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武当山地区的兽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导武当山地区的兽类计有49种,接近湖北省兽类的一半。其中湖北省新纪录2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2种,二类保护动物8种。并对该地区兽类的区系组成和特点,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资源情况及与自然疫源性疾病有关的兽类进行讨论并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汉中地区的兽类及其资源利用作了研究.本地区计有兽类71种,隶属7目24科.其中东洋界种38种,占总种数的53.5%;古北界种17种,占总种数的23.9%;广布种16种,占22.6%.此外,还有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豹、华南虎等.目前应加强资源保护,注重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贵州兽类物种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蓉  黎道洪 《贵州科学》2001,19(1):9-15
贵州是中国兽类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省区之一 ,计有 14 2种 ,物种丰富度仅次于云南和四川 ,物种密度每 10 0 0 0km2 为 8 34 ,仅次于台湾和海南。我国特有兽类分布于贵州的有 2 3种之多 ,其中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分布类型复杂。大中型兽类受威胁的程度相当严重。保护贵州兽类多样性的主要对策是 :提高干部和群众的保护意识 ;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保护区建设 ,保护好受威胁兽类的生境  相似文献   

4.
神农架林区小型兽类的研究Ⅰ兽类区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了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小型兽类3(?)、10科、25属、37种。其中,湖北省新纪录6种、神农架林区新纪录18种。川鼩、背纹鼩鼱、甘肃鼹、罗氏(?)鼠等为我国特产兽类。分析了该区小型兽类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探讨了小型兽类特别是食虫(?)动物的采集方法以及鼠免类的食性,并指出了与流行性出血热病和钩端螺旋体病有关的动物。  相似文献   

5.
兽类也叫哺乳动物,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为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类.现在全世界约有兽类4180种,中国占1/8,约500种,而北京计有44种,不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食虫类约6种,如刺猬、麝鼹等;翼手类(蝙蝠类)约有6种,如菊头蝠、大耳蝠等;啮齿类是分布在本区最多的一类,计有17种,如褐家鼠(大家鼠)、岩松鼠、黑线姬鼠等;食肉类的种类不算少,共有10种,但一般数量都很少,黄鼠狼是其中数量最多的一种,金钱豹、狐狸和狼都很少见到;有蹄类中只有3种,如分布较广泛的狍子和只见于高山裸岩及草甸的青羊等.北京地区的兽类种类不到全国的十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特有动物金丝猴作为灵长目猴科中较为进化的类群,愈来愈受到人类学家和动物学家的青睐,成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因为金丝猴在生理、生态及社群等方面和人类惊人的相似,在医学、药物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加上种群数量稀少、生活范围狭窄等原因,使它成为闻名世界的珍贵动物。我国金丝猴仅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甘肃、湖北的神农架和陕西的秦岭。共有三个种:黔金丝猴、滇金丝猴和川金丝猴。黔猴为黑褐色,滇猴为深灰  相似文献   

