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3种淡水育珠河蚌血细胞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圆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为材料 ,通过多种染色方法并结合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等 3种酶对血细胞的显示定位 ,可将 3种淡水育珠蚌的血细胞分为 :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类淋巴细胞四种类型 .作者认为 ,透明细胞可能是颗粒细胞衰老形成的 .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别制作未感染蚌螨卵或已感染蚌螨卵褶纹冠蚌的外套膜、鳃、斧足、唇瓣、水管5种组织的切片,并进行显微观察与比较.结果显示,未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结缔细胞分布均匀;而在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不整齐,且在蚌螨卵的寄生部位周围形成一个致密的包囊,从而使其周边的组织受到压迫,上皮与结缔细胞变形.表明蚌螨卵的感染对褶纹冠蚌的多种组织造成了病理损伤,从而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血细胞裂解及其DNA和RNA降解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不仅去除了感病东亚飞蝗血淋巴中的血细胞及DNA和RNA。而且成功地分离和纯化了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体.裂解血细胞及其DNA和RNA的最佳酶解条件为:蛋白酶K的浓度为1mg/mL,作用温度为26℃,时间为60min,脱氧核糖核酸酶(DNAase I)的用量为5U,核糖核酸酶(RNAaseA)的浓度为0.5mg/mL,作用时间为35min,作用温度为30℃.以蝗虫特异引物进行PCR及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从绿僵菌侵染后的蝗虫血淋巴中分离纯化无蝗虫DNA和RNA污染的绿僵菌菌体,为后续分离和克隆绿僵菌侵入蝗虫体内后表达的基因,研究它们在致病机理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应用“剩余产量模式”研究了鄱阳湖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资源,采用PC-1500型微机计算,结果表明,其最大持续产量(MSY)为6516t,比历史上最高产的1980年还高出17.7%,增产潜力大,其相应努力量为2000艘标准渔船.本文还报道了鄱阳湖46种蚌的名录,并简述了其开发利用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5.
牛肾原代细胞培养最适接种浓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LLR株)生产用原代牛肾细胞的产量和质量,对不同接种浓度培养的原代牛肾细胞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将牛肾细胞按5×10^4、10×10^4、15×10^4、20×10^4、25×10^4、30×10^4个细胞/cm26个不同浓度接种到细胞培养瓶中,37℃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记录形成良好单层的时间。结果显示,接种浓度为20-30×10^4个细胞/c?的原代牛肾细胞培养8-9d时就能形成良好单层;而接种浓度小于20×10^4个细胞/cm2时,需11-12d才能形成良好单层或不能形成单层。说明在大批量培养原代牛肾细胞时,选择细胞接种浓度20-30×10^4个细胞/cm^2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温度、光照、盐度对刚毛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法研究了水温、光照和盐度对刚毛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5℃~40℃时,随着水温的增加,刚毛藻的净产氧速率和毛产氧速率先增加后减少,20℃时,刚毛藻净产氧速率和毛产氧速率达最大.在光照强度为50lx~1.4×10^4lx的范围内,刚毛藻的净产氧量和毛产氧量与光照呈曲线相关,光照为5.75×10^3lx时刚毛藻光合作用的产氧量最高,光补偿点为1280lx,光饱和点为5480lx.盐度为2~40的范围内,刚毛藻的净产氧速率、毛产氧速率变化不大,表明刚毛藻对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蚌科两种蚌钩介幼虫形态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的钩介幼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种蚌的钩介幼虫均为有钩型,但钩介幼虫的形状、大小、壳钩的长短、大棘刺的排列方式、壳表面的壳饰等在不同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另外,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同一种蚌类,其钩介幼虫的形态结构也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记数板记数、常规法涂片对口虾蛄和黑斑口虾蛄的血淋巴细胞进行了显微观察和分析。根据血细胞的大小、形态、核质比、细胞质颗粒数,将口虾蛄和黑斑口虾蛄的血细胞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口虾蛄和黑斑口虾蛄的血细胞可分成3种类型: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口虾蛄和黑斑口虾蛄的的平均血细胞密度分别为(1.755±1.086)×103/mL、(1.149±0.832)×103/mL。在此基础上比较了2种虾蛄在不同性别条件下,3种血淋巴细胞在循环血细胞总数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并与其他甲壳动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镉对雌性生殖机能的毒性影响.