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春霖 《科技信息》2009,(3):387-388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实体性良性肿瘤,来源于子宫的平滑肌细胞;大多数肌瘤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或手术时偶然发现。国外Baird大宗样本统计显示黑人妇女患病率达到80%,白人妇女约70%.其中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约为20%-40%。据国内资料统计患者多集中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达25—30%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经阴道对6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单发肌瘤50例,多发肌瘤18例,浆膜下肌瘤15例,肌壁间肌瘤52例,子宫腺肌瘤1例。结果56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因为子宫腺肌瘤改行阴式子宫切除,另1例因盆腔粘连改开腹肌瘤剔除。术中出血(204.30±104.55)ml,手术时间(60.77±22.31)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46±6.51)h,术后住院天数(3.27±1.20)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秉承了阴式手术微创性的优点,可安全有效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3.
马艳芬 《科技信息》2010,(35):I0450-I0450,I0453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子宫良性病变,达到手术指征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手术方式包括经腹子宫切除术(经腹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经阴子宫切除,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宫腔镜下子宫肌瘤、腺肌瘤切除术,每种术式都有它的适应征和局限性,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和术后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提倡治疗方法的个性化选择,综合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瘤经米非司酮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小。为解释此现象,我们研究肌瘤组织经米非司酮治疗后的超微结构。方法:将有子宫肌瘤症状的妇女22人随意分成2组(对照组12人,米非司酮组10人)。患者年龄为30~50岁,平均为4209岁。米非司酮组患者在手术前一周,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切除子宫后,立即取一块肌瘤组织用于制备电镜样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组的肌瘤组织有下列形态改变:(1)肌瘤细胞水肿,部分质膜破裂;(2)肌丝排列紊乱;(3)线粒体水肿,粗面内质网渠明显扩张;(4)胞核内陷,染色质浓缩并聚集于核膜;(5)血管腔变狭,部分内皮细胞突出上皮层或脱离上皮层。结论:上述形态改变提示,在米非司酮作用下,肌瘤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其原因可能与米非司酮的抗孕酮作用有关,因为孕酮可抑制子宫动脉及子宫肌层的肌细胞收缩。内皮损伤或缺氧将增强血管收缩物(内皮素-1)的释放,这将使肌瘤组织的血供应变得更差,并造成肌瘤细胞的变性和坏死。此外,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降低子宫肌瘤组织生长因子(例如EGF,IGF,FGF)的合成,因此引起的生长抑制也将有利于肌瘤体积的缩小  相似文献   

5.
蒋凤艳 《广西科学》1998,5(3):221-223
对38例子宫肌瘤进行RU486治疗及随访观察,其中19例采用RU486,25mg/d,从月经周期第1~3天开始,连续3个月;另19例仅随访观察,进行本研究时及3个月后分别进行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及测定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用药3个月后子宫大小缩小了1038%,子宫肌瘤缩小了3867%,与治疗前及观察组的子宫大小及子宫肌瘤大小相比有明显差异(P<0001)。最大径线的肌瘤在3cm以内,5625%患者肌瘤消失。RU486能使血内E2水平下降。表明,RU486能有效地治疗子宫肌瘤,尤其适用于年轻未生育过患者、绝经前期患者以及肌瘤稍小患者。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2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894例妊娠无子宫肌瘤单纯剖宫产术的产妇对照。结果:术后24h出血量、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肌瘤较大、多发肌瘤的手术时间长、出血多。结论:无论术前或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应尽量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减少患者第二次手术的痛苦及手术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联合手术25例体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腹腔镜手术不同于传统开腹手术,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改变腹腔镜位置,增加1~2个套管针,即可同时进行上腹部与下腹部或盆腔手术。我院1992至1997年已成功开展20多种腹腔镜手术,并进行了联合手术治疗腹腔内多个病灶2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25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19~68岁。疾病名称与手术方式见表1。其中1例急性阑尾炎+卵巢畸胎瘤+子宫肌瘤病人,是因急性阑尾炎急诊行腹腔镜手术中,常规腹腔探查发现右侧卵巢畸胎瘤及3个子宫浆膜下肌瘤;1例双侧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2月至2002年3月采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27例。手术指征:压迫症状;肌瘤生长快;合并附件病变及不育。结果:单发肌瘤18例,前壁肌瘤13例,后壁及宫底肌瘤各7例。肌瘤大小0.5—8cm(平均4.8cm)。共剔除肌瘤43个,包括17个壁间肌瘤及26个浆膜下肌瘤。19例子宫切口进行了缝合。肌瘤≥4cm与肌瘤<4cm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1)。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2d。1例术后左下腹穿刺口感染。术后2mo随诊时术前有症状术后均改善。结论:浆膜下肌瘤或靠近子宫浆膜壁间肌瘤,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手术效果好,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9.