7.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佛坪县境内,主要保护物种为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1996-1998年我们对保护区的林木害虫进行调查,其中鳞翅目蛾类昆虫计有16科,116种。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月至8月,对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8目26科61种.其中,东洋界种37种,古北界种15种,广布种9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4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兽类18种;对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秦岭北坡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发现保护区有74种兽类,东洋界种类多于古北界种类,是古北界与东洋界种类分布过渡区,中国特有种6种。垂直分布可划分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啮齿类+食虫类动物群、针阔叶混交林——金丝猴+有蹄类动物群、针叶林——羚牛+藏鼠兔动物群。对兽类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报道药用兽类共5目5科6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Ⅱ级1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动物1种。文章还介绍了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药用兽类的生态特点和药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的特点进行评价,并提出了保护、管理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松山自然保护区计有兽类6目15科29种。以古北界动物种类为主,占72.4%;东洋界种类占27.6%。保护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暖温带,是南北喜湿动物类型相互渗透的窗口。保护区兽类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区的灌草丛和阔叶林生境中。以秩次相关系数评价保护区资源兽类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金丝猴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导了湖北省神农架林区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Milnc-Edwards)生态的初步观察研究,对金丝猴的栖息环境,活动范围及特点、食性等作了较深入地观察。对于深入研究我国珍贵稀有的金丝猴的生态,保护和发展神农架林区金丝猴的种群等,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我国十五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查清梵净山的兽类,对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我们于1974、1975年先后两次对梵净山兽类(主要是大、中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得53号标本,分属六目十三科二十二种和亚种。与云南动物所、贵阳医学院以往调查所得资料,一起共有八目二十一科五十七种,现一并录出,以供参考。其中黔金丝猴最为珍贵,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规定,属于我国第一类保护动物。调查中得到两具完整的黔金丝猴骨架及两张完整皮张,并对其在梵净山地区的分布、习性做了初步了解,另查看了松桃、江口、印江三县收购的皮张及资料,走访了当地贫下中农,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兽类资源的演变趋势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兽类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在我国境内发现并记录的(科)种类约有400种(包括啮齿和海兽),其中许多为我国所特有,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海南坡鹿、黑麂、华南虎等。兽类作为一项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诸如皮毛、药材、食用、实验、观赏等许多重要使用价值。在人类发展历史中,一个很长的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兽类资源的直接利用及对其栖息环境的破坏,一般达不到使其在全境灭绝的危险。兽类资源的变化往往是在一定区域内,分布范围和数量的变化。较大规模变化的原因一般是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改变,如野生大象从黄河流域往南的退缩。人类对土地开发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是迫使许多种类由平原地带退缩至较偏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列举福建省兽类名录,计有111种及亚种,分隶9目29科68属.文末附有问题研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资源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为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布设165台红外相机,调查野生兽类的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度,比较分析野生兽类在多时空尺度上(如不同植被类型、海拔和生态季节)的出现频率。【结果】研究期间,利用红外相机共拍摄到有效兽类照片1 619张,鉴定兽类25种(分属5目13科)。调查发现,夏秋季野生兽类的相对丰富度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 少部分兽类(如雪豹(Panthera uncial)、岩羊(Pseudois nayaur)等)生活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及流石滩生境,大部分兽类生活在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中。【结论】卧龙自然保护区存在丰富的珍稀濒危兽类资源(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应对这些哺乳动物的高时空活动频率(如夏秋季和中等海拔地区(1 700~3 500 m))进行集中研究,如探究其生境适宜性及日常行为,加强对它们的监督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我国十五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查清梵净山的兽类,对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我们于1974、1975年先后两次对梵净山兽类(主要是大、中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得53号标本,分属六目十三科二十二种和亚种。与云南动物所、贵阳医学院以往调查所得资料,一起共有八目二十一科五十七种,现一并录出,以供参考。其中黔金丝猴最为珍贵,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规定,属于我国第一类保护动物。调查中  相似文献   

18.
湖北兽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湖北省内目前共计发现兽类9目27科75属12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7种,Ⅱ级保护动物16种,中国特有种15种,濒危和受危胁种18种,用模糊数学中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湖北及长江流域部分省份兽类的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湖北兽类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9.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生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59种,隶属于8目25科,其中,古北种12种,东洋种38种,广布种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2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18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兽类20种(附录Ⅰ9种、附录Ⅰ4种、附录Ⅱ7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兽类有18种(濒危物种3种、稀有种2种、易危物种13种);分析其区系特征,表现为东洋种占优势,珍稀兽类较多,特有种4种;分析其多样性特征。有7种生活型。水栖种类最少,并与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兽类资源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牛背梁保护区的兽类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调查牛背梁保护区的兽类动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兽类计有6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6种,省级1种.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占57.6%,古北界占25.4%,广布种占17.0%.文中阐明了区内动物资源存在的主要危胁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