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重要的农艺性状、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性状都是数量性状,这些性状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发生变化,并表现出复杂的动态特征。针对这些动态性状,传统的遗传作图方法是通过在不同的年龄或发育阶段利用遗传标记与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并比较这些性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或者通过进行不同阶段的多位点作图进行分析。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确切地反映整个发育过程和动态特点,这使得对性状遗传结构的推测受到限制。要克服这一困难,函数作图将为动态性状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函数作图综合了生物学机制的数学特性和性状遗传作图的统计学特点,结合统计模型、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函数作图策略,力求解决诸如发育的遗传控制模式、QTL的持续效应以及引起发育过程中启动和终止的遗传机制等问题。笔者提出的函数作图策略将提供一个研究基因作用及互作与发育模式之间有效的量化检测平台。  相似文献   

2.
选10个具有抗根倒伏差异的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式组配的45个组合为供试材料,经遗传参数估算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抗根倒伏性状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抗根倒伏性状基因型变异中其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重要,同一抗根倒伏性状不同自交系,同一自交系不同抗根倒伏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明显差异;多数抗根倒伏性状间的遗传正相关显著,丰产的玉米组全程表现较优的根强度,不同性状对根倒作用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父系半同胞相关法,首次对1288头兰州黑白花奶牛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参数估测。估测结果为:兰州黑白花奶牛不同数量性状其遗传参数不同,而同一性状因胎次不同其遗传参数亦不同,有其自已的特点。初步探讨出兰州黑白花奶牛的遗传规律,为奶牛育种工作及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淮南猪82头半同胞测定猪13个经济性状进行相关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类性状间的相关程度较高,不同类的性状相关程度较弱,体长与产肉性能存在强的正遗传相关,与产脂性状存在弱负相关的规律,在选育中加大体长,可提高瘦肉率,这在淮南猪选育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聚类图呈树枝状,基本上将13类性状分为4大类,第一类为增重速度,第二类为肥肉率,第三类为屠宰率,第四类为瘦肉率,与传统的性状分类结果基本相同,而应用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可将相关程度较高的经济性状聚为一类,清晰地反映在一张图上.  相似文献   

5.
用2个籼型裟光温敏核不育系和7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亲本、F1及F2代的籽粒群体,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和6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按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品质性状与农艺之间的遗传方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中,稻为理化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遗传协方差大都不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外观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则主要是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  相似文献   

6.
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灿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性状之间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其中,株高与实粒数、结实率、穗长与总粒数、实粒数,总粒数与实粒数和结实率,以及实粒数与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实粒数与结实率,以及穗长与株高和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大多归因因于是性效应,而粒重与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之间  相似文献   

7.
籼粳杂交稻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7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亲本、F1及F2代的籽粒群体,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和6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按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中,稻米理化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大都为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外观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则主要是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和母体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细胞质效应协方差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8.
新疆白猪及黑猪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新疆白猪与黑猪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规律,估测了这两个品种不同品系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力与性状间遗传相关,并对其有关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了甘肃瘦肉型新品系猪的乳头数在不同世代,不同胎次中的分布及频率,发现乳头数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在一定取值范围内表现连续变异,因此可断定乳头数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同时对乳头数的遗传力及乳头数与其它繁殖性状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进行了估测,结果与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0.
青海八眉猪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青海八眉猪繁殖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了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及决定系数大小。结果表明:影响35日龄窝重的主要因素大小依此为35日龄仔数、20日龄窝重、初生窝重、产活仔数、产仔数、初生重。揭示了繁殖性状间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果实表型分析和评价是良种选育的基础,分析核桃(Julans regia)坚果表型多样性并开展性状综合评价,可筛选出具有优良坚果性状的核桃品系。【方法】以北京农林科学院核桃选种圃109份丰产性较好的核桃单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8个坚果表型性状,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并进行方差、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1)109份核桃坚果的18个表型性状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范围为4.70%~25.00%,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2.849~3.023,表征坚果大小和干质量的指标在个体间具有较高的离散程度,而坚果形状指标的个体间变异较小;(2)坚果各部分的干质量指标与反映坚果大小的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坚果形状指标与坚果三径关系密切,种壳厚度和种壳干质量会显著影响坚果出仁率;(3)坚果大小、形状和外在品质指标能反映坚果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这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1.596%,以这3个主成分共筛选出几何平均直径、坚果体积、单果干质量、核仁干质量、球形度、壳厚、出仁率和体积出仁率等8个重要性状;(4)在欧氏距离9.0处将109份种质资源聚为4大类群,可用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5个甜玉米杂交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中还原糖、蔗糖、可溶性总糖3个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的遗传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群间的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该结果为甜玉米的品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红松(Pinus koraiensis)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选择优良家系,为红松高世代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方法】以吉林露水河国家红松良种基地内红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34个家系(包括对照1个)不同林龄(18、23、27 a)时期的生长性状进行家系间差异性比较、遗传参数估算、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分析,综合各林龄阶段家系生长表现,以材积和育种值为主要指标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不同林龄时期,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材积家系间差异主要受遗传效应影响,随林龄增长,作用逐渐加强。树高与胸径主要受遗传效应、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共同影响,冠幅主要受环境效应影响。4个性状中,树高变异相对较小,材积变异较大。树高、胸径、材积受较强遗传控制,冠幅受中低遗传控制。林龄18~23 a时,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呈下降趋势;林龄23~27 a时,遗传力变幅较小,表现趋于稳定。遗传进展变化趋势与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树高、胸径、材积随林龄增长有所下降,林龄23 a后变幅缩小,基本稳定。生长性状间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胸径与材积遗传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树高与材积遗传相关随林龄增长逐渐减弱;冠幅与材积遗传相关随林龄增长逐渐加强。对参试家系3个林龄时期的生长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筛选出优良家系2个,二者材积均值高出对照25.84%,高出参试家系平均值50.00%,高出表现较差的1331号家系114.29%。【结论】所选1302号、1046号优良家系材积现实增益显著,可为红松高世代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对今后红松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以及大径材定向培育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牡丹江农科所10个决选粳稻品系和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遗传力的分析,在选择强度相同时,对单株产量直接选择的效率比通过其他性状间接选择效率高,单株产量与穗长、株高、单株穗数、千粒重的相关遗传贡献率均大于70%,说明表型相关变异中大部分是由遗传成分引起的,环境造成的相关变异很小,千粒单株穗数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20个常用自选和引入的玉米自交系进行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穗粗、行粒数、百粒重与单株产量的遗传相关达到正向极显著吐丝期、株高、穗行数、单株叶片数、单株产量的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小,宜早代选择;单株产量的遗传进度较其余性状高,获得的遗传增量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穗粗、行粒数、百粒重以及它们所构成的选择指数对单株产量的相关遗传进度都较高,通过这3个性  相似文献   