方法 取小鼠卵巢颗粒细胞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0、20 和40 mg/kg 体重的氯化镉攻毒48 h后颗粒细胞DNA的损伤情况,并测定其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 镉对卵巢颗粒细胞DNA产生损伤作用,受损程度随镉剂量而升高,且MDA的含量升高,SOD的活性下降,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镉对卵巢颗粒细胞有毒性作用,能够损伤细胞DNA.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的生长规律和最佳接种密度,以3.0×10^5个/mL、4.0×10^5个/mL、5.0×10^5个/mL、6.0×10^5个/mL和7.0×10^5个/mL等5个接种密度培养了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绘制了细胞生长曲线和活力变化曲线.结果显示,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接种培养前24h细胞处于适应期,生长曲线上密度增长不大,期后细胞进入对数增长期,生长密度呈指数增长.以3.0×10^5个/mL和4.0×10^5个/mL接种培养的在120h达到最大增殖密度,分别为4.65×100个/mL和5.59×10^6个/mL,倍增时间分别为26.9h和26.7h;以5.0×10^6个/mL、6.0×10^6个/mL和7.0×10^6个/mL接种培养的在96h就达到最大增殖密度,分别为5.14×10^6个/mL、5.36×10^6个/mL和5.1×10^6个/mL,倍增时间分别为22.4h、24.1h和25.2h.各组在培养的96h以前细胞活力均在90%以上且变化较小,120h和144h时细胞活力开始下降,且接种密度越高活力下降越快.该细胞以4.0×10^5个/mL、5.0×10^5个/mL、6.0×10^5个/mL接种培养能达到较高培养密度,细胞生长快,且细胞峰值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通过单独及合并感染对虾记录其死亡率并检测病毒携带量。结果显示:温度19±1℃条件下,至实验结束各组累积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分别低于7.7%,8.6×102 copy/g。温度25±1℃条件下,48~96 h单独感染WSSV累积死亡率与合并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合并感染组不同浓度之间存显著差异(P0.05),死亡率和病毒量最大值分别为71.1%,6.2×105copy/g(合并感染浓度9.5×107 cfu/m L组)。温度31±1℃条件下,各组累积死亡率在48 h迅速升高,合并感染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75.6%,2.0×106 copy/g)明显高于单独感染WSSV组(42.2%,2.2×104 copy/g)。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单独细菌感染组对虾死亡率随感染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大值:71.1%)。因此合并感染对对虾养殖危害更大,且随着温度升高,溶壁微球菌和合并感染的致病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即温度能显著影响溶壁微球菌和WSSV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单细胞的产毒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组合对拟同形溞生长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同形溞不能在纯铜绿微囊藻下生长生殖.随着斜生栅藻浓度的升高,拟同形溞的首次怀卵时间逐渐减少,而成熟体长逐渐增大.拟同形溞的首次产幼溞数、最大种群密度及最大种群增长率随着斜生栅藻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种群密度和最大种群增长率均出现在2×106cells/mL的斜生栅藻浓度组,分别为302.7 ind.(200 mL)-1和0.213 d-1.在低的斜生栅藻浓度(1×105cells/mL)下,拟同形溞不产生卵鞍.在2×105~2×106cells/mL的斜生栅藻浓度下,拟同形溞产出较多的卵鞍,最大值(77.3 ind.)出现在1×106cells/mL的斜生栅藻浓度组.在较高的斜生栅藻浓度(1×106cells/mL和2×106cells/mL)下,含休眠卵的卵鞍数占总休眠卵数的比例明显高于较低的斜生栅藻浓度组(2×105cells/mL和4×105cells/mL).研究暗示,斜生栅藻浓度的增大可以减缓产毒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对拟同形溞的生长生殖的抑制作用,而卵鞍的产生和休眠卵的形成受其种群密度和铜绿微囊藻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纤细角毛藻作为海洋生物的饵料,生长密度低、应用成本高一直是制约其利用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开发的平板式密闭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纤细角毛藻,考察光照强度、光照周期、通气量、接种量等环境因素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并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获得了优化的培养条件:光照时间24h,光照强度为6mW/cm^2,通气速率为8.43L/min,在优化条件下预期细胞密度最大值可达(6.94±0.88)×10^8/mL,验证实验获得最大的细胞密度为(6.18±0.13)×10^8/mL,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对“透光”镜造型进行检测分析,探明“透光”现象的关键原因为镜面整体上凸,镜面存在微观结构.对镜体材质、铸造残余应力、研磨量和研磨方式等关键因素进行分析,逐步探明制镜工艺特点.以ABAQUS软件为平台,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分析镜面研磨过程中残余应力引起的镜体变形效果.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透光”镜的镜面研磨去除量和去除曲率逐渐增大,镜面微观结构的高度差将逐渐增大,形貌特征将更加明显;在平面研磨过程中,随着镜体刚度逐渐下降,铸造残余应力克服镜体刚度使镜面产生拱起变形和应变差异;在曲面精磨过程中,随着镜面弯曲曲率的增大,镜体内部残余应力更易释放,镜面上的微观结构也更加明显,最终形成镜面“透光”现象.  相似文献   

15.
