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江苏邵伯湖区的野生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肌肉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泥鳅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大鳞副泥鳅(P<0.05);泥鳅肌肉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泥鳅肌肉中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低于大鳞副泥鳅(P<0.05),而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长链多饱和脂肪酸、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以及∑n-6/∑n-3比值均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对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品质进行评价,发现泥鳅比大鳞副泥鳅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PCR-测序技术,对山东省南四湖的泥鳅与大鳞副泥鳅CO I(线粒体氧化酶)基因约900 bp的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这些CO I基因片段的碱基平均含量AT为55.5%,GC为44.5%;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2和0.001,都小于0.02,与其他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都大于0.02。利用种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样本各自成支,两支的关系比其他鱼种要近,这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说明该CO I基因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码用于物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两种洗衣粉对泥鳅血清EST同工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洗衣粉对泥鳅血清同工酶表达的影响,选择两种不同的洗衣粉(代号为AJ、BJ)分别以其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参考浓度,等差设定四个剂量组(18.25 mg/L,29 mg/L,39.75 mg/L和50.5 mg/L),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法研究了洗衣粉对泥鳅血清酯酶(EST)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洗衣粉在不同浓度染毒下均使泥鳅血清酯酶(EST)同工酶的酶活性变化显著,两种洗衣粉对泥鳅血清同工酶表达具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同洗衣粉对其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以Ag-NORs为指标,研究了长时间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肝、肾和脾组织细胞核转录活性的影响.把试验动物置于水族箱中,0~28 d不投喂任何食物;29~35 d恢复食物的投喂.分别于0、7、14、21、28、29、30和35 d取出5尾测定其肝、肾、脾组织细胞核中Ag-NORs颗粒数目变化.结果表明:在长时间饥饿情况下,Ag-NORs数目减少,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生理活动逐渐趋于减缓.恢复投喂后,三种组织中Ag-NORs数迅速恢复.第1 d,肝和肾组织中Ag-NORs数就恢复到与起始值相近的水平;在第2 d,Ag-NORs数目平均值大于起始值;在第7 d恢复正常.在脾组织中Ag-NORs数恢复较缓慢.  相似文献   

5.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性腺细胞H-Y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雄性小鼠脾细胞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高滴度的抗H-Y抗原抗体.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胞毒性实验,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性腺细胞进行了H-Y抗原的检测.结果表明,泥鳅中雌雄性腺细胞均含有H-Y抗原;大鳞副泥鳅中,H-Y抗原仅存在于雌性性腺细胞中,提示其为ZZ/ZW型性别决定.  相似文献   

6.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性腺细胞H-Y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雄性小鼠脾细胞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高滴度的抗H-Y抗原抗体.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胞毒性实验,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性腺细胞进行了H-Y抗原的检测.结果表明,泥鳅中雌雄性腺细胞均含有H-Y抗原;大鳞副泥鳅中,H-Y抗原仅存在于雌性性腺细胞中,提示其为ZZ/ZW型性别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pH8.3 Tris—Gly缓冲系统和pH8.4 EBT缓冲系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大鳞副泥鳅和草鱼各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了分离比较,发现采用EBT缓冲系统分离效果较好,大鳞副泥鳅各组织可分离到10条酶带,草鱼各组织可分离到20多条酶带.  相似文献   

