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了4,4′-二壬基-2,2′-联吡啶分子及其与硬脂酸共吸附在石墨表面的自组装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在两种情况下4,4′-二壬基-2,2′-联吡啶分子均形成平面反式构型, 并且共吸附后, 4,4′-二壬基-2,2′-联吡啶分子与硬脂酸通过氢键形成了规则有序的二维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2.
刘玉清 《科学通报》1989,34(2):159-159
用循环伏安(CV)法和线性循环扫描电流计时电位(CLC)法首次研究发现带有高价电荷、体积大和高对称性的12-硅钨酸根离子(SiW_(12)O_(40)~(4-))可以在水/硝基苯界面进行电化学转移。SiW_(12)O_(40)~(4-)离子的CV曲线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应用2,2′-联吡啶-6-甲酸甲酯(bpym)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6-甲酸甲酯(mbpym),制得3个铂(II)配合物[Pt(bpyc)Cl](bpyc=2,2′-联吡啶-6-甲酸根,1),[Pt(mbpyc)Cl](mbpyc=4,4′-二甲基-2,2′-联吡啶-6-甲酸根,2)和[Pt(mbpyc)(PPh3)](ClO4)(3).配合物3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Pt(II)中心离子与mbpyc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以及三苯基膦的1个磷原子配位,构成一个变形的N2OP平面四边形.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配合物1~3的乙腈溶液在320~450 nm范围内有一个弱的低能量吸收带,它会受三齿螯合配体取代基和辅助配体的影响,可归属为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1MLCT)、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1LLCT)和配体内的电荷转移跃迁(1ILCT),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结果一致.在室温固态荧光发射光谱中,配合物1~3均有一个荧光发射峰,它也受辅助配体和三齿螯合配体取代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苯甲醇与4,4′-联吡啶,PbCl2,I2在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的溶剂热反应,得到新颖的具有碘离子和氯离子混合的苄基紫精卤代铅盐[(BV)2(Pb5I8Cl6)]n(1)(BV2+=苄基紫精或N,N′-二苄基-4,4′-联吡啶鎓).化合物1的阴离子结构可视为通过共享PbI3Cl3,PbI5Cl或PbI6八面体的边缘形成的一维[Pb4n-5I8Cl6]n链状结构,而BV2+二价阳离子可能是由苯甲醇中的C–O键断裂后与4,4′-联吡啶苄基化原位形成的.在293~443 K的温度范围,化合物1的单晶电导率从1.54×10-6增加至2.11×10-5 S m-1,表明化合物1具有典型的半导体行为.  相似文献   

5.
设计合成了紫精(MV2+)桥连4′-(4-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铂(Ⅱ)(4-CH3-PhN^N^NPtCl)的双核配合物1,{[MV2+(4-CH2PhN^N^NPtCl)22+]·4PF6–}.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光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安谱以及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体系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发现在乙腈/甲醇混合溶剂中该二元体系光诱导电子转移的速率常数kCS大于1.4×108s–1,电子回传的速率常数kCR大于2.1×103s–1,电荷分离态寿命长达479μs.  相似文献   

6.
李钧 《科学通报》1964,9(7):621-621
0-[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5-羟基-6-甲基-1,2,4-三嗪在乙醇中与一系列的胺反应,得到3-甲硫基-5-取代氨基-6-甲基-1,2,4-三嗪及3-甲硫基-5-羟基-6-甲基-1,2,4-三嗪(表1)。我们曾企图将这些5-取代氨基化合物进行水解,但3-甲硫基-5-二乙胺基-6-甲基-1,2,4-三嗪在1N盐酸或1N碳酸钠中回流,或3-甲硫基-5-对甲苯胺基-6-甲基-1,2,4-三嗪在0.1N盐酸中放置,均得到高熔点聚合物。 0-[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5-羟基-6-甲基-1,2,4-三嗪与对硝基苯  相似文献   

7.
谢志东 《科学通报》1994,39(21):1965-1965
近年来,随着酶工程研究的发展,酶在有机溶剂中的应用变得广泛.利用酶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对许多醇、酯进行了光学拆分.其中也有报道利用酶在有机相中拆分氨基酸的结果,如α-胰凝乳蛋白酶在甲苯-水双相体系中拆分DL-苯丙氨酸甲酯,此反应实际上是水相进行的水解反应;α-胰凝乳蛋白酶在甲醇中催化DL-苯丙氨酸异丙醇酯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此反应酶存在于水相,反应过程必须随时控制pH;脂肪酶催化氨基酸N端  相似文献   

