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前GenBank数据库共收录122种蝽次目昆虫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其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情况、核苷酸进化速率及核苷酸序列信息位点等序列特征,归纳蝽次目tRNA基因的重排现象,同时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用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重建蝽次目系统发育树,最终为蝽次目昆虫的分子进化信息进行了分析和补充,为蝽次目的系统发育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础.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基本一致,分支关系如下:(扁蝽总科+(蝽总科+(缘蝽总科+(红蝽总科+长蝽总科)))).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提取中国甘肃境内网翅蝗科蝗虫全基因组DNA序列,探索了直翅目蝗虫的总 DNA提取方法;通过特异性引物,对线粒体16S rRNA基因和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扩增,并通过 多次预实验探索这两个基因在网翅蝗科昆虫中扩增的最佳条件,为将来的网翅蝗科系统发育分析 奠定了实验基础.扩增好的样品用于测序,测序结果可用于分析6种蝗虫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类重要的低等六足动物,原尾虫的系统学仍然存在争议. 文中测定分析了10种原尾虫(涉及蚖目、古蚖目和华蚖目3大类群的6科9属)的18S rDNA全序列(约2000bp)和28S rDNA部分序列(约400bp). 以跳虫和双尾虫的代表物种作为外群,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Bayesian分析(BI)构建了分子系统树. 所获结果显著支持原尾虫的单系性;支持蚖目和古蚖目的单系性;华蚖科和富蚖科位于蚖目和古蚖目之外,并且两科各自独立.  相似文献   

4.
为找到适宜用于轮藻科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分子片段,对本研究所选轮藻进行18S rDNA、rbcL、atpB及18S rDNA-rbcL-atpB三基因联合序列的多样性分析,并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开展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8S rDNA序列较适宜用于研究轮藻科下两个族和各属间的分类问题,但进一步对属内轮藻进行分类需要借助变异程度更高的序列;rbcL、atpB序列变异程度高于18S rDNA序列,但两者不适宜单独用于轮藻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三基因联合序列的种间、种内遗传距离有一定差异,种间遗传距离(0.002~0.097)大于种内遗传距离(0~0.001),且所得进化树的拓扑结构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构一致,属内轮藻分类不再混乱,进化树呈现良好的拓扑结构.综上所述,18S rDNA-rbcL-atpB三基因联合分析后可将形态近似的轮藻分开,解决本研究选取的轮藻科植物的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支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采用Hennig86程序研究长蝽类(lygaeoidcomplex)亚科以上阶元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用分类单元代表共计21种,选用性状共48个,内群共包括19个OTUs,并采用“理想祖先”作为单一外群.计算得到的首选最简约树步长=165,CI=0.32,RI=0.51.相应支序图所提示的系统发育再建景象主要包括:(1)原有意义上的长蝽科为一并系群或复系群.(2)Rhyparochrominae与红蝽类互成姐妹群.(3)Artheneinae似为一较原始而孤立的支系.(4)支持Cyminae与Berytidae接近的意见.(5)支持“malcidline”意见.  相似文献   

