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小说史这个大屏幕上所看到的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特点:一、茅盾批判继承了古典小说传统对于“真实”的理解,在六十余年的文学道路上始终信守“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二、志怪、传奇、讲史 话本中宽阔的题材。《红楼梦》以婚姻家庭纠葛折射社会风貌的方法,茅盾都深知其中三味,从而坚定了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大时代重大事件的创作思路。茅盾这一风格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中外文学有关,与他集革命家、思想家、小说家于一身也有关。三、中国小说史上的小说都具有功利性,茅盾批判了封建文学的功利性,明确表示“我们是功利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艺术大师。茅盾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与他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学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在从事创作之前,曾对中外文学传统作过“穷本溯源”的研究,他认为“如此才能取精用宏,吸取他人的精萃化为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能创造划时代的新文学。”(《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之二》,《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二期)茅盾正是在批判继承中外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学巨匠的茅盾,是以他反映时代的广阔与深刻显示其作品的独特性而蹻入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作家之列的。他在检讨自己的创作时说:“未尝为要创作而创作——换言之,未尝敢忘记了文学的社会意义”。他认为“站在时代的阵头,吹起前进的号角”,这样才能使文艺“克尽了它的使命”。 茅盾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是和时代共着脉搏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如果我们认真加以考察,就会发现,茅盾的散文在表现时代性上是有自己的特色的。这就是:表现时代的多样性;揭示历史生活的连贯性;反映特定时期历史面貌的完整性。下面,就这几方面,分别加以论列。  相似文献   

4.
狄更斯和果戈理是两位举世闻名的作家,他们分别在英国、俄国文学史上都有着杰出的贡献,特别是他们“含笑的眼泪”与“含泪的微笑”的艺术创作风格给人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狄更斯(1812~1870),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上,马克思称他是“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作用,直到现在还为各国人民所珍爱。果戈理(1809~1852),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观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和普希金被人们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的双璧,他以自己不朽的佳作丰富和发展了俄国文学,并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赵树理(1906~1970)既是一位我党的实际工作者,又是一位知名的现代作家。这一双重身份的历史特点,使他成为一位以写“问题小说”见长的严谨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本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准确生动地描绘了变革时期中国农村的历史画卷。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对中国农村问题的探索,对中国农民命运的深刻关注。新文学史上,从鲁迅到茅盾形成了一个描写农村生活,探索农民问题的传统,赵树理的“农民小说”就是这种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所不同的是,鲁迅笔下的农村是沉滞凝固的社会,那里的农…  相似文献   

6.
文学需要虚构,《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当然也需要虚构。就全书来说,很多人都赞同“七实三虚”的说法,而其对关羽形象的描写却不是“七实三虚”,更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就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对照《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可知大部分是虚构的。而这个虚构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取代了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形象,他的影响也不再仅限于文学范围,在宗教、民间崇拜里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丁帆的《中国乡土小说史》于1992年出版,这是中国小说史上关于乡土小说的第一部著作.他以世界性的视野对中国乡土小说的定义进行了阈定,指出了乡土小说只有在现代文明和城市的对照下才能显现出来,提出了乡土小说的现代审美特征“三画四彩”.丁帆是一位具有批判眼光的知识分子,因此他常站在批判、解构的立场上来对待他的批评对象,然而他又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道主义学者,因此,对乡土小说的评价自然处处也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8.
“他开始写作不是按照艺术家的方式,而是按照科学家的方式。”如果我们将泰纳这一评论巴尔扎克的话移用到中国现代作家茅盾身上,那也将是极为妥贴的。茅盾就是以“科学家”的冷静、理智、客观、严谨的态度来解剖社会,描绘历史的。他的独具特色的创作心态,使他终于有可能创作出史诗般规模的社会历史画卷,成为继鲁迅之后中国现代文坛的又一巨匠。茅盾极强调文学的“真”的品格,并将“真”置于压倒一切的首要地位,而这“真”又不是如创造社作家所谓的“忠于内部的根本要求”,不是指“生之颤动,灵的喊叫”,主要地是指用科学的精神、客观的手段来真实地反映现实。茅盾认为,创作“总先得有了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茅盾对在新文化先驱中涌现出来的“四位久已不见了的作家:利民、王恩玷、朴园、李渺世”给予了足够的评价。对其在文坛上突然“失踪”,誉为“象慧星似地一现就不见了。”关于王思玷,茅盾说:王思玷写过七八篇.最早的一篇是发表在《小说月报》十二卷十二号(应为十二米九号.笔者)征文栏的《风雨之下》,到一九二四年以后就不见他了……王思玷大概是山东人,(我记得他的稿子都是从枣庄寄来的)……接着.茅盾对王思玷的《偏枯》等作品,逐篇作了评述。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王思用的《偏枯》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历时地考察了中国现代小说所受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的具体表现形态及其特征。文章认为“五四”作家对浪漫派文学的吸收一是它所特有的暴烈的反抗精神;二是它感伤、忧郁和孤独的情调;三是对浪漫主义的自然观的接受;四是浪漫主义传奇性特色。在艺术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强调感情的抒发,强调自我表现,体式上的散文化和诗化及现代派文学的影响等。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个人抒情小说和田园抒情小说及浪漫传奇小说都有了新发展。40年代以无名氏、徐评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可以算是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最后一个余波。  相似文献   

