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批驳了有关陈独秀与毛泽东从建党开始就在思想上发生“异向变动”的形而上学观点,充分肯定了陈独秀在建党时期以及国共合作前后,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所作出的贡献,认为建党后陈独秀与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趋向是基本一致的,直至大革命失败才发生实质性的“异向变动”,并为此剖析了陈独秀的自身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于陈独秀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党史学界已作过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于陈独秀在他所经历的两次国共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也并非题无剩义。本文试就在这方面提出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师长和同志们。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功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中国近代社会  相似文献   

3.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国共合作"策略,从国内、国际背景分析"国共合作"方针提出的时代需要,从政策、态度透析"国共合作"方针的实际落实过程,以及从"国共合作"最终失败的原因探究多方责任,以此来综合认识共产国际对中共三大提出"国共合作"方针的决定性作用。研究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策略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更加全面的认识"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陈独秀的研究广泛展开,对陈独秀思想演变之研究是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根据学术界的研究情况,首先介绍了占主流的陈独秀思想演变阶段划分论,提出了笔者的划分观点.其次,重点分析了陈独秀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问题,提出了1920年5月完成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一生致力于国共合作,他阐述了和平统一台湾、第三次国共合作和祖国完全统一的前景、意义、基本原则与形式,并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和江泽民在十五大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今后解决台湾问题,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五四"前后,作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陈独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主题特征,创造性地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并提出和初步解决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陈独秀这种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无愧于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对陈独秀早期(1903—1923年)的体育思想作划分两阶段的研究,以“五四运动”为界线划分陈独秀体育思想前后两个时期,这样的划分目的在于使我们对陈独秀整个体育思想的发展有一个较清楚的全面观。同时,这样的划分,便于我们对“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体育思想的变化作一比较,从中发现体育与祖会发展两者丝连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陈独秀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角度探讨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这是陈独秀资本主义观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从一个侧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他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尽管并不完善甚至有所偏颇,但是他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固然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但是对于中国革命负有指导责任的联(共)布在大革命期间所犯下的错误却是致命性的.因此,如果将中共党内存在的"右倾"错误简单地归结到某个人的身上,那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党的农民同盟军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从筹建共产主义小组到“二大”的召开,为开始提出阶段;随着早期农民运动的兴起,从1922年至1924年初,为进一步探索阶段;从国共合作的建立到1926年初,为初步形成阶段;随着国民革命形势的高涨,从1926年上半年到1927年初,为基本形成阶段;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期,随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这种理论达到了成熟。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时期共产党、无产阶级、国民党等问题有偏颇的认识,产生了指导中国大革命的“二次革命”战略,虽然对中国革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推动了国共合作,但是,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产生、大革命的失败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随着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不断深入发展,旧有的物理理论在解释微观世界的现象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难以克服的困难。1923年德布洛依(de Broglie)提出了粒子具有波性的重要概念。之后,薛丁格(E.Schrodin-ger)建立了描写粒子的波所服从的方程——薛丁格方程。  相似文献   

13.
1923年秋冬,随着国内国共合作进程的加快,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旅欧支部和以王京岐为代表的旅欧国民党组织,在孙中山和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率先实现了政治合作。国共旅欧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周恩来和王京岐带领广大旅欧国共党员,积极开展国际性反帝活动,坚决回击“国家主义派”和旅欧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分裂行为,确立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他们两人也在共同的革命经历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4.
白话文逐渐盛行于中国,虽然早在清末即以萌发,但真正盛行在五四前后期中.黄遵宪、胡适与陈独秀均为提倡者,而梁启超的文学风格自成一格,新民体与翻译兼汲取欧美、日本观点,也融入自由民主开放思潮,给后世白话文开启新局成为典范.而梁氏诗界、文学、小说三界革命的理论,更充实后代白话文学的内涵,提升为大众接收的文学表达形式,如今白话文已成为我国文学的主流,梁氏贡献实居功厥伟.  相似文献   

15.
十月二十日至三十一日,四川大学历史系李世平副教授,应省史学会和我校历史系等单位的邀请,前来我校讲学。在讲学期间,李世平教授开设了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专题讲座,对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青年毛泽东、蔡元培、胡适等人的政治思想进行了科学的评介;作了《国民党为什么会接受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学术报告;并召开了座谈会,对已毕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继拙作《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区域性合作成因初探》一文之后,进一步对国共区域性合作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谈谈个人之浅见。 (一) 众所周所,国共区域性合作,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形成的,它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有着许多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不同的特点,对此,已有不少史学家进行过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本文仅就国共区域性合作本身的特点作一慨述。 (一)一部分区域性合作先于国共两党中央合作而形成,从而推动了国民党中央走向联共抗日的道路,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又为区域性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区域性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区域性合作与国共两党中央的合作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不仅是区域性合作,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一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共产国际"东方战略"在中国实施的必然结果。为了促成国共合作,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三民主义提出了新的解释,帮助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电路理论的两个基本公设和一个假设,提出了关于电路基本规律性的观点,论述了电路理论和系统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国共关系是我国统一战线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的关系又是国共关系的重要内容。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值幼年,缺乏统战工作的经验,对国民党左派的政策曾出现严重的失误。特别是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等鼓吹以“左派领袖”为中心的思想,主动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为了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早期统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深入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有必要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左派的统战政策进行认真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国际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国际法理论和国际法实践中重大而基本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各国国际法学者提出了一元论、二元论、自然调整论等观点,从理论上对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互关系详细进行了论证与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