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砖木结构建筑,它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现存的汉代石阙仿造的就是古代砖木结构的阙,它较完整地展现了古代砖木阙建筑的原始模样,同时在汉墓建筑、墓室壁画及画像砖(石)上也保存有大量建制宏伟的"阙"。本文依据相关资料,将巴蜀地区的汉阙分为汉石阙和汉画像阙两大类,对巴蜀汉石阙的分类比较主要是从其功用、形制、建筑结构、雕刻画像和技法等几个角度进行,而对汉画像阙的分类则主要从其所处的位置和结构上进行分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巴蜀汉阙的细节地方用比较分类的研究方法做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阙门建筑是我国古代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它的出现与我国早期社会的思想、阶级观念有关。陵墓前设阙的风俗是由早期的宫阙或城阙发展而来。始皇陵三出阙的设置对秦以后的陵寝制度特别是西汉各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终汉两世,陵墓前置阙成为时尚,加上受神仙思想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强烈影响,其表征意义走向多样化、世俗化,等级观念趋于淡漠,当然其实用价值也渐渐消失。  相似文献   

3.
诗词是一种文字文化,建筑的某个片断是一种图像文化,二者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意象本已非具体物象.而是诗人的主观创作和读者主观再创造的蓝本。它是不确定的,是能动的。视建筑为"文本",将观赏者看成了意义的建构者,那么建筑的意义不再是确定的和现成的,与诗的意境一样.只有通过使用者和观赏者自身的参与才能显现。建筑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寓意赋予的过程,天然材料经过大匠之手艺,聪明的建造就会蕴含生气,这就是凝聚在建筑客体中的"建筑意"。  相似文献   

4.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特有的住宅建筑类型,其中蕴含的建设设计理念在现在看来也不失先进.当前城市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的方式也在逐渐转型.而客家围屋的一些特有建筑模式,对于市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仍然有着参考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绍兴印山大墓出土遗物的年代约在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之间.在目前已知的同时代的南方墓葬中,印山大墓的体量最大,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奇特与复杂.结合越国历史,它绝对不可能是春秋时期的允常之墓,而只能是战国时期某位越王之墓,具体王名尚难确定.若参考诸位越王的传世铜器情况,以者旨于赐之墓的可能性较大.绍兴306号墓形制与印山大墓迥异,应该是徐墓,不是越墓.  相似文献   

6.
唐大明宫是中国历史上重要建筑,它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以唐代的历史、文化、风俗为背景,通过对大明宫的建筑及文物的研究整理,从中挖掘大明宫宫殿设计中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名城之一,这里古迹荟萃,令人神往。它的地下墓同斗兽场、万神庙并称为罗马三大古迹。它是至今保留得最为完善的地下建筑群。地下墓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在意大利也不限于罗马,但是罗马的地下墓却以其规模之宏大、壁画雕刻碑文之丰富多彩以及对基督教徒的意义而成为世界之最。它不仅是各国旅游者寻古探幽的理想之地,也是考古学家、宗教史研究者和教徒们向往的胜地。  相似文献   

8.
重庆作家王雨的力作<水龙>是一部极富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的长篇小说,本文从巴渝景观、建筑曲艺、宴饮婚丧和号子民谣四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蕴含的丰富而多元的地域民俗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亚莎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2):38-45,53
元代西藏建筑艺术的成就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在元代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它所带来的新样式,尤其是经堂建筑模式,对后来的西藏经院式建筑艺术模式有着直接的奠基作用;二是一种新型的“喇让”建筑类型的出现,作为萨迦地方政府的官衙或法王的府邸,它显然体现了西藏早期政教合一制度在建筑上的物化,因而这种建筑样式在西藏的建筑史中也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是一种多重符号,它“一语双关”。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分为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表层意义构成形象和图画,深层意义构成情感、思维或哲理。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表现深层意义的艺术手法主要有:“不着一字”法、双关法、象征法、析字法。表层意义是固定的、不变的;而深层意义则是流动的、变化的。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应透过字里行间去领略作者的言外之意,去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古注重天人关系,可以说,“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理念是“礼法结合”产生的直接原因。它们的结合自始就自然而然存在,并在后来的政治化、学理化结合过程中仍被作为理论基础。于是,人间的治理模式——礼法结合就变得天经地义了,只是在不同时期结合程度不同而已。礼法结合曾经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有着历史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儒家“天道”还是老子“天道”,都不存在“自由主义”内涵。它们也从未成为中国人争取自由权利的武器。宪政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政治经验,是确立相对稳定的经济政治秩序并达成基本共识的结果。中国宪政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奠定宪政的经验、制度基础,而不是嫁接出诸如“天道自由主义”之类超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对《敦煌变文》中表“提拉”义的七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对《敦煌变文》中表"提拉"义的七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泰山天地文化三阶段:巡狩时代,以天地日月星辰山川风雨为对象,适应、利用,谋求生存与发展;封禅时代,天地偶像化、神化,祭祀、礼拜,谋求国家统一、权力扩张与巩固;现代及未来,重新面对天地日月山川自然环境,谋求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镇江建“江河交汇处”标志性碑亭选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江位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历史上江南运河有多个入江口,现存谏壁口、丹徒口和小京口,在小京口(京口闸)平政桥旁建“江河交汇处”碑亭,可提高镇江的知名度,促进镇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比较汉语"但是"、"却"和英语"but"的语义异同,探讨了它们互译时的制约条件及英汉两种语言把它们分别归于不同词类系统的原因所在,指出汉语语法论著在解释汉语转折连词以及转折连词和副词连用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汉语转折词用与不用以及用什么转折词所表现出的语气强弱的差异和英语的互译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史学的“求真”之志,原本就是一篇不合情理的谎言,渊源久远。迄于近代,它再次与“科学主义”合谋,将中国现代史学推向危机。其实,真实性不是史学的本性,历史编纂和历史研究都是一种“对象化”的精神之旅。所以,走出“求真”之误,以“主善”为宗旨,发展从善如流、择善而从的多元化史学,堪为现代史学出路。  相似文献   

19.
对《世界通史》大学教材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世界整体的历史。但是,对世界历史学科应当给予一个怎样的定位?即对世界历史学科研究的对象、范围、任务、理论原则及实科特点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应当做出怎样的规定?作为大学教材的《世界通史》与学术专著作的《世界通史》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史学界都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和“物”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属人方面和属物方面即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第二,以人为中心的重视人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与以科学管理为中心的重视物的管理思想和方式;第三,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即管人和管物。从这三个层次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和“物”都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即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有鉴于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管“人”也要管“物”,以便更好地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