11.
石凌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剧作家,又是一位有五十多年党令的革命老前辈。早在三十年代初,石凌鹤便开始了文学活动,他的作品富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民主革命所从事的英勇斗争的真实图画。在艺术创作上,石凌鹤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他的文学活动是多方面的,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特写他都写,还当过演员,做过导演,在所涉及的领域都有相当成就,但人们尤为称赞的还是他的剧作。据初步统计,他在三、四十年代一共创作了三十余部戏剧作品(包括独幕和多幕话剧、歌剧、历史剧、地方戏曲),为我国现代文学宝库增添了一份财富。下面就石凌鹤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分三阶段作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所谓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和进步文艺的经验,批判地继承和利用我国古代文艺遗产的丰富养料,所建立起来的符合中国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实际、符合中国文艺的民族特点的理论体系。 茅盾以其毕生精力,紧密结合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理论建树,几乎涉及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所有方面。本文只拟对茅盾在文学的本质、文艺批评这两个问题上的理论贡献,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茅盾是我国“五四”以来,蜚声中外文坛的文学巨将,在中国新文学上的贡献卓著。他不只是以一个伟大作家的辛勤劳作,“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辛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水平,而且以一个杰出的文学评论家的独到精深的文艺评论,指导作家的创作,提高读者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文学事业的长足进步。我们认为:茅盾的文艺评论的确代表了  相似文献   

14.
在对待通俗小说“有诗为证”这一文学传统时,批判与肯定并存.就批判而言,从明代至清中后期,批判核心在于两点:一是诗词质量低下;二是诗词与小说情节的关系不够密切.清末以后,批判点主要集中在程式化的创作方法、引诗炫才这两方面.就肯定“引诗为证”而言,从通俗小说的自身特点、诗词的源头、价值等肯定诗词对小说情节设置的作用、对小说文体形成的作用、对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等方面做了贡献.随着研究的深入、小说观念的转变,“有诗为证”这一文体特征与文学现象逐渐为人所理解.  相似文献   

15.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GibranKhalilGibran,1883-1931)是20世纪杰出的诗人,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英语作家之一,阿拉伯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以阿拉伯语与英语写下多种杰出的小说、寓言、散文涛等,他几乎与印度现代伟大诗人泰戈尔齐名,他们的作品被欧美人认为是“东方最美妙的声音”,他们被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本世纪初纪伯伦的作品在中国首先受到一向重视世界弱小民族文学的作家茅盾的注意,他于1923年4月3日和17日在《文学周刊》第86和88期上发表了纪伯伦的散文诗《批评家》《一张雪白的纸说……》等5篇…  相似文献   

16.
茅盾在他的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中刻画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文学史上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丁玲的早期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莎菲性格”,她后来的多篇小说人物都是“莎菲型”形象的拓展和延伸。比较分析茅盾的“时代女性”和丁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可知: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时代女性”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而莎菲女士是启蒙的个人主义者;在生活的逆境面前,“时代女性”在绝望中求生,莎菲女士却在颓废中耗尽生命;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时代女性”狂热地追逐爱情只为填补内心的空虚,而莎菲女士执着地将灵肉一致的爱情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安野 《科技信息》2012,(20):204-204
上个世纪末,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传播到中国,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了中国当代新写实小说的诞生。新写实小说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现实文学的创作风格,通过写实的风格,真实的反映了当代人们生活的种种境遇。对现实的批判是新写实小说的一个主要特征,揭露了当代社会平民生活的真实状况,揭露了平民百姓对特权的仇视与羡慕,在政治生活中,当代的"官本位"思想对知识分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侵蚀。本文从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点、悲剧意识、价值批判等方面浅析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小说。  相似文献   

18.
茅盾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为文学批评与文艺理论的建设作出了极大的努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写过一些作家论,徐志摩是其中之一。文章以《徐志摩论》为基础,着重从阶级定位、思想评判和审美分析三个维度,分析了茅盾评说徐志摩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从而给予茅盾作家论以一个新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郭艳 《科技信息》2008,(34):266-266
茅盾和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坛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由于二人的早期教育和人生经历不同,在文学创作中,虽同为现实主义作家但表现方法和侧重点却大不相同。茅盾的经典作品《蚀》、《子夜》、《虹》、《林家铺子》表现出他“为人生”主张和“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等;老舍的代表作《二马》、《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则透漏出老舍的“批判”性和偏重对市民社会心理重传统观念剖析的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20.
纯粹中国的小说观应该追溯到还没有受到外来观念影响之前的时代,这实际指的就是中国古典小说观。中国传统小说在观念与创作上所显示出的特点与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形态上的原因和特点。本论文在如下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小说观与西方传统小说观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一、对文学反映人类精神和普遍本质认识的差异;二、对文学虚构性与真实性关系认识的差异;三、对小说作用认识的差异;四、小说结构意识上的差异。从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基本可以全面看出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传统小说从文学观念到创作意识再到具体结构写法上的差异与区别,从而显现了中西两者之间在小说观念与写作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