1992年至1997年间收治子宫肌瘤20例.根据肌瘤生长部位、肌瘤大小、数目、年龄、有无并发症及对生育要求,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其中以腹式子宫全切除术占多数,其次为阴式宫颈管粘膜下肌瘤摘除、腹式子宫肌瘤剜除术.三种不同术式,未发生手术后并发症.分析认为,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与术式选择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切除各种类型的粘膜下子宫肌瘤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点.方法经宫腔镜联合B超手术切除粘膜下子宫肌瘤53例,其中0型28例,Ⅰ型16例,Ⅱ型9例,肌瘤大小1~2cm4例,2~4cm18例,4~6cm30例,6~8 cm 1例.经阴道行宫腔镜电切,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各类型粘膜下子宫肌瘤均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20~160ml,无并发症,0~Ⅰ型术后满意率为100%,Ⅱ型为93.3%,结论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几种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进行了综述,尤其对倍受人们关注的微创手术方法作了重点阐述,为临床医师在治疗子宫肌瘤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42例子宫腺肌病和47例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4%和71.4%。宫腔手术史、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症状、病灶内部及边界回声以及CDFI血流走行有助于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大肌瘤剔除术中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术前诊断为子宫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为10~13 cm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术中于子宫肌瘤表面、子宫体前后壁3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术中用缩宫素同样方法注射。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一例中转开腹。研究组手术时间(60.5±20.5 s)显著短于对照组(90.2±20.8 s)(P0.01);术中出血量(60±13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00±20 mL)(P0.01);术后病率为0.06%(2例),低于对照组0.13%(4例)(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3点注射法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大肌瘤剔除术中是非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规格化切过程需要求解大规模矩阵的特征向量,使得这一图像分割方法需要很大的运算量的缺点,将基于Pixon的图像模型与规格化切相结合,提出了先获取基于Pixon的图像模型,然后再使用规格化切对基于Pixon的图像模型进行递归分割的图像分割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降低了使用规格化切进行图像分割时的运算量和内存消耗,提高了该方法的效率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瘾瘕”范畴。本文主要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对子宫肌瘤的治疗采取分型论治,并强调要以理气活血,化瘀消瘾为主,辅以扶正固本,祛痰除湿,益气养阴之法;治疗中要徐图缓攻,衰其大半而止,并注重后期调护,坚持巩固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如何提高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方法:对500例病人术前超声诊断、妇科检查、术中所见与术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0例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者与术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6%,误诊20例,占4%.结论:只有依据典型的超声图象与临床相结合,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会阴、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会阴、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1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占84.61%) ,1例为腹壁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占7.69%) ,1例为无创伤史的左侧腹直肌前鞘内膜异位症(占7.69%)。最早发病者为产后7a,最晚为产后10a,平均6.2a。12例在切口处有痛性结节 ,大小与月经周期有关 ,仅有1例无任何临床表现。结论:会阴、腹壁伤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重在预防 ,应尽量避免宫腔操作引起的子宫内膜医原性播散。治疗以手术切除异位病灶为主  相似文献   

18.
栀子色素是我国主要的天然食用色素品种之一。本文探讨了栀子果实状态和处理条件对干燥速度的影响。以及提取条件对提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切瓣干燥有利于栀子果实快速干燥 ,干燥原料提取速率略高于新鲜原料 ,30 % - 50 %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 ,有利于提高提取速率 ,提取剂倍率不会明显影响提取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其中40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开腹组),40例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药使用、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而住院费用腹腔镜组较开腹组高(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符合微创治疗原则,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