8.
龚钰秋 《科学通报》1991,36(16):1231-1231
芳环堆积作用是配合物分子内配体间的一种特殊作用形式,它的存在依赖于那些未配位芳环间的相互堆积,自1974年Sigel发现[Cu(bpy)(ATP)]~(2-)分子内因bpy(bpy=2,2′-联吡啶)中的吡啶环与ATP~(4-)(ATP~4=腺苷-5′-三磷酸盐)中的嘌呤环发生堆积作用以  相似文献   

9.
由AIBN或V50引发的苯乙烯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u(Ⅱ)为催化剂, 2,2′-联吡啶, 1,10-邻二氮菲为催化剂配体, 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2,2′-偶氮(2-甲基丙基脒)二盐酸盐(V-50)为引发剂, 油醇聚氧乙烯(20)醚(Brij-98)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 以苯乙烯(styrene)为单体进行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 凝胶渗透液相色谱(GPC)测试发现: 当采用AIBN作为引发剂时, 两种催化体系在聚合过程中均体现了一定的可控性; 而采用V50这种水溶性偶氮类引发剂时,聚合过程可控性差且单体的转化率很低. 粒径分布测试表明, 以Brij-98为乳化剂时, 所得的乳液粒径均一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张如柏 《科学通报》1991,36(4):319-319
肼是较难氧化的物质,在酸性溶液中,在碳电极上电化学检测要求检测电位正于1.0V.用董绍俊等报道的方法,我们在750℃下对四苯基钴卟啉修饰玻碳电极热处理1h,制得修饰电极(简称HCME).首次发现这种HCME在酸性溶液中对肼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和极高的催化稳定性. 循环伏安实验发现,在pH2.5的磷酸缓  相似文献   

11.
潘杰 《科学通报》1992,37(7):653-653
5′-核苷酸酶(EC 3.1.3.5)催化5′-核苷单磷酸水解生成相应的核苷和正磷酸。该酶在人和动物组织细胞中主要分布在质膜上,在细胞分级分离研究中常被用作质膜的标志酶。然而该酶在植物细胞内的定位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至今尚未见报道。低温会导致不抗冷植物细胞膜系统、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组分的异常;低温冷害对水稻线粒体膜的流动性的影响及ATP含量的变化也有过报道。本文以不同抗冷性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5′-核苷酸酶在水稻幼叶细胞中的定位及其活性在冷害中的变化,为阐明冷害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田雷蕾  张明  路萍  张武  杨兵  马於光 《科学通报》2003,48(23):2439-2441
研究了聚合物P1(金属识别单元为2, 2′-联吡啶)和P2(金属识别单元为1, 10-菲咯啉)的固体薄膜与金属离子作用时的荧光猝灭效应, 发现对于大部分过渡金属离子, 聚合物P2具有明显增强的猝灭响应. P1中反式构象的2, 2′-联吡啶两吡啶环呈20°的二面角, 在构象转变受限的固体薄膜中金属离子络合需要克服一定的扭曲阻力, 而P2中平面结构的1,10-菲咯啉在金属离子络合时则不需要构象转变. 因此, P2可能更适合固体薄膜的器件应用, 例如金属离子传感.  相似文献   

