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嵩焘在继承道咸时期启蒙思想家的“整肃人心”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心风俗为立国之本”的思想,促进了中国传统道德向近代道德的转型,在近代中国“人心风俗”思想的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善良风俗是我国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对子如何认定善良风俗则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由各地具体掌握。“接脚夫”习俗是中国农村一项古老的传统习惯,廷传至今在许多地方仍然盛行,一些地方法院将其作为善良风俗予以认定,确定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但其是否“善良”有待商榷,对善良风俗的认定应符合社会星念、法治精神,对一些明显带有封建残余的旧习惯应废除,不应再作为审判依据。  相似文献   

3.
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并渗透到人们的宗教信仰、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价值,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内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由于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对其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上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按当地的丧礼过程比较全面地记录了当地的丧葬俗语,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地的丧葬风俗。  相似文献   

5.
风俗与禁忌是居住在某一固定区域的人们祖祖辈辈长期总结积淀且约定俗成的生活习俗,在现实生活中起到规范人们行为习惯的作用。随着时代的推移,传统风俗在逐渐演变与消失,挽救文化遗产迫在眉睫。通过对中越边境麻栗坡县董干镇八里坪村汉族风俗与禁忌的实地调查,记述了八里坪村汉族传统的风俗与禁忌情况,对人们认识、了解边疆地区汉民族的传统风俗与禁忌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宁波风俗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风俗,是一个地区相沿积久成习的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在一个区域的具体表现。民族文化记忆铭刻在我们每位民族成员的潜意识中,并能代代相传。“民族文化记忆链的断裂,也就意味着作为一个整体的民族自我意识的丧失。”宁波的风俗记忆链也不应断裂。通过对习俗、神俗、礼俗、喜俗、居俗、乐俗、食俗、语俗八个方面的调查,论述宁波现存风俗情况,并从社区学院视角提出宣传保护研究宁波风俗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娜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5):104-105
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广州市风俗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风改委)大概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在其“昙花”一现的短暂存在期间内,做了大量的改良风俗、破除迷信的巨大努力。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州市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风俗改革运动,对此后广州市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分析风改委这一民国历史上的风俗改革个例对我们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做好风俗改革工作也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谷燕 《科技信息》2009,(31):I0229-I0229,I0183
风俗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态,是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风俗与象征有着密切关联。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风俗与象征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浙东人如何对天然水资源进行利用、优化和开发等方面入手,还原出浙东旧时水风俗的传统风貌,从而揭示了浙东水风俗的区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于北京风俗的出色描写,是形成老舍作品独特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老舍笔下,满族风俗,老北京的胡同,茶馆、四合院,以及往日的节令习俗一一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文学作品的地域色彩是民族特征的生动休现。  相似文献   

11.
民俗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要素,各自具有自身不同的含义和特点。但民俗与道德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必须加强与民俗的结合,探索民俗与思想道德建设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悲剧既受囿于创作主体自身深处民俗心理的控制,又要合乎接受主体的民俗心理与情感逻辑,而这民俗心理就是国人长期积淀的圆崇拜(日、月、女阴、天和天道圆崇拜,循环发展观),乐天、中庸、仁义思想,主生与养生观,现世报、三世轮回报应观、命运信仰等,这些民俗心理是指导民众创作与接受中国式悲剧的准则。  相似文献   

13.
民俗学研究中的政治特性是客观存在 ,但一直以来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先从史的角度探讨了民俗学源起时的政治胎记 ,民俗学发展中的政治斑痕 ;又从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中梳理出民俗学政治色彩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约束 ,进而对当代中国民俗学的政治定位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雷州半岛传统婚俗雷歌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俗雷歌是反映粤西雷州半岛传统婚俗的一面镜子,它描绘了雷州各种不同的传统婚姻形态和丰富多彩的婚嫁仪节:在婚姻形态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约束和两情相悦、自由浪漫的恋爱婚姻并存;在婚嫁仪节上,既闪现着儒家礼仪的厚重,又极具地方乡土特色,体现了雷州普遍性的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从《金瓶梅》的民俗与语言看其故事发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地即小说情节展开的人文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对作者或写定者身份及生活地域的认定。以往学术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金瓶梅》中民俗与语言两方面的材料作一综合分析,可以认为《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地应在运河山东临清一带,其作者或写定者也必然与这一带有着种种关联。  相似文献   

16.
民间礼俗在传续文化血脉上具有异于典籍文化的影响力.习传当下民间礼俗,可从熟稔古人思维方式、常存敬畏之心、通晓人情交往准则、拷问礼俗文化蕴藉、辩证发展地认识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宋代节序词意象有其明显特征,具体表现为自然意象带有季节物候特点,而人文意象则是节日所特有的典型民俗活动,这些斑斓而特别的意象为后世展现了一副宋代的世态风情画卷,也为宋词抹上了一笔特有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18.
对于民间美术图案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已充分重视到它的美学内涵,它所蕴含的民族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了民间质朴的审美观念,同时其美学价值正寓于实用价值之中,这种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正是民间美术的一大特色,也是进一步探讨其文化价值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泛民俗作为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并带有一定传统民俗成分的社会文化事象 ,某些个人或部分人群的心理因素对其出现起着重要作用 ,并使之具有求大、求新、求洋、求吉、求利和求热闹的心理定位。泛民俗的社会作用是利弊兼具的 ,它在保护传统民俗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对人们的民俗认知和其他民俗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民俗文化丰富而独特,它沉积和浓缩了该民族的精华,体现了儒家文化精神,调节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正因为如此,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成为旅游的载体,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旅游者。反过来,旅游赋予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新的活力,促使云南少数民族新节日及新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