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根际联台固氮菌是使小麦产量提高的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截至1987年在河北,河南、陕西等省示范推广面积已达128万多亩,增产效果显著,我要于1988年1月从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购买了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10公斤,进行了使用试验并观察用后效果,现作以初报。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在推广涂层尿素施用技术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1996年全省下达推广任务75万亩,实际完成115万亩,超额完成40亩。1997年他们在阜成、杭城区、沧县、晋州、定州等7个县市(区),安排了小麦、玉米、棉花、水稻4种农作物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示范面积达13.5万亩。另外他们还重点抓了沧州、衡水、保定、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各市都完成了推广任务。按作物种类分,完成小麦56万亩,玉米44万亩,棉花15万亩。涂层尿素是河北沧州化肥厂生产的一种新型氮肥,它是在尿素造粒过程中,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胶态物质喷涂于尿素颗粒表面,经固化…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冀中北地区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科研基地选用9个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植株不同部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最高的品种是农优3号,其次是中麦629和济麦229;农优3号和济麦229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5.0和5.7,经济系数分别为0.49和0.45,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衡发展;济麦229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高达161.6 g·kg~(-1),籽粒氮素积累量位居第2,仅次于农优3号。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表现,在冀中北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为济麦229和农优3号。  相似文献   

4.
依据2018年620份农户问卷调研数据,采用"以电折水"方法,计算河北省小麦和玉米的灌溉用水量以及3个市的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与河北省灌溉水定额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节水潜力。结果显示,调研地区小麦和玉米的灌溉水量分别为3 315.15 m~3/hm~2和2 477.85 m~3/hm~2,沧州市献县、南皮县、邯郸市成安县、石家庄市元氏县等4个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上述3个市小麦、玉米灌溉水量分别介于2 828.25~3 631.80 m~3/hm~2,2 148.15~2 683.95 m~3/hm~2之间,成安县灌溉水量最高,其主要原因与灌溉次数有关,小麦和玉米灌溉次数分别为3.7次和2.75次,元氏县灌溉水量最低,主要原因是土地规模化程度高,户均耕地面积在2 hm~2以上的比例约10%。与河北省规定灌溉定额相比,小麦和玉米的节水潜力分别为765.15 m~3/hm~2和902.85 m~3/hm~2。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麦雄性不育系培育杂种小麦,是近年来国外小麦育种工作中的一个新趋向和新途径。据报导,杂种小麦一般增产30—40%,有的报导为70—80%,同时表现出生长繁茂,适应性强等杂交优势。目前,日本、美国、加拿大、印度、罗马尼亚、苏联等国都开展了杂种小麦的研究,尽管在大面积推广中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但是杂种小麦一旦在生产中大规模推广,必将对小麦生产发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河北省小麦杂优利用研究中的技术路线、研究成果及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小麦缺苗断垄是造成小麦基本苗不足、群体结构较差、产量不高的主要因素。对小麦缺苗断垄的原因作了调查分析,针对原因,提出了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推广小麦包衣良种,药剂拌种,测土配肥。推广机播,开好“三沟”,排水降湿,推广免耕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8.
华北平原区地下水超采严重,面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迫在眉睫,现在河北省选取一些试点区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来缓解农业灌溉用水压力,不断压减地下水超采量。为了得知节水灌溉技术在试点区的推广应用情况,本次在河北省沧州市14个县选择典型地块进行小麦灌水试验。灌试验期跨越整个冬小麦生育期,灌水试验采用超声波流量计和体积法进行相互印证,并结合小麦生育期内用电量及灌溉次数对灌溉用水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管灌的试验和理论灌溉用水均高于喷灌,分别为5.68%和17.68%,低压管灌试验灌溉用水量总体比理论推算灌溉用水量高5.3%,喷灌试验灌溉用水量总体比理论推算灌溉用水量低8.5%。喷灌相对管灌节水效果更优,但喷灌相对管灌普适性较差推广难度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因地制宜,并增强灌溉设施建后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9.
华北平原区地下水超采严重。面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迫在眉睫。现在河北省选取一些试点区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来缓解农业灌溉用水压力,不断压减地下水超采量。为了得知节水灌溉技术在试点区的推广应用情况,在河北省沧州市14个县选择典型地块进行小麦灌水试验。灌水试验跨越整个冬小麦生育期,灌水试验采用超声波流量计和体积法进行相互印证;并结合小麦生育期内用电量及灌溉次数对灌溉用水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管灌的试验和理论灌溉用水均高于喷灌,分别为5.68%和17.68%。低压管灌试验灌溉用水量总体比理论推算灌溉用水量高5.3%,喷灌试验灌溉用水量总体比理论推算灌溉用水量低8.5%。喷灌相对管灌节水效果更优;但喷灌相对管灌普适性较差,推广难度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因地制宜;并增强灌溉设施建后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太阳能技术的必要性。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利用太阳能的优势和可行性,介绍了几种成熟的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和技术,探讨了河北省农村地区太阳能技术的潜在优势和推广前景,为在河北农村推广利用太阳能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低频电流处理种子和茎蔓,是衣作物栽培上的一项新技术。所需设备和方法简单。费用低廉而增产效果显著,凡是有电源的社队均可推广。目前河南省应用低频交流电处理小麦种子,在生产上已逐渐大面积推广。成了研究小麦高产、稳产、低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应用科技》1997,(4):33-34
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在高产栽培技术上没有新的突破,使小麦的产量徘徊不前.无论是沿黄灌区还是雨养农业区,干旱缺水已成为限制小麦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节约用水,增加保灌面积和增强抗旱能力,提高现有耕地的小麦单产,是当前小麦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除不断研究并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以外,更重要的,是研究示范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为此经多年研  相似文献   