13.
邵元华 《科学通报》1988,33(2):152-152
在油/水界面电分析化学中,对于有机相中中性载体所加速的水相中某些阳离子的迁移的研究,是目前最活跃的领域。对于不同的中性载体所加速的离子迁移,到底络合物是在那一相中形成,已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是CE机理,即中性载体首先由有机相迁移至水相,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然后再迁移至有机相中;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即认为是EC机理,即金属离子首先由水相迁移至有机相,然后再与中性载体形成络合物。本文讨论用静水电极(SWE)恒流计时电位法判断迁移过程是何种机理的方法,并用几种迁移体系对所推导的公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在室温扩散或溶剂热条件下,Mn(OAc)_2·4H_2O和N,N′-二氧化-4,4′-联吡啶(BPNO)分别与1,4-萘二酸(1,4-H2NDC)或5-氨基间苯二甲酸(NH_2-H_2BDC)反应,分离得到3个配位聚合物[Mn_2(1,4-NDC)_2(BPNO)_2(H_2O)_6·(BPNO)_3]_n(1),[Mn_2(BPNO)(1,4-NDC)_2·MeOH]_n(2)和[Mn_2(NH_2-BDC)_2(BPNO)(DMF)_2]_n(3).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热重、粉末X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其中,化合物3在乙腈溶液中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荧光性质,可用来检测硝基类芳香化合物,它对检测2,4-DNP有着很高的选择性,并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5.
雷钢铁  王立铎  段炼  邱勇 《科学通报》2004,49(19):1954-1957
以N, N′-二苯基-N, N′-二(1,1′-联苯)-4,4′-二胺(NPB) 为空穴传输材料, 4,7-二苯基-1,10-邻菲罗林(BPhen)为电子传输材料, 以2-叔丁基-9,10-二-(2-萘基)蒽(TADN)为主体材料, 掺杂红光染料4-二氰亚甲基-2-叔丁基-6-(1,1,7,7-四甲基久咯呢定基-9-烯基)-4H-吡喃(DCJTB), 制备了单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器件, 器件的最高亮度和效率分别为11400 cd/m2和5.6 cd/A (4.1 lm/W).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白光器件通过彩色滤色膜的分光特性.  相似文献   

16.
章道道 《科学通报》1988,33(2):159-159
环糊精是最受欢迎的酶模型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它与底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我们为β-环糊精(β-CD)首次设计了考虑疏水效应及空间效应的含吡啶基羧酸酯的底物、菸酸p-硝基苯酚酯(1)和(?)-硝基苯酚酯(2)等,并在β-CD存在下进行了催化酰基转移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动力学实验在二甲亚砜—水体系的缓冲液中进行,用730型分光光度计测定硝基苯  相似文献   

17.
王子云 《科学通报》1976,21(12):536-536
在作锡催化波的应用试验时,发现在H~ —V(Ⅳ)—Cl~-体系中另有一个电流峰,查得此峰为亚硝酸根的催化极谱波.体系中,H~ 可为 H_2SO_4或 HCl;Cl~-可为 NH_4Cl 或NaCl.但获得较大灵敏度的底液组成为:0.4N H_2SO_4—0.04N V(Ⅳ)—2M NaCl.在此底液中8×10~(-4)M NO_2~-的催化波见图1,其峰电位在-0.6伏(对银棒阳极)附近,比锡催化波的峰电位(-0.45伏附近)略负;[NO_2~-]  相似文献   

18.
游效曾 《科学通报》1986,31(22):1705-1705
前人已用极谱法研究过不同条件下单取代基二茂铁的电化学性质及一些双取代基二茂铁的电聚合膜,并讨论了有关的性质。本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一些双取代二茂铁(Ⅰ)的氧化还原电位,并讨论了它们与环上取代基的Hammett常数σ之间的依赖关系。从分子轨道理论计算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高恩君 《科学通报》1993,38(11):1004-1004
对于在某些过渡金属三元配合物中配体间π电子转移的协作效应已有不少研究.它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显著,如当氮杂芳香碱(2,2′-联吡啶、邻二氮菲)和邻苯二酚、草酸等“氧-氧”型配体同时配位在过渡金属离子上可形成十分稳定的三元配合物,表现出强的π电子协作效应.配体取代基团的电子效应也已进行了许多工作,但设计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基的配体,从而可以调节其电子给予能力,系统研究“协作效应”的规律尚不多.本文选择了以  相似文献   

20.
俞汝勤 《科学通报》1965,10(12):1114-1114
近年不同作者用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TAR)于分析工作。本文作者等实验确定,在乙酸—乙酸铵锾冲介质中此试剂遇铌形成红紫色络合物,可用于铌的分光光度测定。适宜的显色pH值为5.00—5.75。络合物吸收峯位于近545毫微米处,克分子消光系数为3.22·10~4。用等吸收点法、改进的斜率比法及其他不同方法确定铌与TAR的络合比为1:1。在pH 5.60用不同方法测定络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值为:连续变更浓度法2.42·10~5;平衡移动法3.63·10~5;Клейнер计算法3.05·10~5。在室温时反应速度较缓慢。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