6.
以16S 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蝽亚科6种昆虫及外群异蝽科昆虫进行特异性扩增和序列测定,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分析,探讨了16S rRNA基因在该亚科的分子进化机制.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数据,采用邻接法(NJ)建立蝽亚科部分昆虫分子系统发育关系[1].获得的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的长度在439~441 bp之间,且保守性序列较多.该片段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9%,17.9%,40.5%,8.8%,A+T平均含量为73.4%,明显高于G+C含量(26.7%),存在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密码子第三位点A+T含量更高,达77.1%.通过测定该基因片段的序列发现,不同种群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类重要的低等六足动物,原尾虫的系统学仍然存在争议.文中测定分析了10种原尾虫(涉及蚖目、古蚖目和华蚖目3大类群的6科9属)的18S rDNA全序列(约2000 bp)和28SrDNA部分序列(约400 bp).以跳虫和双尾虫的代表物种作为外群,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Bayesian分析(BI)构建了分子系统树.所获结果显著支持原尾虫的单系性;支持蚖目和古蚖目的单系性;华蚖科和富蚖科位于蚖目和古坑目之外,并且两科各自独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云南和贵州省进行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资源调查时从不同地区采集到4个品系的具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以16S rDNA部分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从这4个品系线虫中分离到的4株共生菌进行了初步的鉴定.测序结果显示,4株菌的16S rDNA部分序列完全一样.基于该段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具角斯氏线虫共生菌属异杆菌属Xenorhabdus,很可能是该属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9.
蜻蜓目昆虫既是天敌昆虫,又是药用和食用的资源昆虫,并且是研究"古翅类"系统发育关 系极好的实验材料.综述了我国蜻蜓目昆虫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分类文献专著、区域性分布调查研 究、生物学特性研究、形态结构研究、生态应用研究、稚虫方面的研究、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几个方面 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通过PCR扩增了澜沧江流域景洪段鲃亚科(Barbinae)短吻鱼(Sikukia gudgeri)、黄尾短吻鱼(S.flavicaudata)、中国结鱼(Tor sinensis)、云南四须鲃(Barbodes huangchuchieni)和长臀鲃(Mystacoleucus marginatus)共5种鱼的线粒体12S rDNA和16S rDNA部分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基于12S rDNA和16S rDNA重建NJ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中国结鱼与野鲮亚科(Labeoninae)亲缘关系较近;云南四须鲃与短吻鱼和黄尾短吻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长臀鲃次之.基于12S rDNA和16S rDNA序列的遗传学特征佐证了鲃亚科不是一个单系群,四须鲃属(Barbodes)为鲃亚科鱼类进化最原始的属这一观点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1.
木兰叶绿体atpB和rbcL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兰科植物作为古老的类群,其杂交和形态多样以及趋同进化等特点导致传统分类出现很多不同结论。对生物类群进行种群的系统进化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分类方法的局限。叶绿体的母系遗传相对保守、分子水平差异明显,是绿色植物的标志性细胞器,因此叶绿体基因组常被用来进行植物的系统进化探究。本项研究利用phylip软件将NCBI核酸序列数据库中下载的21种木兰科植物叶绿体的atpB和rbcL基因序列760bp进行序列比对处理之后,进一步应用邻接法进行分子进化系统发生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从而得出木兰属中白玉兰、星花玉兰、锐叶木兰、北美大叶木兰、夜香木兰等在系统进化中的亲缘关系,为进一步对木兰属植物进行系统发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99-2002年对位于辽宁省朝阳县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7目69科354种,其中鱼类2目4科32种,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3目4科14种,鸟类15目43科266种,兽类6目15科37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是辽西地区野生动物分布上的高密度区.  相似文献   

13.
Major fungal lineages are derived from lichen symbiotic ancestors.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F Lutzoni  M Pagel  V Reeb 《Nature》2001,411(6840):937-940
About one-fifth of all known extant fungal species form obligate symbiotic associations with green algae, cyanobacteria or with both photobionts. These symbioses, known as lichens, are one way for fungi to meet their requirement for carbohydrates. Lichens are widely believed to have arisen independently on several occasions, accounting for the high diversity and mixed occurrence of lichenized and non-lichenized (42 and 58%, respectively) fungal species within the Ascomycota. Depending on the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chosen, 15-18 orders of the Ascomycota include lichen-forming taxa, and 8-11 of these orders (representing about 60% of the Ascomycota species) contain both lichenized and non-lichenized species. Here we report a phylogenetic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scomycota, a phylum that includes greater than 98% of known lichenized fungal species. Using a Bayesian phylogenetic tree sampling methodology combined with a statistical model of trait evolution, we take into account uncertainty about the phylogenetic tree and ancestral state reconstructio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lichens evolved earlier than believed, and that gains of lichenization have been infrequent during Ascomycota evolution, but have been followed by multiple independent losses of the lichen symbiosis. As a consequence, major Ascomycota lineages of exclusively non-lichen-forming species are derived from lichen-forming ancestors. These species include taxa with important benefits and detriments to humans, such as Penicillium and Aspergillus.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蛙类原虫与棘头虫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收集了报道我国蛙类原虫与棘头虫的相关文献,依据较新的原虫与棘头虫分类系统整理成名录.共记录在中国31种蛙体内检出原虫61种,隶属于7门、11纲、12目、14科、23属;棘头虫8种,隶属于1门、2纲、2目、2科、3属.列出了每种原虫和棘头虫的中文名称、拉丁文名称、命名人与命名年、宿主与寄生部位、地理分布及文献来源等信息,为较全面了解我国蛙类原虫与棘头虫的种类情况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5.
哈素海鸟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内蒙古哈素海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15目,32科,75种.其中夏侯鸟40种,留鸟13种,旅鸟21种,冬侯鸟1种  相似文献   

