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慎(1488—1559),明·廷和子,字用修,号升庵,24岁中状元,任翰林院编修和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触怒明世宗,被遣谪到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安县),直至死在那里。在流放期中,书无所不览,著述之富,推为第一。诗文外杂撰著400余种,有《升庵集》八十一卷,天启(1621—1625)年间追谥文灵。杨慎在流放期中作《钓鱼城王、张二忠臣  相似文献   

2.
明弘治、正德年间,前七子以复古论主盟文坛,蔚然成风,杨慎却提出异议、独树一帜。今人多认为杨慎在复古大潮中未能免俗,只是在一些具体的文学主张上与七子不大相同^[1](p291),实际上《升庵诗话》已经对当时的文学复古思潮有所修正,在诗歌审美论、创作论、师承方法等问题上都一反流俗,成一家之言,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升庵长短句》是明代文人杨升庵谪贬云南以后的词集.杨升庵诗文并茂,尤以诗词著称.《升庵长短句》共有正集三卷,续集三卷,补遗一卷,附录若干则,共收杨升庵作的各类词章250多首,如包括同一题又有若干阕的,共330多阕.这些词作问世以后,即被传抄传诵,一再编印刊刻,在当时民间和文坛上发生很大影响,还发生了一次对《升庵长短句》的成败与得失的学术大讨论.本文试图对《升庵长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当时文化学术界对它的评价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秋水庵花影集》是晚明著名.散曲家施绍莘的作品集。作为一部词曲集,《秋水庵花影集》的明刻本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秋水庵花影集》之所以以现在的面貌流传下来,正是施绍莘精心安排的结果,是与他的留名心态有着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施绍莘是晚明著名的散曲作家,其代表作是词曲集《秋水庵花影集》。关于施绍莘的籍贯和卒年,在现存可见的许多文献记载中存在着一些不一致之处,因而主要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澄清和考辨。  相似文献   

6.
"儿化"是汉语中一个普遍而又重要的语言现象,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拙庵韵悟》是第一部明确的将儿化音记录在案的著作。对儿化音发展轨迹及功能的探讨将会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儿化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1)英国吉尔伯特于公元1600年发现,除琥珀外,其他许多物质摩擦以后均能吸引轻小物体。他在著作中首次使用“电”的名称。同年,奥托用硫黄球制成摩擦起电机。(2)英国格雷于1729年发现电荷可以传输,并且第一次用铜丝做导体。(3)法国杜法伊于1734年发现摩擦玻璃律和用同样材料去摩擦胶木棒产生的电不同;同电相斥,异电相吸。(4)德国克莱斯特和荷兰马森布罗于1745年分别发明莱顿瓶。同年,俄国利赫曼发明了静电计。(5)富兰克林受英国学考斯宾士电学实验表演的启发,于1746年开始研究电学。1751年他出版了《电学的实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明安图是清代一位杰出的蒙古族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去世后他的遗著《割圆密率捷法》,由他的学生在1774年完成,并且在1839年出版了这部著作.指出了明安图是世界上第一位卡塔兰数的发明人,他构建了一个几何模型,在这个几何模型中包含了用卡塔兰数作为系数的无穷级数.分析了明安图建立这些卡塔兰数所用的三个递推公式,其中的两个公式直到现在还没有被现代数学界认识.其独特的构造方法说明他具有卓越的数学才能.  相似文献   

9.
论张岱《陶庵梦忆》中的戏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历来被视为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之作,今人对<陶庵梦忆>中反映的戏剧思想论述较少.对<陶庵梦忆>中涉及的篇目的分析,展示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特定人群的戏剧观念.  相似文献   

10.
在论述论文正题之前,首先有必要向大家简要介绍藏传因明的发展史。在公元八世纪因明传入西藏到现在经过了漫长的一千多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其中经历了以陈那为主的印度大师的因明著作翻译成藏文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噶瓦则和俄列白西绕等西藏译师先后翻译了《集量论》为代表的陈那因明著作六部,《释量论》为代表的法称因明著作七部。还翻译了商羯罗主,天主慧,释迦慧、法上、智生、护善等印度因明学家的著作共六十多部。第二阶段法狮子(恰巴曲桑1109-1169)和萨班·贡嘎坚村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著书立说,开创藏传因明独特而优越的…  相似文献   

11.
清宜昌设府于世宗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清朝初期沿用明制,称夷陵州,隶属荆州府管辖,据《清一统志》记载:“雍正六年,改归州为直隶州,十三年三月以归州(今秭归)为散州,升夷陵州为宜昌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元代音乐理论家燕南芝庵的声乐著作——《唱论》,剖析了《唱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唱论》的内容对当今声乐学习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慎,字用修,别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是明代的一位著名学者,因“议大礼案”流放云南。 杨慎居滇期间,多次来昆,其中有两次住过较长时间。第一次是1531年11月,他结束父亲石斋公的丧事后,从新都回到云南,受布政高公之聘,修云南通志,馆于小西门外之武侯祠,到1537年7月还戍所,共住了六年。第二次是1546年来昆,居高蛲,一住七年,或讲学于碧峣精舍,或优游于林泉古刹。高峣是他晚年的绿洲,秀丽的山水,温和的气候,以及朋友们的关怀,使他身心得到放松。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好诗文,留传至今,成为昆明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明诗别裁集》是对历代古典诗歌有所研究的清人沈德潜、周准共同选编的一部明诗选集,共收录了明代三百四十位作家的诗歌一千零二十余首,其中收录在十五首以上的作者共十人,杨升庵是其中之一,在这部选集的几篇序言中,都分别肯定了杨升庵在明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评价相当简略,很有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在选编的十五首诗中,几乎都是他谪贬云南后的诗作,这也大略说明杨升庵诗歌中的优秀篇章,大都出自他谪贬以后。 杨升庵,名慎,字用修,四川省新都县人,生于明朝宏治元年十一月(公元1488年),  相似文献   

15.
刘蓓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1):F0002-F0002
“镇江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结果日前揭晓,我校有12项成果获奖。其中,杨国祥、尹家明等人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著作)和潘天华的《梦溪笔谈说解》(著作)荣获一等奖;万碧波、丁钢等人合作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著作)荣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仓冈天心写了一部叫《茶之书》的著作。在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院。当儿子完成工作的时候,茶师却说:"不够干净。  相似文献   

17.
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一生著述颇丰,其自著《唐鉴》及参修之《资治通鉴》两部著作在史学界均占据重要地位。他智识明敏、长于劝讲,忠正为国、操守坚正,生活简朴自然。粹集祖禹一生行迹,制成简谱,以期明其为人且为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绍介明侍郎李长祥多种著作的存佚情况。  相似文献   

19.
欣喜地拜读了张新民教授所著《中华典籍与学术文化》一书,应该说是近年来很少能看到的中年学者的论文集。这部著作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其一、内容广博全书分为“人物典籍篇”、“方志史学篇”、“哲学宗教篇”三大部分。其中有记述明末清初曹实庵与曹逸庵两兄弟身世及其...  相似文献   

20.
名人的斋名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著述之余,往往还有一雅趣,即为自己的书房、寓所起一个乃至数个斋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奇情,或以明愿,自得其乐。陆游晚年的书房叫“老学庵”,取“师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