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校王文卿副教授等承担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合同号75~4~2~5)“山地生态经济复合体的研究”经过课题组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1986~1987年度计划。在本年度中,课题组负责人王文卿副教授两次领导课题组成员到攻关试验示范区——黑龙江省依兰县先锋林场进行自然和社会经济现状调查,通过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动物、人口和经济的现场实际普  相似文献   

2.
以膜荚黄芪幼叶为外植体,运用正交设计研究2,4-D、6-BA和NAA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生产黄芪黄酮和黄芪皂苷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黄芪黄酮合成的影响顺序是:NAA〉6-BA〉2,4-D;对黄芪皂苷合成的影响顺序是:2,4-D〉6-BA〉NAA.生产黄芪黄酮和黄芪皂苷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2,4-D(0.5mg·L^-1)+6-BA(1.0mg·L^-1)+NAA(2.0mg·L^-1和MS+2,4-D(2.0mg·L^-1)+6-BA(2.0mg·L^-1)+NAA(1.0mg·L^-1).细胞伸长有利于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陈平 《定西科技》2006,(3):9-10
陇西县位于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海拔1612—2778米。全县辖9镇8乡,耕地面积118.6万亩,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年平均降雨量445毫米,平均无霜期146天.年日照时数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著名的古丝绸要道,自古以来是陇上重镇名城,商贾云集,经贸繁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被誉为“千年药乡”、“天下药仓”、“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之美称。是国家药监局认证的“白条党参”“黄芪”的原产地。尤其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集中精力抓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使中药材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黄芪药材质量与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实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了不同道地产区黄芪土壤样品的红外光谱,阐明了黄芪土壤的红外光谱特点。并以不同道地产区黄芪土壤的红外指纹图谱为标准,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2个指标,计算出16个样品之间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按照共有峰率大小进行排序,建立了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同时结合聚类分析法,研究了不同道地产区黄芪土壤的异同。并以黄芪甲苷含量作为衡量黄芪药材质量的标准,根据相应产区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结果,找到黄芪甲苷含量最高的黄芪种植土壤,分析其成分与其他土壤的异同,从而为黄芪土壤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江西省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结合“十五”期间(2001—2005年)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采用GIS技术和国际上常用的土壤分类系统对江西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江西省森林总面积为1 004.32万hm2,其0~20 cm和0~10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分别为4.01×108 t和1.03×109 t。总体上看,从中北部平原向外至山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水平呈递增趋势,表现出受气候、植被和地形影响的地带性分布特征。森林土壤0~20 cm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密度(以面积加权)为3.89 kg/m2,低于我国自然土壤表层平均有机碳密度值(570 kg/m2),略高于全国耕作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值(3.00 kg/m2);在0~100 cm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0.21 kg/m2,略高于近年来中国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的估算值(5.46~9.60 kg/m2)。  相似文献   

6.
针对秦王川引大灌区土壤较缺磷的状况,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mongholicusBunge为试材,碱性灰钙土为供试土壤,在统一密度及田间管理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对黄芪经济性状及产量的相关性影响,确定了在当地基肥施用水平下,以施纯P2O5172.5kg/hm2为磷肥适宜用量,黄芪产量达8838kg/hm2。  相似文献   

7.
一、协会成立的背景和发展现状 武川县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由于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武川马铃薯色鲜、味美、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在我国久负盛名,是武川最具代表、最有特色、最有优势的农产品。然而,武川县地处山区,长期以来受交通、信息、观念、市场等条件和因素的制约.农民种植马铃薯的效益很低。  相似文献   

8.
杭州西湖宛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锦绣山河的东南隅.说起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它峰奇山幽碧波粼粼,山光水色相映如画,而且还有“龙井茶叶虎跑水”这闻名遐迩的西湖两绝. 龙井茶是我国绿茶中的珍品,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龙井茶产于西湖的西南,这里山坡平缓,阳光充足,雨水均匀,气候湿润,土壤以酸性红土  相似文献   

9.
大黑山土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华 《科技信息》2009,(28):I0096-I0097
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内在因素,是综合反映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在母质、气候、生物条件基本一致的区域内,土壤性质主要受人类利用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林地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土壤蓄水、透气性良好,土壤有机质和磷等养分含量高;果园、蔬菜园土壤受施肥、灌溉等农事活动影响大,因经济产出效益不同,农户对土地的劳力与经济投入不同,使得果园土壤肥力略高于蔬菜园土壤。并且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对于土壤的改良效果存在明显差别:灌木林地〉果园〉蔬菜园。  相似文献   

10.
从气候、土壤、植被和能源开发等方面分析了山西当前的生态处境,阐述了生态和经济系统相互协调对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万物土中生”、“斯土斯有财”,人们历来把土壤作为养育人类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马克思曾经指出:土壤是“世代相传的人类所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然而,就目前世界各地情况而言,由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种种原因,本来是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不仅相当普遍地一再遭受严重的掠夺和破坏,甚至在许多局部地区早已损失殆尽。因此,在报刊上常可看到:“自毁家园”、“土之不存、人将安附?”  相似文献   

