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认真研读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文件和文献资料,分析了当前研学旅行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提出研学旅行活动设计的五大原则,并从研学旅行活动目标、研学旅行活动主题、研学旅行活动实施和研学旅行活动评价给出了具体的思路,对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可持续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学已成为各个城市开展文旅教育的热门话题,作为"研学""旅行"合二为一的教学活动方式,研学旅行正迅猛发展。故而在自贡盐史文旅发展的思考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实地调查法等方式综合提出关于自贡盐文化教育研学的薄见,在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研学旅行基础能力建设的现状,从意识增强、产品开发等方面对盐文化研学旅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自然风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开展研学旅行教学研究.在介绍开展研学旅行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指出行前要确定研学主题、选择活动内容、进行安全教育和提醒,行中要结合研学实际情况采取情景式、体验式和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行后评价要增加对学生在研学途中表现的评价.这些措施可有效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表现出分众化、个性化特点,公众对可带来场景化、沉浸式体验的研学旅行服务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意愿.引入并阐释了用户消费主观认知、兴趣、搜寻、行为与共享间相关性的AISAS模型,分析了AISAS模型应用于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实践的意义,探讨了满足公众研学旅行需求的研学旅行服务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国民收入的提高,研学旅行作为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的产物受到多领域学者关注.采用知识图谱法和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国内研学旅行文献,研究表明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三大时期,重点开展了研学旅行的内涵、价值功能、利益相关者、产业发展和课程化的相关研究,研学旅行理论体系构建、旅行者学习行为研究、课程的多视角建设、研学旅行基地的评价与优化、导师的准入与管理及旅行发展模式提炼等方面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万田户  祝霞  邓根飞  陈佳辉 《江西科学》2022,(4):734-740,757
红色研学旅行是推动红色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抓手,利于促进红色基因传承与青少年成长。上饶集中营依托深厚而独特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发展红色研学旅行优势显著,但效果差强人意。通过调研,全面梳理了上饶集中营红色研学旅行品牌、接待、活动、导师和渠道发展现状及其基础设施、课程方案、资源联动、导师队伍、营销宣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  相似文献   

7.
在解读述评国家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区域状况,对安徽省挖掘区域研学旅行资源和塑造区域研学旅行品牌进行分析,并提出在开展研学旅行中摸清家底、提升品质和示范推动等方面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安徽省研学旅行的发展和提升安徽省青少年科学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巢湖国家休闲区地质研学是环巢湖旅游开发中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是重要的研学旅行产品,通过对环巢湖国家休闲区地质研学旅游者的满意度研究后发现:(1)环巢湖国家休闲区主要的地质研学旅游者是大二、大三的地理、地质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较低,研学天数大多在在3-7天;(2)提取了5个关于环巢湖国家休闲区地质研学的公因子,满意度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核心吸引物、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及管理水平、物价水平和餐饮品质、住宿设施,5个公因子的满意度都在"满意(4. 000)"以下,环巢湖国家级闲区地质研学旅游者的满意度一般;(3)构建了旅游者"满意度—重要性"矩阵,分析了影响因子的后续情况,以期推动地质研学产品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6月1日,由厦门市集美区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市集美文教区管理委员会、厦门理工学院、集美大学、厦门悠度休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灵玲演艺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政校企推进研学旅行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研学旅行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悠度城市营地举行。今后,政校企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深度合作形成合力,积极探索研学旅行人才培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小学生了解国情、民情的重要研学资源.因此,立足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研学的资源与功能,结合乡村旅游及研学旅行发展的现状,从系统论角度构建传统村落遗产研学系统,涉及研学群体、研学教育、研学活动空间、研学设施、研学保障5个子系统,并对系统核心要素的村落空间表达进行深入分析,对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文化遗产、发挥传统村落教育功能、深化乡村文化内涵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旅行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基于阶层回归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研学旅行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受研学动机、研学前价值观前置认知、参与主体对研学中价值观传递的感知以及研学满意度等多重因素影响。研学组织者应激发研学参与主体的内部动机,加强研学情感投入;重视外部动机,提高研学自主性;重视先有经验,强化研学情境感知和提升研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卢丽君 《科技资讯》2023,(18):182-185
公共图书馆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公共图书馆通过一系列研学旅行服务模式的推广,将图书馆阅读推广与文化旅游全面融合,并拓展学习方式,以研学旅行模式构造出多样化的文旅融合新体验,这有效增强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效能,同时,也使文旅融合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体验式魅力。基于此,该文将探讨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模式发展策略,并且以太原市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服务主要模式,并提出相关策略,以促进文旅融合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研学服务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3.
水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将水土资源的保护利用实践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应用水土保持技术与措施的生态治理、知识普及和景观体验等功能开展研学旅行,是当前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水土保持主要技术与措施具有生态性、科技性和教育性的特性,其内涵与载体具有生态美、科技美和知识美,即形成水土资源的水土之美.基于水土之美,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生态文明研学旅行开发的案例地,研究开发体现水土之生态美、水土之科技美和水土之知识美的研学旅行项目,以探索依托水土资源进行生态文明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基础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敏锐意识到通过研学能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学生主...  相似文献   

15.
风景区型科普实践教育基地具备开展研学旅行的天然优势,如何设计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研学课程,体现课程的研究性、科学性、实践性,是科普基地开发研学产品的首要问题。PBL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情境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动机的教学模式,为科普教育基地研学课程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的社会中关于学习我们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而从这一点上出发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的方法都是好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从传统的重理论教学、课堂教学慢慢转向理论实践相结合,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能力培养方面发展。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在高中的学习中各个科目都相当重要,其中高中地理的学习中以记忆为主,导致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一些记忆力不好的学生很难考到好成绩,从而影响他们在高考中的发挥。而该文就是想通过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加入让学生更加方便记忆的元素,"研学旅行"也就是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记忆高中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该文探讨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加入"研学旅行"的作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物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起来的,它包括了实验教学、实习与实训、创新实践等多个方面,尤其在实习、实训的环节上将学生的"学"与企业的"产"密切结合起来,实现"学"与"研"、"研"与"产"的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的要求,发掘长白山景区植物各常见种在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园林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学价值,对长白山游览线路两侧各植被带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长白山北坡4个垂直植被带中,阔叶红松林带内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共有67科,其中本植被带特有科23科,也是长白山研学旅行植物考察中最重要的植物带.在暗针叶林带...  相似文献   

19.
正同学们排着长龙似的队伍,怀着激动与好奇的心情来到洪江古商城。开营仪式上,研学老师讲解研学流程,让同学们明白研学的要求和目标。当少先队大队长庄重地从校长手中接过开营红旗后,参加研学旅行的同学们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顺着古朴幽深的石板巷,沿着斑驳古老的封火墙,来到一栋栋古色古香的窨子屋,开始了研学之旅。同学们首先来到汛把总署。没多久,总署内一位研学老师迎面走来,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创新教育形式,在现阶段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活力。但由于其在中国当代教育的发展中起步较晚,研学导师的培养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专业人才成长的摇篮,满足市场需求,加快研学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研学导师岗位内涵进行分析,明确了职业能力要求,并对高职研学导师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