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浓度U胁迫下植物物质成分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TIR对500 mg U·kg-1土壤胁迫下空心莲子草、落葵和菊苣茎叶和根系的物质成分进行测定,用半定量法分析3种植物茎叶和根系红外光谱的差异,探讨高浓度U胁迫对植物物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植物茎叶和根系吸收峰峰形未发生较大改变,但吸光度变化明显,说明该浓度U对这3种植物的物质成分改变较小,含量改变较大.(2)羟基、羧基和酰胺基吸收峰发生明显位移,说明U胁迫对这些基团有明显影响,它们可能与U的吸收、络合、运输密切相关.(3)半定量分析表明,该浓度U使3种植物羟基、羧基等基团及蛋白质和糖类物质有明显的数量变化,不同植物变化不同,这可能由植物耐受U能力不同所致.因此,FTIR能快速、灵敏地检测植物在高浓度U胁迫下物质成分的变化,能解释植物吸收积累U的影响机理,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应用于U等核素对植物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重金属镉对植物胁迫的研究成果.主要从镉对植物的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矿质元素吸收、生理生化等方面分析了镉胁迫的影响,探讨了耐镉胁迫的机制,并提出了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SO2污染对树木叶片中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O2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危害,SO2的大气污染使植物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植物体也产生了相应的反应,植物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和叶绿素含量下降便是植物体对不良环境条件胁迫所产生的反应之一。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破坏植物渗透平衡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也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较低浓度的盐胁迫可以促进大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高则会对其产生抑制作用.为提高大白菜的盐耐受能力,对盐胁迫下的大白菜进行外源钙、水杨酸、超重力等不同作用处理,发现白菜的盐耐受性明显提高,同时还促进了大白菜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从盐胁迫对大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大白菜后续的盐胁迫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非生物胁迫中,高盐胁迫是最严重的环境胁迫之一。高盐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主要由于特定的离子毒害、升高的渗透压或盐碱度的增加造成的,这些变化会影响植物对水的利用以及植物的新陈代谢途径。为了提高生存能力,植物自身形成了一套适应高盐环境的生理生化机制,主要有离子的运输以及区域化、渗透调节以及抗氧化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6.
LRR-RLK是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RLK)中最大的亚家族.该亚家族基因在调控植物体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t1g09970是LRR-RLK亚家族成员.通过PCR和RT-PCR在DNA和RNA水平上筛选鉴定At1g09970对应的T-DNA插入失活的突变体.对萌发和萌发后阶段进行突变体的表型分析结果表明,At1g09970突变体在萌发后对NaCl敏感,暗示该基因与植物的抗盐胁迫有关.  相似文献   

7.
用含盐浓度为60~300 mmol·L-1的中性盐(NaCl:Na2DSO4=1:1)或碱性盐(NaHCO3:Na2CO3=1:1)对8周龄砂培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Swartz)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脯氨酸、可溶性糖和甜菜碱的含量来分析虎尾草体内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对盐碱两种胁迫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盐胁迫和碱胁迫均能引起虎尾草体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和甜菜碱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但在积累程度及对渗透调节的贡献方面,两种胁迫之间有所不同.其中盐胁迫和碱胁迫均引起地上部分脯氨酸显著积累,而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地下部分脯氨酸积累的结果则表明,盐胁迫大于碱胁迫,当碱性盐浓度较高时,积累量反而有所降低.无论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可溶性糖的积累均表现为随胁迫增加而上升,而且碱胁迫下的增加幅度大于盐胁迫.盐胁迫下,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甜菜碱含量分别上升了7.4倍和7.7倍;而在碱性盐胁迫下,甜菜碱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融雪剂对植物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融雪剂在植物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中产生胁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融雪剂对植物的危害.并对融雪剂的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恢复工程中的覆绿植物黄栌(Cotinus coggygri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壁所种植物的成活率、地上生长量以及根系形态结构的调查,探究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物种的环境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黄栌的成活率达到了100%,其树高、基径、冠幅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6.64,0.37,6.10 cm/a,虽然不同植物的生长指标增量明显不同,但黄栌各生长指标增长速度及地上生长量均最大;岩壁内黄栌平均根长、平均根茎比以及平均根密度分别为58 cm,0.66,2.7 cm/cm~3,根系形态的改变表征了黄栌对胁迫环境的抵御和适应能力。黄栌在高陡岩质边坡上良性生长,在器官水平上实现了对环境胁迫的感知并形成耐受性,说明其适应在胁迫环境下的生存,可为其他覆绿技术的物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地下生态学的崛起,土壤动物的相关研究引起更大的关注。目前,土壤动物生态学的研究不论从学科的发展、资料的积累、过程研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主要涉及土壤动物区系组成、多样性和生态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植物及草食动物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脯氨酸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脯氨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抗渗透胁迫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脯氨酸可以调节细胞的渗透势,稳定蛋白的结构,并能在胁迫解除后作为氮素和碳架为植物提供能源.在一般的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合成分为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以谷氨酸(Glu)为底物合成脯氨酸,另一条途径是以鸟氨酸为底物合成脯氨酸.一般认为,谷氨酸合成途径是植物在渗透胁迫和缺少氮素情况下合成脯氨酸的主要途径;而鸟氨酸途径是在植物氮素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累积脯氨酸.  相似文献   

