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面对转型期社会的世俗化 ,池莉选择了若即若离的态度 ,对市民世俗的“淡泊”与“拥抱”在池莉身上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景观 ,这也恰恰表现了池莉在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生存策略 :作为“小市民”,她可以被显示旺盛生机的市民阶层所吸引 ,做他们生活的代言人 ,免受“形而上”思索的折磨 ;作为知识分子作家 ,她并不完全将自己与市民阶层混同 ,在顺应市场经济下的市民社会的同时 ,她要时时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思索。  相似文献   

2.
从物的困境到灵的困惑——池莉小说创作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的小说以真实地描写80年代城镇市民阶层外在的生存状态而轰动文坛。近几年。她的创作有了很大的变化,把原来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对现代都市“新人类”尤其是现代知识女性内在的精神状况的探询,并取得了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3.
论池莉小说中女性存在的市民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始终把市民生存作为创作的基本素材,因此被认为是“非女性写作”或“无性别写作”。然而,从她90年代末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体现出较为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表达了女性鲜明的个体经验,并且表现了两性关系中,市民阶层女性的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的思想复杂、深邃,作品通过对人们生存困境的艺术描写,将“时空”与“存在”两个哲学命题形泉地表现在作品中,体现了作者对存在与生命终极价值的哲学追问,提升了作品的认识价值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5.
论池莉小说中女性存在的市民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始终把市民生存作为创作的基本素材,因此被认为是"非女性写作"或"无性别写作".然而,从她90年代末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体现出较为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表达了女性鲜明的个体经验,并且表现了两性关系中,市民阶层女性的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6.
从通俗小说的三大特征出发解读池莉的作品,我们发现,池莉的小说也具有了通俗性倾向。从大众化品格来看,池莉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都与平民大众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从世俗化表达来看,池莉小说无论在语言还是内容上都适应普通大众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情趣;从娱乐性功能来看,池莉小说是世俗大众学习工作之余消遣的好伙伴。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写实作家的代表人物,方方和池莉的小说中刻画了众多的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在其平凡的故事里蕴涵着对知识分子生存处境的深切关怀。方方的小说建构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家族谱系,探讨三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蜕变历程,竭力表现出对理想的坚执和守望。池莉把目光聚焦于当下,站在市民价值的立场上来关照知识分子,以市民文化来贬抑知识分子文化,表现知识分子的某些消极病态因素。她们共同为中国当代文学纷繁多彩异趣迭起的知识分子形象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从"烦恼三部曲"看池莉小说的婚恋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池莉“烦恼三部曲”中所描写的爱情婚姻放逐到现实生活中进行解构,从社会现实生活所包含的诸如经济、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等不同层面进行论述,并进一步论述了池莉在“烦恼三部曲”中所持的是一种“过日子”式的平民婚恋观。  相似文献   

9.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她在关注生活时有着独特的视角.她的小说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展现普通人的生命欲望,揭示普通人的生存困境.但她笔下的男女主人公却并没有被"烦恼"压垮,反而表现出对生活的亲和、对世俗生活的真正眷恋和执着.并且在无尽的烦恼中寻找着情感的平衡点,力求达到心理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市民小说是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是以广大市民为接受主体的小说.它跨越了通俗文学和新文学的界限,实现了雅俗之间卓有成效的整合,成为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这在张恨水、老舍、张爱玲、苏青、池莉等作家的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以其冷静的笔触以及对生活毛茸茸的质感表达使其在当代文坛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她的写作内容涉及到了爱情、婚姻、母爱、事业等许多领域。池莉于2007年推出了新作《所以》,通过与之前众多作品的比较不难看出,经历三年沉淀后蓄力而发的作品《所以》不但继续沿袭了其作品中冷眼看世界的特点,而且以更彻底、更辛辣的气势展开了对生活全方位的解构,但是一贯的解构姿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本的艺术价值,无法给予读者新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2.
论池莉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莉的小说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某些消极病态因素,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但她站在市民价值的立场上来批判知识分子,在整体观照和具体描绘中有着诸多失误之处,存在着贬抑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小说的武汉方言部分基本词、詈辞为例,考察池莉小说词语的汉味特征。作为武汉作家,池莉对武汉方言是熟悉的。要描写武汉草根阶层话语的原生态,池莉不得不在小说中高频率运用方言词语。于是,池莉小说的武汉方言词汇,为研究武汉方言、武汉地方文化保留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池莉小说的武汉方言词语的高频率运用除了具有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学价值,更有其生态语言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青是四十年代红极上海的“市民文学“作家,池莉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与苏青不同,但她们都执着于平民情怀,执着于“市民文学“的创作,两者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共同成为了中国现当代市民文学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她俩的价值立场和创作风格的比较,说明苏青和池莉都是继老舍辈市民文学作家以后的两代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5.
纵观池莉八十年代末期王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其对人生的思考、生存的把握有一个过程。早期作品展示的是受动性的人生模式,表现出知足能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近期作品展现的是主动性人生模式,表现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中透视出池莉对现实人生的理性把握和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16.
池莉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小说带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社会意识。她试图通过自己笔下的女性形象去颠覆甚至粉碎男权神话。本文将通过对池莉九十年代中后期小说文本的分析,论述池莉这一时期作品中主要反映在两性角色的置换与激烈的对抗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潘敏 《科技信息》2007,3(20):178
本文采用作品分析的方法,探究池莉早期小说的叙述模式及其文化内涵,体察她如何将笔触直接伸向现实生活中琐碎与卑微的世俗人生,以平视的姿态,注视着平民阶层的生存状况和他们"忍"与"和"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8.
池莉的《太阳出世》和日本作家小川洋子的《妊娠日历》都是对女性妊娠、生产经历的书写。但由于两位女作家各自固守的精神立场不同,如果说小川洋子以一个少女的视角叙述了女性独特的躯体体验的话,池莉则以其无比熟稔的市民生活场景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置换;如果说小川洋子的写作可以归划女性主义阵营的话,而池莉的作品则与女性主义阵营无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又一次落入了男性欲望的无意识表达。  相似文献   

19.
萧红的小说蕴涵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书写着作家一生的苦难、辛酸和生命意识的解读。她的作品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生”“死”体现的是一种枯索麻木的状态和对生命的冷漠、残酷。其作品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女性的生命意识影射着作家悲观的厌世情绪和对生命乐观的凄凉。虽然其小说有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但其过于散碎的结构和近乎失真的描写亦是不可忽视的瑕疵。  相似文献   

20.
封燕 《科技咨询导报》2009,(5):227-227,229
作为一位富有个性的作家,汪曾祺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小人物形象,通过对他们的性格、生存状态的描写表现了汪曾祺追求健康人性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