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东 《科技信息》2010,(23):I0049-I0049
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利用有限。发展替代能源也成为我国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新疆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通过对新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同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将可再生能源看作是能源战略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2010年世界探明化石能源储量天然气占21.1%,煤炭占54.78%,石油占24.12%,而同年的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为天然气占27.37%,煤炭占34.05%,石油占35.58%(2011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可见煤炭的储采比远大于石油,将成为未来化石能源的主力.而我国化石能源探明储量比例约为煤96.14%,石油1.78%,天然气2.08%,而从消费角度看,近年来虽然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一半,而煤炭仍能占国内一次能源的70%左右.煤炭作为中国的主导化石能源是难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能源使用引发的环境问题展开思路,简单介绍了至今人类社会的能源更替状况,并重点介绍了我国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情况,随后列举了能源的利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最后在能源利用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阐述了几点建议,明确多样化的能源与多元化的能源结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一、水源热泵开发研制的背景截至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结构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转变,即从木柴转向煤炭,由煤炭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继而又从以油、气为主的能源系统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持久能源系统。据资料估计,目前全世界已经探明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石化燃料资源  相似文献   

5.
胡鹏飞 《科技信息》2012,(32):451-451
目前世界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所使用能源的结构中,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占了近90%,据保守预测,煤炭还能维持人类使用100年,而石油则仅能维持50年。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我国虽然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石油、天然气资源却相对贫乏,目前我国的石油消耗一多半需要进口,这不仅制约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使后继发展乏力,并且使我国对国际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着我国整体战略安全。因此我国必须寻求并利用新的能源以减小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6.
张勤 《科技信息》2013,(2):106-106
<正>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6%和67.7%。一、煤炭工业发展现状与分析(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  相似文献   

7.
西部能源开发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挑战.这种挑战一方面来自燃煤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一方面是这种能源供给结构已不适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西部水能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具有替代煤炭的功能,因而对改善我国城市大气质量将产生积极作用;西部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将减轻我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有利于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因此,西部能源开发的战略意义在于,通过改善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以适应能源需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动力和安全的基石。世界能源发展正处在由煤炭、油气向新能源第三次转换的新阶段,形成石油33%、天然气24%、煤炭28%、新能源15%"四分天下"新格局。中国正处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时代,"富煤但油气不足"的资源禀赋造就煤炭59%、石油19%、天然气8%、新能源14%的"一大三小"结构,需开展能源结构转型革命,迈向煤炭40%、油气31%、新能源29%"三足鼎立"新局面。中国石油工业正在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发展,形成"常-非并举"格局,开展从单体圈闭"油气藏"到大面积"甜点区"的理论革命、从直井天然能量到水平缝网"人工油气藏"的技术革命、从人工作业到信息智能化低成本开发的管理革命、从能源政治到重塑能源新版图的战略革命。中国能源转型道路选择"减煤稳油增气、大力发展新能源"两大方向,面临煤炭清洁化利用、油气对外依存度攀升、新能源未来支柱产业不明朗"三大挑战",需布局煤炭、油气、新能源"三大战略领域",开展能源供给侧、能源消费侧、能源技术侧、能源体制侧"四大革命",把握现行国家政策、"一带一路"战略、新一轮油价回暖、天然气规模发展、新能源技术革命方向"五大机遇",完成中国能源转型的历史使命。社会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驱动能源转型的两大动力,社会文明发展是内在动力,科学技术进步是根本动力,从传统化石能源向非化石新能源转型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交通运输与能源的关系为出发点,论述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和能源结构。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铁路能以煤和其它能源为动力,具有综合利用能源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我国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田萍 《科技咨询导报》2014,(18):216-216
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对能源需求量巨大,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结构单一。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和世界总体比较,能源过度依赖煤炭资源;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减速,煤炭行业全行业产能过剩;生存环境关系到每一个人,雾霾天气逐渐演化为社会问题,调整能源结构已成为发展方向,煤炭发展应适应我国能源整体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工业废气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利用研究高气压微空心阴极辉光放电的成果,设计了一款能够用于工业废气处理的气体消毒装置,对该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装置对工业废气中的甲烷清除达到70,苯清除达到90,消毒效果相当好。  相似文献   

12.
罗小兵  陈莹 《科技信息》2010,(23):65-66
为了适用供水行业的业务发展快,扩展性强、提供服务的需求。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供水行业信息化管理就越来越重要。本文采用基于SOA对供水行业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了系统平台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适应了供水行业的发展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家具制造企业涂装过程产生的低浓度、大风量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提出了基于生物法处理该类废气.本方法通过在生物滴滤反应器中接种已培育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重点解决现有涂装废气中主要成分——二甲苯3种同分异构体的降解效率问题,同时降低当前涂装废气治理技术存在的运行费用高等弊端.试验研发出1套设计气量为120 m~3/h的生物滴滤塔净化装置,并对本装置降解二甲苯的效果及其工艺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质量浓度为600 mg/m~3时,该装置处理二甲苯3种同分异构体的降解效率可分别达到92.54%,94.18%和90.53%. 3种同分异构体的降解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因此,该装置可作为解决家具制造行业涂装废气污染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煤矿监测系统在功耗、通信及抗干扰方面存在的缺陷,设计了新型的煤矿瓦斯监控分站。该分站采用高集成MSP430完成低功耗设计,通过以太网控制芯片把精简TCP/IP栈引入MSP430中,从而提高了系统中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及通讯协议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 ,我国各类过程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供求矛盾基本得到解决。目前我国过程工业中的主要矛盾表现为结构失调。长期来以煤为主的过程工业的原料路线导致投资负担重、环境污染大的严重被动局面。当前 ,供求矛盾日益尖锐的石油市场上存在的不确定性 ,以及进厂天然气价格过高等问题 ,均已成为我国过程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及时加快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逐步改变过程工业的原料路线 ,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 ,已成为一件亟待解决的战略选择。下面拟就我…  相似文献   

16.
利用焦炉气发展合成氨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保效益及经济效益两方面论证了以焦炉气生产合成氨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Chromosorb—101固定相作为柱填料,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溶液中甘油。操作过程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实验选择了最佳汽化温度、柱温和载气流速。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国在低浓煤层气富集技术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以某DN400mm中压铸铁燃气管道改造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以废旧的DN400mm铸铁燃气管道为套管,采用U-HDPE修复旧管道技术将DN390mm的PE燃气管道插入套管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芳  丁浩 《科技与经济》2011,24(5):101-105
依据一定的设计原则,从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共选择了17项测评指标,构建了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个测评指标在测评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权重),然后引入双基点法构建了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量化测评模型。最后将该量化模型进行应用分析,说明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