1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无油盐碱土和石油浓度为5 g/kg的盐碱土,接种植物根际促生细菌Y-2对苜蓿生物量、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对总石油烃(TPH)降解率的影响,以不接种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Y-2能够在石油胁迫下显著促进苜蓿的生长,接种处理通过提高苜蓿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降低植物体内MDA含量减缓了石油胁迫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并且接种Y-2显著增加了苜蓿对石油盐碱土壤的总石油烃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抗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盐生和非盐生植物自身的结构就有很大的差异,盐生植物的离子运输系统较非盐生植物更积极主动的利用外界的盐分,有的盐生植物甚至生有盐腺可将多余的盐分泌出体外,另有许多耐盐的植株可分泌渗调质,由于这些物质大多数与水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从而使得植株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抗性,基因工程研究中,把合成这些渗调质的基因导入植物中将使植株具有较强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4.
以草木樨(Mellilotus officinalis L.)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外源钙离子(0、10、20mmol/L CaCl_2)对盐胁迫下(0、50、100、150、200 mmol/L NaCl),草木樨叶片表皮细胞、气孔特性、表皮毛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浓度不超过100 mmol/L时,叶表皮细胞、气孔及表皮毛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当Na~+浓度超过150 mmol/L时,表皮毛出现明显损伤,表皮细胞及气孔下腔分泌物明显增多,气孔趋于关闭.外源Ca~(2+)对盐胁迫下草木樨叶片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结构,提高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有效地减小盐胁迫的伤害,增强了植物的耐盐性.尤其是10 mmol/L Ca~(2+)的保护作用优于20 mmol/L Ca~(2+),较高浓度的Ca~(2+)也会对植物造成胁迫.因此,采用外源Ca~(2+)增强植物耐盐性时,应根据植物特性,选择适宜浓度,避免造成双重胁迫.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抗盐碱植物虎尾草为材料,用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12种盐碱强度各不相同的天然盐碱生态条件,并以此对虎尾草幼苗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丙二醛的含量以及植物的干鲜重,来分析盐碱胁迫对虎尾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胁迫组的含水量先上升而后下降,而碱胁迫组的含水量则一直下降,说明低浓度的盐胁迫对虎尾草的生长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碱胁迫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盐胁迫.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大,盐胁迫和碱胁迫均造成虎尾草MDA含量逐渐升高.其中在盐胁迫状况下,MDA含量增张幅度不大且平缓,而碱胁迫下特别是当碱胁迫强度达到160mmol·L^-1以上时,MDA含量由相对平缓转而急剧上升,且明显超过盐胁迫.实验结果证明:盐胁迫和碱胁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胁迫,碱胁迫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盐胁迫.在本实验条件下.以上可以说明虎尾草具有较高的抗盐碱性.  相似文献   

16.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EC 4.1.1.31)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胞质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HCO_3~-生成草酰乙酸.PEPC作用的产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植物应对环境胁迫反应中起到调控的作用,因而被广泛关注.介绍了植物PEPC的种类、结构特征、不同物种中PEPC基因的克隆与分离、在植物逆境反应中的应用、植物PEPC的活性调节,为深入研究PEPC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在空间微重力环境或地面模拟微重力效应下,植物向重力性缺乏、生长变慢、细胞生长受抑制等,虽然植物能够完成生活史,但种子发育的生理生化过程受到明显影响.综述了植物向重力性反应机制以及微重力对植物向重力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对已知的重力感受通路进行了总结,可为重力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铜钱草为供试植物,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在铜、锌分别胁迫下,铜钱草净化水中氮磷的效果及其叶片中叶绿素、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0天的培养,低浓度的铜锌(0.5、1.0mg/L的铜、锌和1.5mg/L的铜)提高了植株净化氮、磷的效果.低浓度的铜、锌处理(尤其是1.0mg/L)促使植株叶片中叶绿素总量、叶绿素а/β明显增加,且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导致丙二醛含量维持较低水平,说明植株叶绿体微结构完善、细胞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植株对氮、磷的净化;与对照组相比,2.0mg/L锌处理明显降低了铜钱草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主要缘于锌的胁迫通过降低叶绿素总量、叶绿素а/β值,且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导致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8.40μmol/gFW),使植株内环境出现氧化胁迫、生长受损所致.研究表明,铜钱草对铜、锌具有一定的耐受力,较低浓度的铜、锌有助于其对水体中的氮、磷的去除.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归根结底是全球碳循环发生变化的结果.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分解者,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土壤动物的生存、取食等活动能够同化环境中的碳并固定在体内,以建造其自身,另一方面通过其排泄产物及呼吸活动又将碳归还到环境中.因此研究土壤动物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系,对深入了解本地区和我国的碳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植物景观在人居环境中的作用 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与建筑物、构筑物相对的软质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居环境中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地被等)均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减少噪音、调节气温等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供人们休息、娱乐、运动的实用价值作用.同时,植物还具有供人们鉴赏的景观作用,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