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某高校本科实习前护生健康教育知信行现状,为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305名本科护理大三学生健康教育知信行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前护生健康教育相关态度是积极的,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行为表现欠佳。结论本科院校护生健康教育能力亟需更加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是我国未来护理事业的接班人,如何做好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是当前护理研究工作的重点。通过调查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护生人文关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总结改进人文关怀教育的措施,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及未来护理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JeanWatson的人性关怀理论为理论指导,设计和开展了旨在培养护生优质护理服务能力的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活动,重点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能力及健康教育能力进行培养,提升了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及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4.
谷鹄 《科技信息》2007,(31):265-265,268
当前卫生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对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问题,护生普遍存在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而学校在护生法制教育上也重视不足,法律课程的设置和教师的知识结构均存在一定问题。卫生学校要从完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强化护生法律意识和增加医院的见习、实习教育入手,来加强护生法律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深入了解本科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制定策略,提升本科护生护理伦理认知能力。选取某校2014级本科1~6班279名实习护生,对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用半结构式访谈研究,了解本科护生对护理伦理认知教育的建议。本科护生在实习前后护理伦理基础知识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前后护生对临床伦理认知方面认同度有所改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生实习前具有一定的护理伦理认知能力,实习后护理伦理认知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本科护生”)共情能力现状,为学校开展护生共情能力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人际反应指针(IRI—c)问卷,于2012年4月对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150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IRI—C得分57.45±7.64。不同性别护生“身心忧患”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观点取替”、“幻想力”、“同情关怀”三条目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口类型(城镇籍与农村籍)护生“同情关怀”条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同情关怀”条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科护生共情能力水平较高,但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的护生共情能力水平有显著差异,故应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进一步提高护生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现状,为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法对652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专项调查。结果部分护生对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是了解的,但也有部分不太清楚;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各种职业风险中锐器损伤率达67.8%、药物损伤发生率为20.7%;实习护生希望获得降低职业风险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和应加强职业风险教育。结论卫生类高职校作为培养临床护理人员的摇篮,要为护生提供更为科学、全面、实用的护理职业教育,切实提高护生预防职业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使护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也能保证自身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护理人文修养》课程改革前后,在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培养改进策略,提升当代护生的关怀品质,为临床输送优秀护理人员。方法运用1+1实验课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方法对2015级护生进行人文关怀品质培养。在《护理人文修养》课程结束后,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2015级护生和以理论课教育为主的2014级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2届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5级护生第1学期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3.99±0.92)高于2014级同期(3.73±1.03)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级护生的关怀理念、关怀能力、关怀感知维度得分高于2014级护生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1+1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生人文关怀品质。  相似文献   

9.
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提出以下防护措施,防止护生的健康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0.
李薇  蒋燕 《科技信息》2013,(16):470-470,471
目的: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探讨有助于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学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09级护理本科生1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在操作学习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的方法,教学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生关怀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对人文关怀实验教学持肯定态度。结论:将关怀教育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加强护生对人文关怀知识的掌握,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护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分析护生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常见原因,建议从校、师、生三方面加强对在校护生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教育,以提高护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护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分析护生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常见原因,建议从校、师、生三方面加强对在校护生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教育,以提高护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了解某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自主学习状况,以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63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态分布,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分别为(32.56±3.18)分,(20.40±1.84)分,(9.07±2.44)分,其中护生在实习中期的信息能力得分较前期和后期低。该校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上不高,其中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合作力较信息能力好。不同时期护生的自主学习状况存在差异,针对不同时期护生的自主学习现状,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实习指导方案和策略,对提高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的情况,在中国南北两地按简单随机的方法分别抽取两所卫生学校在校一、二年级护理专业共254名女生为调查对象。存在躯体、心理或身心亚健康表现者173例,其发生率为68.1%。南北中职护生亚健康发生率无差异(P>0.05),二年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健康表现居前10位的是睡眠不足、颈肩僵硬、腰背酸痛、四肢乏力、月经不调(含痛经)、注意力易分散、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手足发冷、自控能力弱。目前护生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将严重威胁护生的健康。学校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护生成为合格健康的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精准扶贫班护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现状,采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症状自评量表,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准扶贫班护生、贫困护生、非贫困护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抑郁和焦虑情绪阳性比率分别为91. 46%、64. 63%,该班男护生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女护生(p 0. 05),而焦虑得分上不存在性别差异;精准扶贫班护生的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贫困护生和非贫困护生(p 0. 001)。研究表明,精准扶贫班护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现状不容乐观,应重点对其进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从而有效实现精准心理扶贫。  相似文献   

16.
杜利  万晓燕  柳淑芳  刘丹 《科技信息》2010,(35):I0320-I0321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本文从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高职护生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任波  郭恒川 《科技信息》2009,(18):38-38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文章先厘清了职业道德的概念,认为职业道德应当包括意识(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其次对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予以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文章先厘清了职业道德的概念,认为职业道德应当包括意识(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其次对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予以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适应性教育在护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丹 《科技信息》2008,(34):180-180
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是指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对于护理学生而言存在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不够,专业方向不明确等适应不良问题,另外“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未来工作性质,赋予其重托的同时,也对她们的学习适应,社会适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探讨适应性教育在护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能为教育者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提供科学依据,并且为全面深人地探讨护生学习适应及社会适应的本质和机制、提高其学习能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四个方面阐述适应性教育在护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提高护生素质,更好的适应护理工作,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护生锐器伤后伤口处理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地理方位布局,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在湖南省内6所三级医院内实习的503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为66.40%,锐器伤后,能规范处理伤口的护生占37.72%,未规范处理伤口的护生占57.79%,还有4.49%护生未对伤口进行任何处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习时间长、教育程度高、带教老师传授职业防护知识频率高,是护生发生锐器伤后规范处理伤口的有利因素,工作量大、岗前培训次数少、对锐器伤认识不足是护生锐器伤后伤口处理的不利因素。结论护生锐器伤发生率高,但锐器伤后伤口处理不规范,与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应引起学校及医院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减少锐器伤对护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