8.
以离子液体1-十二烷基-3-甲基氯化咪唑([C12mim]Cl)为诱变剂,以大鳞副泥鳅为受试动物,采用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生理毒性试验,研究了离子液体[C12mim]Cl对水生生物的生物毒性作用.急性实验表明:[C12mim]Cl对大鳞副泥鳅有明显的毒性,其对大鳞副泥鳅24 h和48 h的LC50分别为45.83和36.82 mg·L-1,48 h的Sc为7.13 mg·L-1;微核实验表明:染毒后,随着时间和[C12mim]Cl浓度的增加,大鳞副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生化实验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在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的处理组中,两酶的活性是先降低后升高.在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的处理组中,两酶随处理浓度的升高,活性降低.[C12mim]Cl对大鳞副泥鳅具有显著的遗传毒性和生化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获得大鳞副泥鳅幼体,采用石蜡显微切片技术对幼体性腺发生、分化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是在出膜后14 d出现了未分化性腺,卵巢分化始于25日龄,到45日龄分化完全;精巢则是分化于30日龄,于75日龄分化为I期精巢.卵巢分化早于精巢.从性腺分化开始,将要发育为卵巢的性腺还表现为体积快速增大,向体腔中间靠拢,横截面变宽,而将要发育为精巢的性腺则呈两端尖中间稍突的梭形,增生并不明显,这些特征可能与雌雄性腺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分化速度有关,可以作为大鳞副泥鳅性腺早期分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豫北地区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养殖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优良新品种的培育早已经为养殖者所期待.胚胎发育过程特征的研究是进行新品种培育的基础工作.对产自豫北地区的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对其各个胚胎时期的发育特征和持续时间进行了记录.结果表明从受精卵到出膜共划分为6个阶段和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肌节期、尾芽期、胚动期、出膜前期、孵出期、眼黑色素期等10个连续的典型时期,在23℃时胚胎发育历时共24 h 20 min.  相似文献   

11.
泰山赤磷鱼酯酶同工酶(EST)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泰山赤磷鱼早期发育不同时期(未受精卵、受精卵、原肠晚期、色素期)和成体眼、脑、心、肌、肝、肾6种组织酯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泰山赤磷鱼酯酶同工酶在未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发育时期均表达,并且酶谱和酶活性有差异,该酶的激活时序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密切相关;(2)泰山赤磷鱼酯酶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酯酶同工酶基因表达与组织来源和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环磷酰胺对小鼠酯酶同工酶的影响及寿胎丸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研究了雌、雄小鼠(昆明种)7种组织的酯酶(Est)同工酶的变异,环磷酰胺(CTX)对各组织Est同工酶的影响,以及寿胎丸(FPP)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各种组织间Est同工酶带型差异明显,并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2)CTX可导致小鼠Est同工酶性显著变化,并且、雄小鼠间舌、脾及肌肉组织受CTX影响的差异显著;3)本研究中CTX造成的Est同工酶变化大都体现在酶的相对量(活性)上,没有发现新酶带的出现;4)FPP对CTX对Est同工酶的影响有十分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briatus不同组织酯酶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活性电泳,分析了毛腿鼠耳蝠的心脏、肝脏、肾脏、胸肌、肺、胃、小肠、舌8种组织的酯酶.结果表明:毛腿鼠耳蝠8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存在差异,其分布和活性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与器官或组织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运用垂直板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我国宁夏海原县南华山地区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 alaschnicus)的11种组织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研究。计算了各组织间酶谱相似系数,并对11种组织根据酶谱相异性进行了极点排序(polar ordination)。结果表明:阿拉善黄鼠酯酶同工酶谱及活性在不同组织中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活性电泳,分析了2种菊头蝠的心脏、肝脏、肾脏、胸肌、肺、胃、小肠、舌8种组织的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3种同工酶的活性和分布.结果表明:2种菊头蝠8种组织的3种同工酶存在差异,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与器官或组织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稀土对家鸡组织中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用含不同浓度稀土饲料喂养2月后的家鸡心、肝、肾、骨髓肌肉和血清6种组织中酯酶同工酶酶谱.结果显示摄入稀土后各个组织中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心脏和骨髓中酯酶受稀土影响最大,而血清和肾脏受影响较小.同时也表明同工酶是检测生物体发生生理、生化变化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法分析比较了新疆黑冀地鳖polyphaga obscurachop和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乳酸脱氢酶(LDH)三种同工酶的电泳酶谱,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地鳖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性酶谱;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特征性酶谱;酯酶(EST)同工酶的两种地鳖中的活性均较高,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活性则较低.  相似文献   

18.
鲇和大口鲇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对鲇和大口鲇的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脑、眼等6种组织器官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鲇的同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酶谱相同,但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而2种鲇的酯酶(EST)同工酶谱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物种特异性。笔者还对2种鲇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