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社会建构主义的直接批判对象是自主性的科学观,即认为科学知识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它以某种形而上学的存在为基础,或者是先验的理性逻辑,或者是先验的认识能力,它们使得科学世界和人类的其他领域区分开来。因此,自主性的科学观是以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区分为前提的。社会建构主义通过将科学的基础还原为历史性的存在,超出了这种形而上学的区分。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即形而上学,它是人们的一种世界观,即人们对整个客观世界终极原因的一种看法或解释。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作为第一本纯粹意义上的哲学著作,其核心内容就是试图通过人类的理性思维揭示出客观世界的原因。在他看来,这是人类最高、最大的"智慧"。而自然科学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界具体的、精确的、分门别类的看法或解释,只不过这种看法或解释必须受人类经验的严格检验。因此,哲学或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作为人的思想观念它们两者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自然科学必须以形而上学为前提、为基础,没有形而上学作前提或基础,自然科学将成为空中楼阁。康德之所以写《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原因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近代科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对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质的认识却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尤其是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很可能会认为近代科学思维是一种辩证的思维,而本文认为近代科学思维的实质是知性思维,它恰恰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所说的辩证思维方式相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胡塞尔的科学批判主要有三点:①现代实证主义科学观排除一切形而上学问题,导致了欧洲文化危机及自身意义基础的丧失;②现代科学将自然数学化,且远离生活世界,使人们误把数学化的自然当成自然本身,形成封闭的、客观主义的自然观;③结果是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成为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因此导致了科学的认识论之谜,使得自然科学知识何以可能成为问题。本文认为,胡塞尔的科学批判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但从科学和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他的批评在某些方面是不恰当的:①实证主义科学观固然不是健全的科学观,但现代科学自身却不是意义、价值等形而上学的领域;②尽管数学化的自然并不是自然本身,但数学化却是现代科学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③胡塞尔反对任何实在论的自然观,但这种自然观是现代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科学是一个多质系统。显然,科学的一个主要的质的规定性,是它作为人类理智活动的产品——知识。就此而言,科学是一个知识系统。本文试图探讨科学知识系统的逻辑结构。一科学知识系统的结构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相互联系和作用之中的构元所组成的整体。系统的结构就是构元及其在整体水平上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总和。系统是和其结构偕与俱来的。一个系统总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所以,研究科学知识系统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1.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从客观世界和认识主体的关系来说,自然界作为系统是由现象和本质构成的,科学认识主体正是从这个结构去把握对象,由此来建立科学知识系统。因此,作为对自然界的现象-本质结构的反映,认识主体具有感性-理性的结构,而科学知识系统则具有经验知识-理论知识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理性的人文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所持有的一种精神。它能够使人类社会在遵循规律当中有序地向前发展。但是,科学理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其负面效应限制了人类向对象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探寻。对科学理性进行人文反思,倡导科学理性的人文关怀,是有效地克服其局限性及其负面效应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自然,植物科学画是以一种谦虚、安静的态度来认识、看待的,它对所有的植物一视同仁:无论是路边默默无闻的小草,还是万众瞩目、国色天香的玫瑰、牡丹,它们的待遇在植物科学画里都是相同的。为了记录、叙述的方便,人们在文字描述基础上配上了形象的图画,以便于更多人直观地识别这些植物,植物绘画就因此产生了。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对植物物种的描绘画,它们的记载主要以实用为目的,仅限于辨认植物种类,缺乏对植物体各器官的形态解剖和生理功能方  相似文献   

8.
2022年是苏联著名科学哲学家科普宁诞辰100周年。科普宁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科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基辅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逻辑的研究成为苏联哲学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果之一。科普宁是坚定的认识论主义者,反对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科学;他促进了苏联科学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指出科学研究就是科学认识的过程,即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知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他坚持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观念”的范畴,与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和库恩的“范式”概念相得益彰。在任何艰险的环境之下始终坚持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是科普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9.
卢卡奇从"非总体性"与"反本体论"双重维度对实证主义方法展开了批判。"非总体性"批判指认了实证主义方法将事实与理性相分离并把社会视为各环节简单叠加的谬误,其实质在于针砭实证主义方法的超验性形而上学思维。"反本体论"批判揭示了实证主义方法通过规避任何有关存在问题的本体论询问以拒斥"形而上学"基础的企图,但批判本身却不免借用了超验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一"双重批判"前后对超验性形而上学思维从反对到借用的过程,反映了卢卡奇观点上的退让和立场上的内在冲突,表明其并未彻底超越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卢卡奇的"双重批判"活动内含消极形而上学思维,并最终陷入了寄望主体意识和劳动目的性来认识历史与革命现实的乌托邦诉求,归根结底暴露了其方法论层面形而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卡尔纳普的科学人文主义致力于在新时代理性重建启蒙的人文理想,这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1)通过批判神学和形而上学世界观,理性重建肯定人性自律的科学世界概念;(2)通过清除近代科学的形而上学残余,理性重建科学自治的主张;(3)通过消解传统习俗中的道德偏见,理性重建倡导生活自主的科学人生观.卡尔纳普的科学人文主义捍卫了人性的自律,推进了人类心智的启蒙,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和对话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1.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有其合理性。质疑难题的“无科学说”、“伪问题说”和“有毛病说”涉及到历史观、科学观、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无科学说”只承认中国古代有技术而不承认有科学,否认中国古代科学的光辉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种西方中心论;“伪问题说”反对科学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是一种科学特殊论和唯近现代科学论,带有“辉格”的色彩;“有毛病说”反对假设的和逆史实的编史学,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不利于历史学的现代化。以上诸说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点,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反对李约瑟创立的中西科学史研究的比较法。“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中西科学史研究比较法的杰作,对中西科学发展史作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和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从而抓住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高度的辩证性,对于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很有益的。因此,应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西科学发展史和理解“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12.
借助数学函数关系式来表达科学动力学因素,深入研究了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与科学发展的关系,阐释了随着科学文化哲学发展带来的科学形象的改变。针对科学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把科学发展视为知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心理、伦理诸因素的函数,论述了科学函数关系式从单纯认知的简单函数式,到多因素的不同复杂函数式的变化与论争,暗示出当代不同哲学思潮在科学哲学前沿热点问题上论争中的某种亮点与致命盲点,导致当代科学哲学及文化哲学思潮的困境与危机,由此可以推断科学函数式将复归到多因素集合的认知函数式,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是基于现代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新的视角,对清代康熙帝予以重新评价,认为他虽然勤奋地学习过数学,天文学和医学,著有《几暇格物编》,但最多只能算是一位科学爱好者,作为一国之君不但与同时代的法国路易十四和俄国彼得大帝相比,就是比与他早100年的明末科学家兼宰相徐光启相比,也显得他在发展科学方面没有采取重要措施,而且有一系列的政策失误,诸如用人不当,不培养人才,不建立学术机构,不制造望远镜,把中外交流局限于宫廷之内,倡导“西学中  相似文献   