16.
籼粳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舢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性状之间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其中,株高与实粒数、结实率,穗长与总粒数、实粒数,总粒数与实粒数和结实率,以及实粒数与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实粒数与结实率,以及穗长与株高和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大多归因于显性效应,而粒重与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之间,以及总粒数与实粒数之间还具有极显著的加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10年生木荷生长和材性性状家系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0年生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和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选择生长兼材性优良的家系,为木荷高世代育种和改良提供材料。【方法】以2008年在福建建瓯营建的113个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探讨树高、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变异规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生长和材性兼优的家系。【结果】10年生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均在家系间呈极显著差异。木材基本密度受遗传效应影响较大,而树高和胸径除受遗传控制,还受遗传和环境互作的影响。树高和胸径在产地间差异极显著,而木材基本密度差异不显著。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胸径(12.13%和7.74%)、树高(8.28%和3.58%)、木材基本密度(2.82%和1.92%),说明胸径在家系间变异较大,木材基本密度变异较小。遗传力估算结果显示,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木材基本密度(0.48和0.42)、胸径(0.44和0.35)、树高(0.32和0.26),它们受中度偏强的遗传控制;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树高与胸径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树高和胸径与木材基本密度间无相关性,因此,生长性状与木材基本密度可独立选择。以分别大于家系胸径均值的10%和木材基本密度平均值为选择标准,选择出13个生长兼材性优良的家系,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99%和1.18%,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16.08%和2.42%。【结论】供试木荷生长性状除遗传控制,还受遗传与环境互作的影响,木材基本密度受遗传效应的影响较大。胸径具有较强的变异性;木材基本密度受遗传控制较强。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可独立选择。本次从113个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中选择出了13个生长兼材性优良的家系。  相似文献   

18.
选取10个具有抗倒差异的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式组配的45个组合为供试材料,利用Griffing方法4,估算一般配合力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所有抗倒伏性状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抗倒伏性状基因型变异中,其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重要;同一抗倒伏性状不同自交系,同一自交系不同抗倒伏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明显差异。分析认为:以利用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的育种方案对玉米抗倒伏性状的改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对河南省113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变异和多样性,12个描述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97,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叶身的变异程度最高;各表型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叶长与叶面积的相关性最高,相关性系数为0.85.基于12个表型性状,利用聚类分析将113份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基于叶面积、叶形、叶色等性状的差异,将113份河南地方种质资源分为31个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主分布区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遗传评价和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江西省、浙江省和福建省主分布区6个代表性产地的浙江红花油茶种实的8个性状进行测定,采用Duncan多重比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型分化系数(VST)及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红花油茶总体种实性状变异程度依次为单果籽数>单果质量>千粒质量>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各性状在产地间、产地内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各产地种实性状变异系数排序依次为德兴>乐平>婺源>武夷山>霞浦>开化,种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85 0,德兴与乐平产地具较高的多样性。种实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5.31%,表明浙江红花油茶不同产地的个体变异是其种实性状总体变异的主要来源。各产地遗传聚类结果基本体现了产地的亲缘关系,高海拔的武夷山产地单独成组,显示了高海拔环境对种实性状的分化。种实性状中果皮厚度与海拔、千粒质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反映了浙江红花油茶对环境的适应性。【结论】较全面地分析了浙江红花油茶6个产区的种实性状变异情况,8个种实性状在产地间、产地内均变异丰富,其中单果质量、果径、鲜出籽率、果皮厚度等经济性状变异较大,德兴与乐平产地在6个产地中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内变异是种实性状总体变异的主要来源,遗传聚类与产地亲缘关系较一致,高海拔的武夷山产地单独成组,果皮厚度与海拔、千粒质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显示了环境对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不同产地浙江红花油茶特定性状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