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本文为揭示200米跑速度规律的生理学实质,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6、第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200米决赛15名运动员进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0~100米分段速度最快;后100米比前100米速度快,后100米对全程成绩影响最大,前后100m差值对总成绩没有显著影响;200米跑速度变化规律与能量对应有密切关系,速度耐力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关键;我们应根据能量对应关系进行专项训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400 m跑各阶段速度分配的合理性,对15名田径专项运动员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对400 m跑的成绩与其各分段100 m速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研究结果:(1)400 m跑4个阶段(4×100 m)跑时运动强度分别按最大强度的88%、92%、95%、100%训练,可以较快提高运动成绩;(2)训练水平不高的运动员,更适用于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世界优秀100m、200m运动员速度、时间参数进行统计处理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加速跑分段速度、分段最高速度、途中跑分段速度、终点跑分段速度与100m成绩呈高度显著性负相关,途中跑分段速度对200m成绩呈高度显著性负相关,终点跑分段速度与200m成绩呈显著性负相关,100m成绩与200m成绩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只有掌握了两个项目同异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把握专项训练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比较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800 m跑"以速度训练为核心"教学理念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训练方法的新见解.认为:在800 m跑中贯彻"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训练模式,充分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显著提高其耐乳酸能力,是今后800 m跑训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世界优秀100 m跑运动员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随着100 m成绩的提高,其分段变得目益模糊.以最大速度的98%作为分界点,提出在分段的过程中,单高峰曲线和双(多)高峰曲线的100m的分段要区别对待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400m跑运动员全程速度结构分析,说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运动员都具有最优阶段速度特点。依据相关分析,将400m全程速度结构划分为5个阶段,并揭示各个阶段速度最优控制与400m成绩的相关关系:第5阶段速度与400m成绩的相关性最高,该段速度最优控制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高校作为高水平的运动员的培养途径已被认同。但是,实践中的高校田径教练员们对400m项目所必需的速度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本质的认识,导致众多训练内容安排的针对性不强,错过了一些天才运动员的培养时机。因而,使得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初衷难以实现。研究方法:笔者以高校400运动员的训练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法、文献资料法、访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对高校400m运动员的现状、高校现有训练状况与运动训练理论之间的实际进行了训练方法学的探讨。研究结论:速度储备水平不高;维持高速奔跑的能力较差;训练计划中的负荷安排和对训练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理解偏差等问题,是高校400m运动员竞技水平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400m运动员所处的训练环境,有其不同于职业运动员的特点本文所提供的训练方法学目的在于为从事高校400m跑训练的教练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平的男子400m跑速度节奏变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不同水平世界优秀男子400 m跑运动员的时间与速度参数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世界最优秀的男子400m运动员表现出,对O~200m分段时间和最快分段速度的控制能力更强,使后200m分段速度下降率更低,前后200m的时间差短,全程速度变化波动小,速度曲线相对平稳的技术特征.并指出,400 m跑最快分段速度即次极限速度是一个区间速度的概念.而非绝对值;在次极限速度的区间范围内,最快分段速度对于取得更好地成绩而言,并非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9.
800m跑(100%强度)越来越属典型的速度耐力性项目.为了分析方便,把800m全程分为4个200m不同阶段,研究其不同阶段血乳酸、力量参数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为800m跑全程速度的合理分配及800m跑专项训练手段的选择、强度和间歇时间合理的安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世界优秀女子400m运动员全程分段时间参数的分析,确定了建立女子400m分段时间模式的意义与依据;建立女子400m跑分段时间模式量化标准;经过实际应用表明,对优化女子400m运动员分段时间的合理分配,促进全程速度节奏的改善,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比赛与训练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学女生身体素质的特点和短跑技术结构,探讨从改进起跑技术、加大步幅和提高速度耐力这3个方面来提高大学女生100m跑的成绩,并对此进行了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2.
前人对改进、提高短跑速度从步频、步幅、后蹬和摆动上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但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手臂摆动时手指的动作,到底是半握拳式好还是自然伸直好。一般教科书认为,摆臂动作手指应是半握拳式。通过对短跑技术进行力学分析后认为,在短跑运动中,手指在摆臂过程中应保持自然伸直为宜,自然伸直手指的摆臂姿势效果要好于半握拳的摆臂姿势。  相似文献   

13.
从国内外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对比来看,我国短跑运动员的最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不如国外运动员,而我国短跑运动员的步长能力是影响最高速度的主要因素。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分析比较来阐述中国男子百米落后的原因,并得出我国短跑选手必须在保持或发展步频的同时,发展步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后蹬跑练习的技术和短跑途中跑后蹬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后蹬跑练习的动作速度,起始状态和后续特点与现代短跑技术的差异较大.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改进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而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能力产生一定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5.
短跑伸髋高摆扒地技术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短跑技术的动作结构从“伸膝蹬地”到“伸髋高摆扒地”的转变,使参与技术动作的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用力和骨杠杆工作方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伸膝蹬地”强调发展大腿前群的股四头肌及小腿后群的三头肌;而“伸髋高摆扒地”则把腰、髋及大腿根部的诸肌肉群视为最大动力源泉,强调以发挥身体中心地位的肌肉力量为主导来带动其他各部位肌肉力量的发挥,这一动作结构的变化,是以整体速度节葵结构为导向,以提高全程跑速为目标,使参与短跑技术动作的肌肉用力合理性,集中性,力量传递的有效性,贡献力量和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腿前摆后蹬跑在短跑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发现单腿前摆后蹬跑能有效地改进跑的技术,特别是改正“坐着跑”等错误动作效果显著.文中从途中跑的规律、解剖学及生理学原理入手对此项技术进行分析,认为单腿前摆后蹬跑是一项重要、实用的辅助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百米跑是速度性项目,要想跑出人体的最大速度,首先要有正确的短跑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塑胶跑道的问世,现代短跑技术又有新的进展,从而促使对短跑技术理论作新的理解和探讨。在途中跑中后蹬不再是短跑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摆动腿积极前摆、后扒才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实践证明,采用必要的专门性辅助练习能有效地改进途中跑摆动腿前摆后扒的技术,从而提高百米跑的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仿真技术研制了新型高速列车 ( 35 0km/h)运行状态仿真系统 ,对列车的运行进行了动态仿真和故障模拟 ,给出了高速列车动态运行的全部过程及运行时的速度 -时间曲线 ,效果良好 ,为高速铁路运行控制设备提供了验证手段。同时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总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400m障碍是我军军事体能训练的重点科目,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广大官兵的灵敏、协调、力量、速度、耐力、快速反应能力等综合身体素质,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提高训练者的心理素质、攀越障碍的技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对400m障碍如何进行科学训练、对专项技术如何合理安排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收集整理了中外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成绩及百米成绩,并且进行了中外110m运动员速度利用率的比较与分析,从而找出了提高跨栏跑速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