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分离流动模型模拟了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内的汽水两相流动,对波形板内液滴的运动轨迹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内流动的压力损失随通道结构参数和流动参数的变化情况.计算中,采用“隔离”无流动部分的方法建立实际流动区域.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对PWR蒸汽发生器所采用的蒸汽干燥器-带钩波形板汽水分离器作了改进,并将三种具有不同波形板间距、波形板节距和波形板波数的改进型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和两腔式改进型疏水槽在水-空气试验台架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对PWR蒸汽发生器所采用的蒸汽干燥器——带钩波形板汽水分离器作了改进,并将三种具有不同波形板间距、波形板节距和波形板波数的改进型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和两腔式改进型疏水槽在水-空气试验台架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单钩波形板分离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钩波形板汽水分离器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验证了二次携带现象的存在,测量了单钩波形板汽水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压降,分析了挡板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导得了计算单钩波形板分离效率的经验公式,为波形板分离器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流体力学理论,对气固(或气液)两相流动分离器进行了设计。并计算了流道内的流动状态,对几种不同形式分离器的流动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A-t双参数曲线波形板分离叶片不仅分离效率高,而且流动损失小。  相似文献   

6.
用液滴碰壁模型对波形板汽水分离器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参数的液滴碰壁后各参数的变化,应用液滴碰壁模型对波形分离器内进行了二维数模拟,计算出不同液滴直径在同一入口条件下的分离效率,得出液滴开始发生沉积和完全沉积的临界速度,并计算出发生飞溅的液滴比例,计算结果表明,发生飞溅现象时,液滴的直径已不在波形板内液滴直径分布的主区域内。  相似文献   

