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所谓"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就是班级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三项基本目标、五种激励策略和一个坚持,它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符合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特点,符合教育规律。它肯定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促进了学生的竞争,给予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的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能使每个学生都在激励中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首重任务是育人。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发展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使其逐步成长为具有良好品格的社会人。研究以生为本的班级网格化管理策略,实现素质教育管理的最大优势化,班主任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改变班级管理方式,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的管理潜能,使学生拥有丰富、完整的教育体验。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几个理念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首先应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它不应只使学得好的学生获得激励,而应使全体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都获得激励;素质教育应该用掌握和发展两把尺子评价学生;素质教育评价应是主体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梁瑞平 《科技信息》2011,(19):256-256,416
本文主要就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围绕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展开专题研究,提出了以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励学生求知欲等"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建设学习型班级是高等教育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文化氛围、建立多维度立体的学习系统、构建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等方式可以实现学习型班级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本文试从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分析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几个误区,即重视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目的性价值;“藐视”学生主体性;“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从而提出在学习活动、班级日常活动、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加上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合理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论述了班主任在育人工作中对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等,阐述了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培养学生成功的乐趣等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8.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班级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而引导人的行为活动的过程。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而,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班级管理能给学生创造一个长知识、长能力的良好环境,最终实现教会学生求知、做事、做人的教育目标。本文分别从师德服人、爱心育人、方法教人、灵活管理、目标激励等方面对班级的有效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教育管理中的人的主体性就是强调管理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目前,教育管理中的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程度不高、教育管理组织不合理,领导独断专行等几方面。重建教育管理中的人的主体性就要从运用参与式决策、快捷与合理的组织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康永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3):109-110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本文试从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分析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几个误区,即重视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目的性价值;“藐视”学生主体性;“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从而提出在学习活动、班级日常活动、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加上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合理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发挥高校教学管理职能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论述了学生主体性的三个基本特征,指出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关系密切,并从教学管理观、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对以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诉讼法学相关课程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理论,通过创新参与形式、追踪社会热点、组织课堂讨论、组织模拟法庭等方式,实现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有机融合。而在如何克服学生"搭便车"现象,满足正规参与式教学所应具备的要求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使班级健康、稳定的发展,并形成较强的班级凝聚力。本文从詹天佑班——华东交大机电学院交运05-2班的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及取得的成效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夏鑫 《科技信息》2009,(10):56-56
激励教育是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把对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实现自我发展,必须更新观念:1、确立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质量观;2、确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观念;3、确立整体协调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实现自我发展,必须更新观念1、确立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质量观;2、确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观念;3、确立整体协调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8.
初中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思想的转变、心理的成熟、性格的确定都在这一时期完成。而班级又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平台,班级的氛围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可见,科学的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该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初中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新时代的教育管理的要求,探究新时代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故而,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通过引导等多种方式,切实实现班级的科学管理,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选课制的施行使班级组织"动态化"和"虚拟化",导致班级出现组织涣散、学生人格完整性缺失等问题。可通过重建班级目标与整合个人目标;以宿舍为中心建设班级文化;建立网络班级,拓展班级管理空间;实施班级亲情化管理策略,加强班级管理等措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集体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互动式教学是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的生命交往和沟通活动。它实际上是通过对学生主体的激励,以知识为中介对世界意义的建构,最终培养学生个性和主体人格的过程。因此,在互动式教学中,要坚持以平等、主体性、尊重差异、自主探寻等为原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问释疑、以对话营造和谐环境等方式实现“激疑启思,变教为导”现代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