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业已被青岛市政府确定为支柱产业.在加入WTO以后,如何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发挥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地位是值得关注的课题.青岛须依托于自身特色资源和市场,通过对城市软硬环境的建设,打造出具有滨海休闲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势城市旅游品牌,大力推进青岛市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大力发展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冰雪旅游产业,强化引领作用;打造独具区域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助力;加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人才培养,使经营管理上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涵盖园林、休闲康体、运动和科普等功能,满足民众休闲综合需求的“休闲经济圈”。要“统一规划使各片区既要根据区内资源打造特色休闲项目和创收,又能与其它片区有机联合组成全市完整的综合休闲经济圈。各相关企事业在主导功能基础上继续拓展其它功能,联合构成功能完善的休闲经济产业体系。南宁市应依托优越的自然与人文条件,加快综合构建市郊一小时休闲经济圈,让广大市民共享“健康休闲”。在综合构建中应注重融入绿色文化,加强休闲与经济的联系,加快涉绿企事业转型,充分调动全民共建美丽南宁。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改革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旅游业作为最大程度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产业和丽江的支柱产业,在新常态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结构性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践行全域旅游、大众旅游发展理念,旅游产业链结构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打造"互联网+智慧旅游"体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对策.在旅游领域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很多同类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特色项目上有着明显的同质化倾向.其归因有这样几个方面:办学特色项目所在的办学理想和价值追求趋同、办学特色项目所依的现实载体和外在表象趋同、办学特色项目的形成基础和建设过程趋同、办学特色项目的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趋同.为此,多样化办学特色的建设需注意:准确定位以明确办学特色增长点、合理嫁接以发扬传统办学特色、科学评估以引导办学特色多样化发展、建设特色师资以承裁特色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冰雪旅游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冬季体育项目、少数民族节日与冰雪旅游融合发展,利用少数民族特色人才促进冰雪旅游的对策.研究有利于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冰雪旅游相互促进发展,丰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项目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哈大齐城市群作为黑龙江省的核心城市,城镇居民对参与休闲体育的需求很大.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哈大齐城市群休闲体育开展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休闲体育发展相对省外发达地区滞后,还存在参与人群多为青年人和老年人,休闲体育消费投入较低等问题.但其特色休闲体育如冬季冰雪特色、湿地特色等将为哈大齐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郑耀星  杨明 《松辽学刊》2009,30(2):105-107
足浴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休闲服务业,足浴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休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对福州市区足浴城进行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用国外的SWOT分析方法对福州市区足浴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具体分析,为福州市区足浴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具备充足的闲暇时间和较高的可支配收入,老年人旅游需求不断提升.因此对老年旅游者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三亚市的老年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动机和旅游体验进行研究,运用调查问卷获取基本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旅游动机和旅游体验重视程度与表现程度各项目的具体分值和排列情况;运用因子分析,得出旅游动机"休闲放松"、"享受环境"、"养生健体"、"亲情社交"和"个人事务"5个旅游动机公因子;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IPA方法,揭示出老年旅游者体验重视程度和表现程度间的差距,发现旅游体验项目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供政府和旅游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邹芳芳  胡敏杰 《松辽学刊》2014,(1):143-148,152
以福州城市内河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考察了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对城市内河休闲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期望.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发展主要存在居民认知度不高、开发不全面、形象定位不明确、缺乏综合管理等问题.结合游客认知和访谈资料的分析,提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开展综合治理、引导社区参与、重视环境教育等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文化型、遗产型城市内河的再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