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RF-540荧光分光光度计确定了磺化酞菁铁等8种磺化酞菁金属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中的检测波长.发现磺化酞菁铝、磺化酞菁镍、磺化酞菁锌和磺化酞菁铜在其激发波长下,由于荧光强度较弱,不适宜采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而磺化酞菁铁和磺化酞菁钴的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峰形不够理想,未能得到较好的分离结果.在c(Na2SO4)=0.04 rnol/L、ψ(CH3OH)=20%的甲醇溶液作流动相时,各种磺化酞菁钒晶体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峰形好.在c(CH3COONa)=0.05 mol/L、ψ(CH3OH)=20%的甲醇溶液作流动相时,各种磺化酞菁铬晶体也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峰形较好.  相似文献   

2.
尝试使用9种多核金属磺化酞菁催化环已烯的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它们对环已烯在氧气作氧源的环氧化反应有催化作用,通过正交试验,发现以多核磺化酞菁镍(Ⅱ)、多核磺化酞菁钴(Ⅱ)和多核磺化酞菁铁(Ⅲ)的催化活性为佳。  相似文献   

3.
研究磺化酞菁铜(CuTsPc)L-B膜的制备方法,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它的结构。结果表明:磺化酞菁铜(CuTsPc)是具有独特的平面分子结构的非两亲性长链分子,可采用静电相互作用来制备这种L-B膜。(CuTsPc)L-B膜中的磺化酞菁铜分子主要以面对面的二聚体形式存在,磺化酞菁铜分子平面按平行于载片平面的方式排列。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照下酞菁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微波辐照条件下,进行了酞菁铜配合物的微波合成研究和浓硫酸作为磺化剂酞菁铜配合物的微波磺化反应研究,获得了常规加热条件下不能制备的水溶性磺化酞菁铜配合物,并由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该微波磺化反应展示了微波辐照优良的非热效应,可作为水溶性金属酞菁衍生物的一种简便快速制备方法,避免采用发烟硫酸作为磺化试剂的常规加热制备方法所带来的空气污染,本文考察了微波辐照强度、微波作用时间与反应试剂组成用量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微波场对合成反应的化学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核酞菁钴磺酸铵用于催化裂化汽油的脱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尿素法合成了双核酞菁钴磺酸铵;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双核酞菁钴磺酸铵在液-液催化氧化法中对催化裂化汽油脱臭的最佳工艺条件碱液质量分数为10%,催化剂加入量为1.0 g·L-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min;与磺化酞菁钴和美国进口脱臭催化剂ARI 100-EXL的脱硫醇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核酞菁钴磺酸铵对汽油的脱臭效果明显优越于磺化酞菁钴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的脱臭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6.
以磺化酞菁钴为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法脱除汽油中的硫醇前已报导。所采用的方法是液—液法,脱臭效果是满意的。对于煤油镏份,用液—液法难以将其中的硫醇除去,一般采用固定床法。固定床所用的吸附剂(或催化剂)有分子筛,离子交换树脂,磺化酞菁  相似文献   

7.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方法对磺化酞菁钴催化剂在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工艺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氧与磺化酞菁钴形成活性很低的双核二氧聚合物,催化剂在碱液中不稳定,尤其在氧存在下易失活。通过添加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物质,与催化剂的中心金属钴离子形成轴向配位,可以有效地降低催化剂中二聚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方法对磺化酞菁钻催化剂在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工艺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氧与磺化酞菁钴形成活性很低的双核二氧聚合物,催化剂在碱液中不稳定,尤其在氧存在下易失活.通过添加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物质,与催化剂的中心金属钴离子形成轴向配位,可以有效地降低催化剂中二聚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将磺化酞菁钴(CoPcS)固载在细菌纤维素(BC)上制得异相复合的磺化酞菁钴-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CoPcS/BC),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工艺处理染料废水时存在的均相催化剂分离困难、H2 O2利用率低等问题.探究了CoPcS/BC用量、H2 O2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溶液pH值对CoPcS/BC催化降解染料活性红2(RR2)的...  相似文献   

10.
首次合成了一种在同一分子内兼有氧化催化中心和碱中心的新型轻质油品脱硫醇催化剂季锭碱化酞菁钴。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其分子内的氧化催化中心与碱中心在催化硫醇氧化反应中具有协同作用,并表现出比磺化酞菁钴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