7.
波形板分离器的冷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研究波形板内的液滴分离和二次携带现象的机理,优化波形板结构,针对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展开了冷态实验分析.实验采用空气与雾化水混合而成的汽水混合物模拟湿蒸汽,分别对无钩、单钩和双钩这三种板型在不同速度下的分离效率进行了测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了可以指导设计的波形板分离效率的无量纲经验公式.实验表明:双钩波形板的分离效果最好;在入口流速较低时,提高流速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但在流速超过临界破膜速度6.7 m/s后,二次携带现象明显,导致分离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对PWR蒸汽发生器中一次汽水分离器的汽水两相充分分层高度、三种改进型二次汽水分离器及一、二次汽水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在水-空气试验台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并对二次汽水分离器作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在稠油热采蒸汽驱阶段提高注汽干度 ,进而提高稠油开采率 ,引进了高压汽水分离器 .但高压汽水分离器是一个耗能设备 ,它的关停是决定注汽成本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本文通过整体效益分析 ,认为汽水分离器的启停主要取决于注汽管网的长度 .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种新型锥形式旋叶汽水分离器开展全尺寸的蒸汽-水热态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汽水分离效率随着蒸汽表观速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但在低蒸汽表观速度区变化不敏感;分离器压降随着蒸汽表观速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基于商业计算流体软件STAR-CCM+,利用Euler-Euler两流体模型方法开展旋叶分离器数值模拟,研究液滴粒径对汽水分离效率和压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大粒径的液滴有利于液相的分离,但液滴粒径对压降的影响较小.根据试验研究建立了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的数值计算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分离器压力场、速度场和液相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波形板分离器中液滴二次携带碰壁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波形板气水分离器内二次液滴携带现象的机理,得出波形板内二次液滴主要来源于气流剪切液膜和液滴撞击液膜的结论,基于此建立了考虑二次携带现象的新的碰壁模型.新模型可以求出反弹后液滴的速度、液滴碰壁飞溅后所产生的二次液滴群的直径、数目、速度和角度。为建立波形板分离的数值模拟和进一步获得分离效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在高压汽水试验回路上进行的6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汽水分离器模型,在锅炉实际启动过程中介质对筒壁瞬态传热试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为P=3~11MPa,质量流量M=0.2~0.35kg/s,干度x=0.2~0.8.在此参数范围内通过试验研究,由导热反问题方法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动态过程中介质对分离器模型内壁的放热系数关联式,并按模化理论推广到实际设备,为计算动态过程中汽水分离器热应力和优化启动程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PWR蒸汽发生器中一、二次汽水分离器加装挡水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空气实验台架上,对PWR蒸汽发生器中一次汽水分离器和一、二次水分离器加装挡水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在循环倍率不大的条件下,一、二次汽水分离器加装档水器,可降低汽水分离器的上携带,挡水器的集水效果与挡水器的轴向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弯管式汽水分离器的除湿效率,提出了2种汽水分离器改进结构,一种是弯管前加旋流装置的组合分离器,另一种是"Z"字形弯管分离器,同时对改进结构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弯管前加旋流装置的组合分离器中,汽流经过旋流叶栅后流向发生偏转,紊乱的流场持续到第一组导流除湿叶栅进口,汽流经过第二组导流除湿叶栅后流线基本与圆管的轴向一致,汽流经过旋流叶栅和导流除湿叶栅时会产生较大总压损失;"Z"字形弯管分离器管中,汽相流速比较均匀,流线分布良好,总压损失主要发生在导流除湿叶栅中。与弯管式分离器相比,弯管前加旋流装置的组合分离器的除湿效率提高了7.4%,平均总压损失系数增大了28.1%;"Z"字形弯管分离器性能最佳,除湿效率提高了11.3%,平均总压损失系数减小了37.5%。该结果可为研究和开发新型汽水分离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对汽水分离装置中液滴运动过程中的相变现象描述和物理机理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压力变化条件下静止单液滴相变模型的基础和液滴运动模型,建立了单液滴运动相变模型。该模型给出了液滴运动过程中,由于流动阻力和局部结构改变造成压力降低,打破汽液相平衡而造成液滴的快速蒸发和汽液相平衡蒸发2个阶段的机理解释和数学表述,与已有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均较符合。该模型可以用于液滴在重力分离空间、旋风和旋叶分离器、波纹板分离器等汽水分离装置中运动相变过程中的分离效率计算,衡量液滴相变对汽水分离性能的影响,指导分离装置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旋风式油气分离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内高速旋转流场引起油滴与壁面碰撞而破碎,从而使分离效率降低的问题,设计了多种不同参数组合的旋风式分离器,对分离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及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其中气相流场采用RNGkε-湍流模型,油滴运动轨迹采用分散相模型.同时,搭建了油气分离器性能试验台,对不同结构参数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分离效率进行了测试,并利用Malvern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分离器进出口油滴粒径分布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入口速度与参数组合使得分离器效率最高,对于直径大于25μm的油滴,旋风式分离器完全可以分离.旋风式分离器内部油滴分离的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比表明,采用考虑油滴破碎的分散相两相流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对现有静态煤粉分离器及磨煤机系统的实验调整,采用FLUENT软件对MPS磨静态煤粉分离器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挡板开度下分离器内气相速度和不同粒度煤粉体积分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分离器的锥形筒部位为强制涡和自由涡两种流动相结合的流动状态,挡板叶片至出口管部位的流动为复杂的三维流动。随着挡板叶片开度减小,分离器对煤粉的分离比率增加,分离能力增强,对较大颗粒的分离作用增强幅度较大,而对较小颗粒的分离作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用分离流动模型模拟了重力分离空间内的汽水两相流动,对重力分离空间内水滴的运动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重力分离高度和蒸汽上升速度对重力分离效率的影响以及各种尺寸水滴的跟随性  相似文献   

19.
用分离流动模型模拟了重力分离空间内的汽水两相流动,对重力分离空间内水滴的运动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重力分离高度和蒸汽上升速度对重力分离效率的影响以及各种尺寸水滴的跟随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相似与模化理论对旋风分离器内两相流动进行了相似分析,得到了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有影响的四个主要相似准数。考虑到粒群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还需引入两个单值性条件准数,因此,影响分离性能的相似准数共有八个。通过对部分相似准数进行计算和比较,认为只要对不同的准数配以适当的物理参数和几何尺寸,就能使这些相似准数得到完全或近似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