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学科情感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动态因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基本构成要素.每位学生都有各自感情,学习情感的产生与表现对教与学会产生很大影响。本试图回答培养化学情感的几种途径,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情感因素与思想教育工作宋菊梅情感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执行着两种机能:第一是信号机能.它就像一个标记系统,把周围的客观事物分别开来,使它们对某个人具有不同的信号意义.第二是调节机能。情感在许多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成为人...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语文情感教育的作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许多教育家都特别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他们把情感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通过中外古今的优秀名篇引导学生诵读.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读出文章的美感来。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4.
刘敏 《当代地方科技》2012,(12):178-178
人的认识活动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非理性因素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重要作用。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对认识对象有选择作用,可以调节和控制认识活动。反过来,认识对情感也有重要作用。根据情感对认识的作用,可以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将情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受教育者更好的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中,图书馆要重视非理性因素对图书馆员的影响,积极发挥其非理性因素的正面效应,消除其非理性因素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情,可理解为情趣、情味、情感,教育理应是具有情感的事业,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论》的作者诺尔曼·丹森说:“没有情感,就谈不上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两种心理素质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7.
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欲望、需要、情感、意志、信仰等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负面效应。在现实中强化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抑制、弱化其消极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以理性为主导、理性与非理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辨证统一关系;努力使人的非理性因素顺应、契合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维护、努力实现先进阶级的欲望和需求;加强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情感的修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感修饰感知的心理现象是很普遍的.心情舒畅时接触什么都感到很美好,心头烦恼时对一切都感到不顺眼;这里的“美好”和“不顺眼”就是情感对感知修饰的结果.因为不管你“舒畅”还是“烦恼”,客观事物都不会随你的心情变化而改变,随着你心情变化的只是你的感知。“没有情感伴随的艺术知觉是不存在的”1。在散文创作中,感情修饰感知的结果是使对象更美、更有艺术性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诱导感知方向面对同一对象,感情不同感知的着眼点就不同,于是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来.比如女儿眼中的父亲和妻子眼中的丈夫本来是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思想教育渗透于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教学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在平常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滋生和情绪变化,致使学生没有能够从课文的优美文字和深刻意境中滋生相应的感情,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改变。这种滋生感情、改变情绪的过程,就形成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所叙述和描写的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王晓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8):83-84,86
情感是一切文学作品的灵魂,情感是一切创作的来源。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写作;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作品;没有情感就没有作家。文为心声,要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思想须和感情相伴。为了让学生写出富有情感的、有血有肉的作文,必须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把心里的情感释放出来,近年来笔者结合初中作文教学,从感受生活、阅读指导和掌握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白鹿原》中的"革命"与爱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鹿原》在对白灵与鹿兆海爱情悲剧的叙述中,有一个不易为人察觉的疑点。即白灵的转变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情积累和材料支撑而显得牵强。作者的某些主观意愿和个人追求作为一种潜在规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取向和行为方式。白灵和鹿兆海的情感历程显示出,小说在作者的引导下成功地完成了"革命"话语对爱情话语的置换,爱情被"革命"遮蔽。爱情的内容因而被改写:相爱不是因为两情相悦,而是因为"志同道合"的"革命"需要。  相似文献   

12.
陈嘉文 《科技资讯》2012,(7):195-195
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也是一种交流的艺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激发人的情感,丰富感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旨在提升音乐教学深度。  相似文献   

13.
非理性购买行为现象非常普遍,但关于非理性购买决策的定义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行为经济学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非理性决策的现实,对规范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提出了挑战,动摇了效用最大化公理,它用实验方法证明现实生活中的人如何做出经济决策,使经济学恢复它本来的面目。基于规范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中关于“人性”假说的对比研究,发现非理性购买决策是指人们在购买过程中依靠直觉或情感、违反效用最大化、偏好不一致和非完全自利的判断与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4.
故乡,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与生命、血肉、感情紧密相连的,是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人类一份子的根本和源头,而故乡情,则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从微观上看,它联结着血缘、亲情,从宏观上看,它又体现着民族情祖国情。作为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从古到今就有一种源远流长的怀乡爱国传统。这种对故乡、土地、祖国的痴情与眷恋,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而对萧红这样一个敏感早慧多情善感的天才灵感型作家来说,故乡有着更不寻常的决定性的意义。那个座落在松花江支流———呼兰河畔的偏远小城,不仅给了萧红生命和血肉,…  相似文献   

15.
有讽刺意义的是,一个具有足够发达市场的社会,反而是一个充满浪漫、充满情感的社会。因为如果没有市场,连婚姻、家庭都必须承担利益交换的功能!在商品交易市场、金融市场发达之后,许多人际利益交换功能就从婚姻、家族中间剥离出来,强化了婚姻的感情功能,把冷冰冰的利益交易留在市场上。  相似文献   

16.
情感美即诗歌的思想感情之美。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的生命。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优秀的古典诗词通过美的艺术形象、健康向上的情感,使人受到熏陶与启迪,表现了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美在健康,美在真实,美在深刻,美在含蓄。  相似文献   

17.
爱情和美感都是动物进化到人类之后的产物.动物没有思想,至多只有意识的萌芽,因此不可能对事发生感情体验,也就无法具有爱情或者美感严但爱情和美感作为动物进化的产物,又都具有生物性的根源。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说,两性的爱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是由三种不同的印象或情感的结合而发生的,这三种情感就是:1、由美貌发生的愉快感觉;2、肉体上的生殖欲望;3、浓厚的好感或善意。”这说明爱情是一种感情状态,它与主体的感情因素关系密切,即是说,得“由美貌发生的愉快感觉”升华到“浓厚的好感或善意”的阶段,才算得上是爱情.文艺…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所蕴含的教育性,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体育课常常就是一节玩耍课,学生疯打嬉闹,汗流满面,体格可能有一定成长,精神可能自在愉悦,但是情感的陶冶、精神的提升、内在品质的发展就比较缺乏了。而体育教学理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育人的功能,如果说一个人只是获符了‘生理机能的发育,没有品德、精神境界的成长、发展,那么他将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其实体育教学中有着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丰厚土壤。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训练也己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但目前小学生朗读能力不强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还是教师指导不得法。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只是反复强调带着感情去读,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如什么地方停顿,用怎样的语调,保持怎样的速度等等,使朗读指导流于形式,没有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语言文字训练、陶冶学生情感的作用,致使学生的实际朗读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情趣体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他就会持欢迎的态度,而体验到喜爱、愉快、崇敬的情感;不符合人的需要,他就会持拒绝的态度,而体验到憎恨、愤怒、鄙视的情感。[1]故古代就有"六情"和"七情"之说。人是感情的动物,人的情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的情感使人生活昂扬向上,使生命充满阳光,而情趣是指情感中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