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天津、北京等地部分留学生企业的创业模式,创业特点以及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总结了留学生企业的五种创业模式、对留学生回国创业所关心的问题以及创业地点选择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进一步搞好留学生企业引进与服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嘉 《厦门科技》2007,(1):37-39
前不久,本人参加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组织的调查组,赴杭州、宁波、上海、北京,就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问题进行调研.参观留学生创业园.考察高科技企业,并与留学创业人员座谈,听取他们在创业和工作、生活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间的力量     
多年来,中国政府为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制定了多项政策,留学生在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祖国是个大舞台”这一共识,正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竞相报效国家,回国创业的留学生排起长队,却苦于无处孵化。管爱国呼吁,各地的创业园要改变各自为政的现状,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横向之间多交流、沟通,把众多留学生凝集在一起,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4.
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的“留学输出”国,但是大规模的留学生回国创业风潮则是最近一段时间才形成的,究其原因,是作为中国留学生比重最大的美国、日本、欧洲经济趋冷,大批工作时间较短的留学人员在经历“911”事件之后失去工作机会;另一方面,中国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增长,政府也提供一系列特殊政策欢迎留学生回国创业,因此,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海龟”。 “海龟”,就是“海外归来”,是对归国创业者的戏称。 2001年5月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加之中国加入WTO之后的良好预期。在美国硅谷的华人精英中有43%愿意在目前或将来回国工作,其中45%选择上海。 本刊聚焦于这一热点,试图为读者们展示“海龟”们的特别之处,以及他们创业过程中可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小庭 《华东科技》2005,(6):16-17
如果有人问一些“海归”留学生,归国创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他们中肯定有不少人会回答:资金缺乏。的确,对“海归”们而言,融资难恐怕是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情。近年来,“留学生创办企业融资难”的呼声不绝于耳。许多“海归”者表示,虽然很多人怀揣着技术与项目回国,但又几乎“身无分文”。因此,融资难成为阻碍其创业发展的最大困扰。  相似文献   

6.
《苏南科技开发》2005,(8):56-56
据统计,截至去年6月,在上海市的留学人员申办企业已造2800家,总投资超过4亿美元,其中咨询类企业约占66%。留学生创办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天诞生一家留学人员企业,是对上海海归创业态势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7.
“九五”以来,云南省正式启动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基地建设,先后在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成昆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等高科技企业孵化器。2001年,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和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分别建成两个专业高科技孵化器。截至2004年,云南省共建成高科技孵化器6个,其中综合性孵化器1个、专业孵化器3个、大学科技园1个、留学人员创业园1个。  相似文献   

8.
常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于1994年,中心成立以来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为己任,经过十年的努力,已构建了以创业服务为核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开发园、“三药”研发公用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为载体的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十年来,创业中心服务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中心孵化面积由过去的35200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61000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324家,毕业企业70家,为社会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机会。在2003年的纪念火炬计划15周年活动中,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先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称号。  相似文献   

9.
投资咨询公司、国际咨询机构、“海龟派”、券商和商业银行这五大势力在挖空心思争相为中国企业策划“融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天津科技》2011,(5):127-F0003
天津滨海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海外留学生创业园)成立于1998年8.,EJ,是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创办并直接管理的孵化器,是国内唯一一个处于都市中心区的留学生创业园。作为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天津滨海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海外留学生创业园)先后被批准为部市共建“中国留学生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07,(5):123-123
"我们正在呼吁让留学生企业可以享受同等内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纪龙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2.
海外留学人员回国,一部分进入跨国公司、国有大型企业或民营企业担任职业经理人:一部分选择创业报国。从整体上看,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回国留学生创办的企业一般是留学人员单独创业,以自有资金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小规模企业居多(也有少数已形成相当规模),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资金短缺的特征。二是技术先进。  相似文献   

13.
在遍布世界各国的中国留学生中,管爱国名气很响,很多省外学子听了他情深意切的描述,怦然心动,怀着一腔热血回到祖国创业。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12,(1):21-22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打造第六代孵化器平台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国际孵化中正式启用,这一集科技创业苗圃、大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等功能于一体的孵化基地目标打造成为第六代品牌孵化器。  相似文献   

15.
李炎 《华东科技》2002,(8):38-39
据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副主任王士琦介绍,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创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如科技部的“火炬计划”每年投资10个亿扶植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各个地方政府也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给予创业企业支持。如:北京海淀区政府每年拨出15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留学生企业能拿到200万元左右。北京市科委对部分留学人员创业提供金额10万元的支持。但是,10万也好,  相似文献   

16.
城市竞争力的比拼,“留学生”是一个微妙的关键词,它的份量重度,几等于“人才”的代名词。但是,这个“海”字派的花冠,似乎没有减少他们融资途中的奔波和心理磨难。一年半的时间里,本刊曾两次把目光投向这些创业中的留学生,从安营扎寨、招兵买马,到遭遇资金的瓶颈,这个过程中所有创业的特质都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得到。这使我们得以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去接近真实地了解这个被有意圈定的群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大国的威严,民族危机异常深重。随着中国社会民族危机的愈加严重,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分别前往日本或西方去学习救国安邦的先进思想,并最终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代性价值观念:东洋派留学生在日本的迅速崛起中,认识到了“尚武”精神是日本人兴国的重要手段,进而希望用暴力革命去实现中国崛起;而西洋派留学生则在欧美国家里,看到了“民主”精神的巨大引导作用,故希望用欧美式的民主法治思想来改变中国文化的落后状态。  相似文献   

18.
李婧 《天津科技》2002,29(1):21-22
今年,天津市留学生应用生物工程中心正式成立.作为全国第一个引进多元投资机制,吸引海外留学人员直接参与研究、管理的生物工程中心,天津市留学生应用生物工程中心把握我国现阶段科研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借助归国留学生回国创业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我市生物技术领域的人才、装备、资金等多种资源潜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新型生物工程中心,从而实现在该领域技术、产品的跨越,迅速将天津市生物工程技术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宋佳 《世界博览》2012,(22):62-63
英国大学刮起了“合并”之风,中国留学生深受影响。 某留学生在网上发问:“我在英国的一所大学就.读,学了一年,现在学校强行取消本专业,合并到其他专业,想咨询下,学校这样做违法吗?我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20.
两千多家留学生企业、五千多名留学生在中关村开拓事业,打拼天下。他们感人的创业故事,艰难的拼搏历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时代的“群英谱”。他们回来了——带着国际化的理念,带着最新的技术,带着创业的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