采用脱脂牛奶平板法,测定了不同盐度、温度和pH对2株分离白海南热带海水养殖系统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rmis)Pb.WC09001和Pb—WC09002的相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增加,2个菌株的相对蛋白酶活性都趋于减弱,当盐度增加到50时,仅Pb-WC09001还存在一定的酶活性,其相对蛋白酶活性为1.56U·mL-1,说明Pb—WC09001对高盐度环境的适应性更强.此外,还测定了在18~38℃(以4℃为梯度差)范围内菌株的相对蛋白酶活性,当在与菌体培养相同的温度下测定培养液的酶活时,Pb-WC09001与Pb—WC09002酶活性最高的温度均为34℃;当在30℃测定2个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培养液酶活时,酶活性最高的培养液所对应的培养温度分别为22℃和30℃,说明这2个菌株在相同温度下可产生不同的蛋白酶,同时,Pb-WC09001在低温环境下的相对酶活性强于Pb-WC09002.在30℃、盐度30、菌体终浓度为2×10^3/mL时,Pb-WC09001在pH8.0、Pb—WC09002在pH7.5时的酶活性最高,相对酶活均为2.74U·mL-1,因此,Pb-WC09001对海水环境(pH8.0—8.4)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研究了曙红Y(E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反应时间、离子强度、温度,以及金属离子干扰等因素对该作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EY与BSA间的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结合产物最大结合数NEY∶NBSA=5∶1;计算了不同温度下(30,45和60℃)反应的结合常数K,发现K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测定了蛋白质的工作曲线,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0 m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毛细管电泳淌度移动法研究盐酸麻黄碱、磷酸可待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常数.使用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75μm×60cm(有效长度50cm),在pH 7.40、浓度25mmol/L Tris-HCl的电泳缓冲溶液及分离电压20kV,紫外检测波长214nm,温度37℃的条件下,测得盐酸麻黄碱、磷酸可待因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46×104 L/mol和0.75×104 L/mol.该法简单、快捷,可用于研究结合比为1∶1的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围绕ZrO2/W纳米多层膜的抗辐照损伤性能进行研究.实验中使用70keV He^+在8×10^16-6×10^17cm之的剂量范围对磁控溅射生长的ZrO2/W多层膜样品进行辐照.辐照前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随剂量增加的演化过程进行表征.研究表明,ZrO2/W纳米多层膜具有较强的抗辐照损伤及抑制氦泡的特性.实验结果也显示,即使对于相同的纳米多层膜组成成分,由于结晶品质、晶界结构和界面的不同,抗辐照性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室通过紫外诱变得到一株富含油脂的新月菱形藻BC6,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强度、pH值、N源含量、NaCl含量等培养条件对BC6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温度在20 ℃,pH值为7.5,最适光照强度为54 μE/(m2·s),NaNO3的最适添加量为105 mg/L,NaCl最适添加量为27 g/L。在优化培养条件下,最高细胞密度可达1.69×106 /mL,比优化前增大了2.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