12.
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低碳论,认为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经济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暖将会给人类带来生态大灾难。因此,人们必须学习低碳知识,开发低碳能源,实施低碳经济,实践低碳生活。实际上,低碳论基本上是“气候变暖”论的翻版,只不过增加了低碳的内容。理论和实践可以证明,地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没有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二氧化碳并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更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历史事实表明,温暖的气候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节能减排是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方针。目前,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资源消费数量巨大,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不是同一个概念。节能减排战略的减排对象是大气污染物;“低碳经济”的减排对象则是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目前,二氧化碳,还没有被国家列入大气污染物。节能减排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没有直接关系。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低碳论,缺少足够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充分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K-MinoltaCR-400色度仪分别测试研究剖面土壤色度指标(亮度、红度和黄度),并与研究剖面其他常用气候替代指标磁化率、CaCO3和Rb/Sr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红度和亮度指标对气候响应敏感,能够揭示全新世早中晚三个阶段千年尺度的季风演变和气候变化,对于次级变化即百年尺度的变化也有明显指示;红度指标对气候响应更为敏感,变化幅度大,波动多,有助于揭示气候的转折和弱成壤古土壤的存在,但也具有一定的气候局限性;亮度指标大致可揭示区域降水量的多少;黄度指标在本剖面对气候的响应有限.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雅安市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国产MAPGIS6.0软件为平台,对雅安市1:25万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数字化叠加处理,生成16032个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单元,应用“机制法”计算土地生产潜力.研究表明:(1)雅安市大部分处于我国东部三等光温四级气候生产潜力西区,土地每年自然生产潜力在7843-17335kg/(hm^2)之间;(2)全市土地自然生产力水平为中等偏上,中低产田土占71.28%;(3)全市土地增产潜力平均为23.53%.区域潜在生产力差异的制约因素主要为土壤,次为水分;土壤限制因素为有机质、全氮,其次为速效磷和土壤质地.  相似文献   

15.
《定西科技》2007,(3):7-8
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并通过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措施,使全县中药材产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2001年,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2003年,“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2006年中药材产业总产值5.13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收入68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1%。  相似文献   

16.
应县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黄芪资源为黄芪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介绍了应县黄芪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应县黄芪产业发展的4个重点,提出了应县黄芪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云南素有“红土高原”之美称,这是由于土壤类型的多样化和土壤的垂直分布,以及气候、生物、地质、地形、化学含量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红土地”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就是东川区新田乡花沟村花石头社。由于这片土地的色彩美丽神奇,以至于人们都忘记了或不知道它的地名,只是叫它“东川红土地”,或干脆就叫“红土地”。“东川红土地”所指的是,以东川区新田乡花沟村花石头社为中心方圆几十千米的区域。从杨家湾村经花沟村至法者乡,从秧田冲再到大水井约50千米的范围,均可观看赏心悦目的“红土地”景观。“红土地”距东川区49千米,距昆明市161…  相似文献   

18.
土壤粒度组成是最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之一,影响着土壤水分运移、植被生产力等,进而影响植被的分布格局。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干涸湖盆——英德海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植被样方调查及室内土壤粒度试验,分析湖盆不同地貌类型和不同景观下的土壤粒度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英德海湖盆从底部至北部边缘,垂直高度为65 m,在湖盆内部,植被从湖盆底部到顶部表现出条带状的分布格局,湖盆底部从东向西也出现植被分布的水平分异性。(2)本区地表沉积物以中砂(0. 25~0. 50 mm)和细砂(0. 125~0. 25 mm)为主,英德海湖盆东部和西部地表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无明显差异(P0. 05),但沉积物的垂直分布模式不同。英德海湖盆地表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差异与地形及植被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植被的分布格局受到地表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的影响,同时,植被与气候条件也对地表沉积物的组成具有反馈作用。本区植被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垂直和水平分异特征,植被的这种分布格局不仅受到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单一影响,还受到水文过程的作用,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应关注湖盆植被分布格局与生态水文过程的响应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受气候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图书馆在建筑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图书馆的规划、布局等方面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及“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空间分析模型,作者对“三江并流”区土壤保持服务物质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估算,揭示该服务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结果显示本区年均土壤保持总量达5.10×109 t·a-1,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767.66 t·hm-2·a-1.土壤保持服务高值地区集中在泸水县中南部怒江沿岸、云龙县中部澜沧江沿岸、玉龙县东北部金沙江沿岸及宾川县东部;主要分布于2 000~3 500 m的有林地中.各类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硬叶常绿栎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最低.气候、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及其综合作用是影响“三江并流”区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