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电子通信与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普遍使用,银行卡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国外的经验表明,金融业中银行卡的创利能力会不断随经济发展而加强。面对外资银行“抢滩”我国对国内银行卡业形成竞争压力及国内需求急速发展,我国的银行卡业务体系急需加强。文章就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银行卡业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银行卡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银行卡支付系统目前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面对蓬勃发展的银行卡业务,我们更应该看到其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不断推动银行卡。本文以电子货币中银行卡的发展现状为基础,通过研究和分析,指出了我国银行卡的发展问题,并提出了笔者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庆海 《科技信息》2007,(8):204-204
分析银行卡在农村信用社的使用现状,对目前国内其他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为农村信用社发展银行卡业务提供有益的借鉴。最后,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化和个人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个人信用逐步得到重视,银行卡市场所蕴涵的巨大商机以及广阔的盈利空间逐步显现,从而使得银行卡成为国内各家商业银行未来几年竞争的焦点。然而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特别是欠发达的地区,无论是其市场份额,还是对消费领域的影响,都与商业银行在当地其他业务的发展极不相称。从制约欠发达城市银行卡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发展的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明鑫 《广东科技》2013,(10):38-39
近年来,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由多元化市场主体构成的银行卡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但总的看来,我国的银行卡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电子支付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一方面开拓和发展新兴的银行卡支付渠道从而扩大受理市场规模已成为银行卡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另一方面银行系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速实现的新型银行卡支付模式。为此我们研发了一款性价比极高的安全电话POS支付终端和综合服务支付平台,为电信、银联、银行、电子商务运营商等合作伙伴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综合支付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银行卡的广泛使用带来了全球金融支付领域的深刻变革。对我国而言,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金融改革、扩大内需消费等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银行卡的广泛使用带来了全球金融支付领域的深刻变革。对我国而言,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金融改革、扩大内需消费等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信息化》2005,(9):11-11
最近,上海市政府召开银行卡产业发展联席会议第二次(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上海抓紧形成银行卡产业乃至整个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新思路:应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趋势,积极探索业务创新;应对银行卡产业市场化运作的趋势,全面推广专业化服务;应对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趋势,不断拓展在线支付应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银行卡的广泛使用带来了全球金融支付领域的深刻变革.对我国而言,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金融改革、扩大内需消费等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垄断竞争市场下的中国银行卡产业交换费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换费是一种调节银行卡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平衡发展的制度安排。垄断竞争市场下的交换费水平受市场势力、产品成本及交叉弹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商户和银行卡产品确定不同的交换费水平,改革收单市场的定价方式,对促进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14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以2006、2007、2008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为依据,对国有商业银行和一般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各自优势及劣势进行比较,针对影响各自综合竞争力的原因和制约发展的瓶颈,应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优化产权安排和组织结构,建立和健全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实施专业化高素质人才战略,加大对金融衍生产品研究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2.
银行领域汉语自动问答系统BAQS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介绍BAQS的研究背景和系统框架.探讨基于问点块和语义块识别以及句模匹配分析问句的新方法,并用向量表示整个问句语义.借鉴本体和知网思想,构建银行领域本体库和银行知网.采用预先对金融领域实用文本进行标注,依据问句向量从标注树中提取答案.并针对某银行实现汉语自动问答系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行,对自动问答系统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网络银行是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是网络化优势促成了传统银行向网络银行的发展;二是网络银行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从抑制金融风险,加强银行监管,保证储户利益;补偿损失,并对问题银行进行补救;在中国金融市场化过程中起缓冲器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QFII在我国的发展,指出了QFII为我国银行业提供的新的发展空间,从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银行应对QFII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探讨了在2006年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现实意义,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As earnings power is one of the primary capacities for commercial banks, by analyzing several indexes on banks'operation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compared the earnings power between the state banks and the stock banks in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some problems of domestic banks may be found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commercial bank should stress on the target of profit maximum to avoid the financial risks. With enough earnings power, the domestic banks can take the challenge with those foreign banks entering domestic money market.  相似文献   

18.
银行危机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理论界对于银行危机的各种解释: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在宏观层面上从制度、金融史、经济周期等多角度研究银行危机,揭示其形成的内在机理。认为现代银行危机理论主要运用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进一步从微观层面对银行危机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包括银行挤兑模型、信息非均衡理论、银行行为理论;要全面解释银行危机,就要将这些方面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测井公式库是基于测井解释分析知识、公式化知识的信息序。建立测井公式库,旨在综合目前国内外测井解释的各种模型、公式及参数信息,为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提供计算机咨询和应用。本文时测井公式库作了深入研究并编制了相应的横机软件系统,它包括4大类公式序,共52个子库,9个主要的管理应用模块。实际应用表明,公式库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囊括有丰富的公式化知识信息,可作为测井解释的有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0.
As earnings power is one of the primary capacities for commercial banks, by analyzing several indexes on banks‘o peration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compared the earnings power between the state banks and the stock banks in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some problems of domestic banks may be found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commercial bank should stress on the target of profit maximum to avoid the domancial risks. With enough earnings power,the domestic banks can take the challenge with those foreign banks entering domestic money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