14.
弗雷格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区分了符号的涵义与意谓,对困扰人们千年之久的同一陈述疑难作了解答,但是弗雷格的解答并不成功,因为他没有找准问题的关键。因此,同一陈述疑难值得重新探讨。同一陈述疑难的关键在于“等号”,出路是寻找新的解答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必然性退却--波普的无逻辑可能世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卡尔·波普的科学知识增长理念之所以坠入无逻辑可能世界 ,其原因是因为他过分强调了正确推理之真前提与真结论之间联系的必然性 ,这导致他否定归纳逻辑在科学发现中的价值。同时他又认为科学发现不能从演绎逻辑推出 ,因而在波普所谓的科学发现的可能世界中既没有归纳逻辑也没有演绎逻辑 ,而仅仅是猜测  相似文献   

16.
陈智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67-70,102
哈贝马斯师承马尔库塞“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观点,认为其内在根据就在于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理性的片面发展。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是深刻的,其中的一些观点不仅对于我们认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认识当代技术文明的某些负效应有积极的借鉴作用,而且提出了一些我们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不能不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但是,由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并没有具体而科学地考察当代西方社会的生产方式、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和影响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相反,他抛开特定的社会背号,片面强调科学技术对理性影响的消极性,将科学技术说成是一种肯定的、排除批判否定精神的思维方式的帮凶,甚至把科学技术直接等同于意识形态,这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看来,应该得到研究的只是作为有的存在者,无作为非存在则是应该被排斥的东西,因而不愿与闻无。海德格尔对此予以批判,他认为,科学的这种认识是由于科学对无的误解造成的,科学在无的问题上是无能的。实际上,无就是存在之无化,科学恰恰是以这个无为基础的,在本质上归属于无。为了克服科学本身的缺陷及其带来的危险,必须超越有而进入无,由此把握存在者整体,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反身性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所标榜的原则之一,但反身性的自我拒斥特性却使得科学知识社会学陷于反身性困境。原因何在?其源盖出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反身性之痛实际上是社会科学的科学化之痒——它仍然是沿用了传统科学观的一些先验预设(如实在、基础、恒在等)。而一些SSK学者在反思反身性难题、打破这些先验预设时(如马尔凯的新文体形式),却反向性地陷入了反身性的单向解构路径,从而走向虚无主义。要想彻底破解科学知识社会学反身性困境,为当下知识的合法性提供认识论基础,乃至使整个社会科学走出反身性怪圈,关键在于对反身性概念进行元反思,充分发掘其所蕴含的建设性意蕴。  相似文献   

19.
萨顿新人文主义科学教育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劼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97-100,104
萨顿认为,科学史的研究和学习,有助于公民科学素养的养成.可以帮助人们建构新人文主义,使科学得以理性的发展;可以培养人们对科学的信仰和科学批判精神;会告诉我们对成长中的青年应当宽容;有助于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朱彤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8):21-24,37
20世纪,一些学者和科学家试图用已有的科学理论和哲学分析将西方占星术(astrology)①排除在科学之外,但真正让西方占星术目前仍没能走入主流科学里的,却是近30年来的几百个对占星术有效性的科学检验.今天从哲学上看,无论是证伪主义所表述的科学是理性的,还是历史主义所表述的科学是非理性的都一致地把占星术拒斥在科学之外.占星术之所以又会在大众中盛行起来,是缘于在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科学万能发生质疑,同时对主要是涉及精神领域的占星术,至今仍没有能很好替代它的科学学科,正如化学、核物理学可以很好地替代炼金术那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