企业在面临较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本文将对我国目前制药企业在药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制药企业的药品研发迈向更高质量的台阶提供简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国际化发展脚步的加快,我国制药企业向着GMP改造优化已经成为市场发展必然,而这也是为确保我国全民医保事业的早日实现,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工程发展,切实提高我国制药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质量,保证我国制药行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医药工程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该文结合我国医药工程管理问题,提出强化医药净化工程管理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制药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中变更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实施GMP时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变更控制流程,以保证产品质量。从发起、分析、规划和审批、执行、实施等方面介绍了变更流程。指出制药企业的任何变更都应遵守国家药监局新版GMP变更控制的要求,确保制药标准的权威性,防止随意变换,便于质量追溯及产品质量跟踪,为质量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
浅谈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是制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本文就如何加强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作了论述,说明了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是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是药品生产中产品质量不断改进的质量管理.企业只有加强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苗晓革 《科技资讯》2013,(28):227-227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食品安全以及药品安全的问题更加关注.药品的生产环节是实现药品质量达标的重要保障,也是药品最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加强对药品生产质量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对其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成为药品生产企业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工作内容.本文将简要分析,新时期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措施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通过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措施,提高药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近年工作实践观察和新改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以及我国在相关制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制药企业制药设备在使用的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制药企业需要进行GMP认证用来规范药品的生产活动.该认证有利于制药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企业发展的保障.该文从制药企业认证GMP的意义,企业认证准备以及实施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如何有效的实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推动企业认证化进程和制药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制药企业的各项环节管理中,物料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有效的物料控制管理水平能够为制药企业的产品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一个保障。与此同时,物料控制管理依托于供应商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缓解制药企业在市场参与的过程中受到的市场经济风险。该研究立足于制药企业生产环节中的物料控制管理现状,对物料控制管理在制药企业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供应商管理、仓库管理和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管理这3个环节的研究,构建一套良好的物料控制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机工业发展迅速,随着我国进入WTO的实现,国内与国际的药品市场将全面接轨,将会有大量国外符合GMP要求的药品及制药包装机械进入国内市场。药品包装设备是GMP硬件的重要组成部份,直接影响药品质量。我国制药企业近6000家,GMP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各制药企业都渴望得到国内科技含量较高的符合GMP要求药品包装设备。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也引进包装设备的技术,但更多是模仿制造,尚未创新开发出具有企业特点的品牌。我厂在80年代后期,开发成功JTJ-IV型半自动胶囊充镇机,在此技术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对质量保证部门在化药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监控项目进行阐述。加强药品的生产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是制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QA(Quality Assurance)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在药品的安全、有效、稳定,符合质量要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固体制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浅谈QA对对化药固体制剂的主要监控项目。QA通过对化学固体制剂项目的监控,对产品质量起到保障作用。QA不仅负责了生产全过程的监控,也在药品生产企业管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邹毅 《华东科技》2005,(7):38-41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医药消费大国,同时又远远不是一个医药强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新药研发能力薄弱。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许多行业如通信、IT业甚至汽车行业借着开放的契机,或通过引入资金,或通过引入技术,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但在医药行业,由于制药工业的极度分散、新药研发机构的经济实力有限,再加上医药行业较之其它行业更为严格的行政管制制度及措施,我国的新药研发能力并没有获得长足的进展。在发达国家对药品的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及压力下,我国的许多企业及科研机构只能利用国内政策的优势,通过对国外药品的仿制作为自己新药的研发途径。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暂时满足医药市场的需求,缓解公民越来越强烈的对健康保障的需求,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内医药行  相似文献   

13.
张文云 《天津科技》2011,38(2):85-86
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要求制药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从源头严把产品质量关,最大限度保证产成品和上市药品的质量。对此,分析了采购审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供应商管理的措施,以规范制药企业的采购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药研发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急需加强创新药物研发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统计,中国目前生产的药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不到3%,而97%以上的国产药为仿制药,并且外资药及合资药基本占据了原研药市场。在历次药品降价中,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国内制药企业的品种价格普降50%以上,而外资制药企业的专利药降价幅度只有20%,外资企业的非专利药降价幅度也只有25%左右。外资企业获利能力是我国企业的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尹琦曼 《科技咨询导报》2007,(31):233-233,235
介绍了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以临床研究为例分析了跨国制药企业同中国新药研发的关系,指出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的新药研发活动促进了其新药在中国的销售,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中国的新药研发是双赢的、互利互惠的。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型多价广谱肺炎结合疫苗"的上市将打破国外制药企业多年来的垄断地位,提供国际有竞争力的生物药品。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创新活跃、影响深远的新兴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之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发展早期,生物医药公司多属微小研发型,融资困难,导致好的项目难以为  相似文献   

17.
陈达彬 《科技潮》2000,(8):108-109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之后,我国企业将和各成员国企业一样,享受权利,履行义务,遵守规则。我国的制药行业的前景,特别是民族制药行业的前景将会如何?我们认为,对于民族制药企业来说,"入世"既是挑战,更是推动快速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冲击不可避免,挑战十分严峻"入世",意味着将我国药品市场的大门敝开,一大批国际大型制药企业具有疗效确切、技术先进、价格昂贵的药品必将随之进入我国市场,加上他们先进的市场开发手段、大量的市场投入和现代的经营管理,因而占领我国医药市场所获的经济效益肯定是巨大的。如"辉瑞"、"史克"、"诺华"等国际大型企  相似文献   

18.
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要求制药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中要引入风险管理,强调在实施GMP中要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郦君 《上海信息化》2007,(10):69-71
制药企业的管理无外乎销售、生产、采购、库存、财务五大核心,然而在整个生产经营的信息化过程中,对GMP(药品生产质量规范)的贯彻执行,使制药企业面临的程序更为精确与复杂。走近我国生物制药的龙头企业,可以近距离窥得医药行业ERP“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集生物工程产品和生化药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致力于重组蛋白类药物的自主研发,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领军企业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