13.
一、课题的提出遵照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杂交小麦要尽快突破,要搞三系”的指示,河北省杂交小麦会战组从全国杂交小麦优势利用第三次协作会议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迅速开展了小麦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群众性实验活动。在选育和创造新不育系的基础上,选配了大量组合同时进行了生产试验,出现许多有希望的材料;为了探讨雄性不育性和恢复性的机理,进而选育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尽早的应用于生产,我们配合田间工作进行了细胞形态学方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循化县黑小麦引种栽培的试验结果表明:黑小麦76号、高原115、黑宝1号在循化春播,全生育期为137—140d,均能正常成熟,适应性广泛;籽粒蛋白质均高于普通小麦,其中黑小麦76号的籽粒蛋白质单产最高,并且品质好,可作为循化黑小麦推广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科委、农业部、水利部联合主持,旨在推广亩增产25%~30%,亩节水50~100方,亩纯收入60~100元的国家级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于近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国家科委韩德乾副主任、成果司董劲生司长、水利部的陈雷司长、农业部的张作哈、李杰副司长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16个省区及部分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甘肃省省委书记阎海旺亲临开幕式并讲了话。会议听取了甘肃省“地膜小麦”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关于甘肃省地膜小麦示范推广情况的汇报,参观了精中县、定西县的6个地膜小麦…  相似文献   

16.
以中粒小麦4185为对照品种,研究了不同大粒小麦品系在灌浆至成熟期间的光合性能、灌浆强度及最终的产量.结果表明,大粒小麦的叶面积大,光合速率高,灌浆强度高,千粒重明显高于中粒品系,是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中粒小麦4185为对照品种,研究了不同大粒小麦品系在灌浆至成熟期间的光合性能、灌浆强度及最 产量。结果表明,大粒小麦的叶面积大,光合强度高,灌浆强度高,千粒重明显高于中粒品系,是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绿工”牌小麦专用生物有机肥在上马厂乡西山后村进行作物施用试验总结。文章指出:该种肥料 确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减轻病害,有利于小麦增产增收等作用。可以在小麦生产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麦-菠菜-玉米-芸豆满幅立体种植模式由嘉祥县马集乡农技站实施,通过三年的试验与推广证明,这是一条实现粮经作物共同发展、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的成功之路.经大面积推广,亩产小麦450kg、菠菜1800kg、玉米500kg、芸豆1500kg 以上,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扣除各种费用,每亩纯收益在2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废料是人类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大部分秸秆被用于焚烧供能且热能利用率极低。对其有效经济的处理,无疑会带来双重优势:首先秸秆焚烧产生大气污染以及伴生的固废、水体污染现象将得以解决,农村环境质量将大幅提高;其次秸秆变废为宝,将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经过多方面综合分析,本文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在河北省、山东省等六地大面积推广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的秸秆砖代替原有的普通红砖的对策,并对秸秆砖的性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