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众文化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以来,伴随着日渐繁荣的商业文化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消费性文化,经济属性是其重要属性之一。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为大众文化的商品化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和土壤。但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大众文化为迎合大众而成为一种消费性的文化,表现出对历史连续性的拒绝和对主体的否定。我们必须以人文精神向大众文化渗透,将其提升,拓展其精神向度,使其逐渐接受价值理性的制约,最终建立起大众文化生产的秩序。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西方文化的犬肆入侵,中国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并已融入全球化的后现代语境中。大众文化与群众文化、民间文化并非同一概念,与精英知识分子建构的高雅文化针锋相对,大众文化是一种商品文化、世俗享乐文化和技术传媒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学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其根源在于人和人的生活状态同人类赖以活命扣发展的社会现实相互关系的产物。当二者处于不协调状态时所产生的人的心理失衡和病变会在文学镜面得到投影和折射。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大众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又是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人文意义。但大众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又表现出一定的消极作用。我们秉持这种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对待大众文化,具体分析它的现状,以期建设出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展现出真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新写实是大众文化的文学表现形式,它是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相伴生的一种文学运动。新写实文学实践具有自根自本的汉语文化背景,是由我们本土文化所哺育出来的,它的出现标示了一种本土化的大众文化话语的形成。新写实已经走向一种新的美学。新写实不对生活进行诗性追问,表现出与生活的原则同格,这表征了大众文化是一种品位不高的文化,大众文化的缺点通过新写实文本被证明得千真万确。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的大众文化中各种“快乐幻象”普遍存在,如娱乐节目,影视大片和青春小说。大众文化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陕乐幻象”对社会和个人都有诸多不良影响。从价值追求、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着手,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其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大众文化研究的奠基性理论.我国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经历了由野蛮移植、质疑反思到恪守本位这样一个演进过程.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引进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开展,它既是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的有力武器,也是建构中国大众文化理论必须汲取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大众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接触日益频繁,从而加大了东西方大众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冲突。由于在成长发展上的后发性,中国大众文化成为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重要途径,面对全球化的压力,中国大众文化不能退却畏缩,而应该以积极的“中国化”姿态来迎接挑战,用中国自己的大众文化构筑防止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8.
罗兰.巴特在《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一书中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法国当代社会中的各种大众文化形式,提出了解神话策略。他的神话研究对中国目前的大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人们破除迷思,以理性和科学的眼光研究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9.
罗兰·巴特在<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一书中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法国当代社会中的各种大众文化形式,提出了解神话策略.他的神话研究对中国目前的大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人们破除迷思,以理性和科学的眼光研究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对大众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大众文化承担着后现代主义社会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詹明信后现代文化理论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入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与重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更好地解决中国出现的问题,使中国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