16.
淡水鱼类线粒体DNA D-loop基因的引物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测序已广泛应用于鉴定和区分种类以及解决系统进化关系问题。本文选取已测定的主要淡水鱼类的线粒体DNA D-loop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寻找保守序列,利用简并性原则设计一对通用的简并引物。利用设计的引物对广东省珠江流域主要的淡水鱼类线粒体DNA D-loop控制区基因进行扩增,均能获得单一的目的DNA片断,特异性扩增产物大小为1 kb左右。经测序及与GenBank同源序列的比较,证实为包含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的扩增产物。本研究所设计的引物和应用的方法可以快速地同时对多种鱼类进行大规模的遗传背景分析,鉴定某些难于鉴别的近缘物种,为我国鱼类的种类鉴定、地理种群鉴别及种质资源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011年12月对河南省万宝山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4种,隶属16目、39科,其中雀形目鸟类57种,占鸟种总数的46.0%;留鸟37种,占总种数的29.8%;夏候鸟29种,占总种数的23.4%;冬候鸟25种,占20.2%;旅鸟33种,占26.6%.在本地区繁殖的66种鸟类中,古北界鸟类21种,占总数的31.8%;东洋界鸟类13种,占总数的19.7%;广布种32种,占总数的48.5%.国家I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19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鸟类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北大学校园绿藻再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1.12.~1992.7.在湖北大学校园内采得藻类标本56号及一些未列号者。经初步鉴定,共得到绿藻31属42种,除与上次报告重复的外,又增加了29种,分属于21属,其中有我国新记录9种。 本次报告的藻类名单如下:1.实球藻(Pandorina morum);2.湖生绿星球藻(Asterococcus lemueticus);3.胶四孢藻(Tetraspora gelatinosa);4.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5.粘性伪绿匣藻(Pseudochlorothecium mucigenum);6.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7.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iquus);8.四尾栅藻(S.quadricauda);9.筒藻(Cylindrocapsa geminella);10.池生微孢藻(Microspora staguorum);11.裂线藻(Schizomeris leibleinii);12.非洲尾丝藻(Uronema africanum);13.尾丝藻|(U.confervicolum);14.极大尾丝藻(U.gigas);15.中型尾丝藻(U.intermedium);16.简单尾丝藻(U.simplicissimum);17.隐毛藻(Aphanochaele repens);18.多形内枝藻(Endoclonium polymorphum);19.常见原皮藻(Protoderma frequens);20.原皮藻(P.viride);21.夏毛枝藻(Stigeoclonium aestivale);22.基枝藻(Basicladia crassa);23.硬枝毛枝藻(Cladophora sterrocladia);24.黑孢藻(Pithophora oedogonia);25.孤枝根枝藻(Rhizoclonium hieroglyphicum);26.锐新  相似文献   

19.
永泰县鸟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永泰县的鸟类共181种,分隶于17目42科,对鸟类进行区系分析,它们当中繁殖鸟94种(留岛73种,夏候鸟21种),其中东洋界种类为82种,古北界各类为6种,并调查了这些鸟类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ITPK)是一种在动物、植物、线虫中都比较保守的多功能酶, 在生物信号传导及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充分研究玉米中ITPK 家族基因系统分析、全生育期基因表达模式及逆境胁迫表达模式, 利用玉米基因组数据库, 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 鉴定玉米ITPK 家族基因的全序列、定位和编码蛋白, 通过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和分类分析。利用玉米高通量芯片表达数据进行组织表达差异性、干旱胁迫和病害胁迫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基因组中含有6 个ITPK 家族基因, 分布于玉米的4 条染色体上。MEME 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 ZmITPK1-5 均含有3 个保守的ATP-grasp-4 结构域, ZmITPK6 含有两个ATP-grasp-4 保守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ZmITPK 可分为3 个亚家族。各个发育阶段中, 多数成员在生殖器官或营养器官中均有较高的表达量, 只有ZmITPK1 在所有器官中表达量都不高。ZmITPK2 和ZmITPK3 基因受干旱胁迫处理诱导不同程度上调表达。而在生物胁迫条件下均无显著上调或下调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