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云亲舍     
《少儿科技》2009,(5):35-35
成语故事 释义:白云,天际白云远不可及,比喻亲人所在。思念亲人,久久望着白云不愿离开。 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狄仁杰传》。 狄仁杰是唐高宗时的朝廷重臣,曾做过大理丞、宁州刺史、豫州刺史,后来还做过宰相。  相似文献   

2.
日本中世时期军记物语《太平记》中引用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故事的引用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着日本对中国文学的选择、取舍和吸收。对比中国文学中和《太平记》中李杨故事,考察出了李杨故事在日本传播的情况,了解了中日文学理念的不同,可以说李杨故事体现了中国文学对日本的影响及在日本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100位科学家故事》和《中国古代科学家画像》,是在中央领导同志倡导和关心下组织编写和绘制的。在全国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画家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最近以高水平、高质量顺利出版,受到青少年读者的普遍欢迎。《故事》和《画像》收录的我国古代科学家,都是中国乃至  相似文献   

4.
赵氏孤儿故事演绎成的各种戏剧一直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究其源,一般认为出于《左传》和《史记》。本文通过对史实的考证,指出:《左传》记载较为可信而与“孤儿”无关,《史记》却描绘了完整的搜孤救孤故事。《赵氏孤儿》戏剧、戏曲的产生、发展与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故事群"是先秦两汉寓言中的一大特色,是中国寓言专集及类书编纂的先行者。把寓言故事按照一定的线索集合起来,经过《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说苑》等不同历史时期典籍的发展,"故事群"蔚为壮观。先秦两汉寓言"故事群"的表层叙事结构千姿百态、精彩纷呈,述人间之事,深层叙事结构反映了中国人的双构性思维模式,体现出若干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6.
文字产生后,中国民间故事向书面记载转移,使先秦典藉含有许多小说因素。如《山海经》中的神话,《周易》、《春秋》、《左传》中的卜梦鬼怪故事,《孟子》、《庄子》、《韩非子》、《苟子》诸子散文中的寓言,都有大量虚构的故事情节。同时,历史散文(如《左传》)和诸子散文(如《论语》)中对真实人物事迹的精彩生动地记叙描绘都为小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文言小说形成的标志是秦汉之际的《燕丹子》,它写燕国太子丹结好快客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传奇故事。同时期,《列仙传》、《列女传》、《孝子传》、《韩诗外传》、《汉武故事》、汉…  相似文献   

7.
如果没有好故事,没有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中国电影就无法真正走向世界。在中国很多编剧手中,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一书都被翻烂了。为了证明这一点,剧作家芦苇与麦基在盛大文学新经典举办的创作论坛上见面时,拿出了自己阅读钻研多年的《故事》,书中画满了红蓝两色横杠、圈点符号和旁注的阅读心得。  相似文献   

8.
《青年科学》2014,(1):94-96
以古装片、武侠片的标准衡量,狄仁杰的两处情节确实诡异,然而与影片的整体气质却天然相符。徐克为《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灌注了一种十分摩登的创作思路,超时代笔触比比皆是:超声波诱兽设备,猫爪攀岩工具,用振动探测物体结构的亢龙锏,“恐怖分子”用毒气、鳌皇海怪攻击,大理寺犹如特工组织,B级科幻片般的中蛊变怪兽,而武功成为一种超能力似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吗,《杨家将》、《西游记》、《天仙配》,这些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未来几年内将全部变成好莱坞大片。据好莱坞一位知名制片人透露,遭遇“审美疲劳”的好莱坞已开始了对“中国题材”的挖掘工作。《孙子兵法》、《西游记》等中国传统题材影片将很快被贴上好莱坞标签。  相似文献   

10.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汉末形成 ,是现实生活与原始思维模式相结合的产物。这个故事沉淀着三个重要因素 :1、天命意识 ;2、圆形回归模式 ;3、男女社会地位成内在美质的倾斜性。《牛郎织女》所形成的这一模式对中国的爱情文学发生了重大影响 ,一直延续到《红楼梦》。  相似文献   

11.
自《春秋》中出现有关赵氏家族的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历经无数文人、艺人的改编和演绎,迄今已有多个版本。日本净琉璃歌舞伎《菅原传授手习鉴》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国“赵氏孤儿”故事的题材,吸收了中日两国中有关“赵氏孤儿”历史典籍的精华,并受到日本本土文化的影响。《赵氏孤儿》在欧洲的传播也对日本产生了一定的间接影响。近年来,《赵氏孤儿》这部传统戏剧及其故事也逐步通过影视、网络等多种手段继续传往日本。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是对以《绿化树》为代表的男性中心文化核心文本的“游戏”与“改写”。正是《绿化树》等文本触发了中国女性作家试图创建女性文化文本的深层思考。《叔叔的故事》之出现 ,意味着男性中心文化视阈唯一局面在文学中的终结。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流传在裕固族地区的《格萨尔》史诗为分析对象,针对其目前所呈现出的"纯故事"特点,结合故事类型理论对其故事母题构成、故事母题特点、故事类型情节及情节概要、故事类型丛及其丛构规则进行了论述。从中窥见《格萨尔》史诗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以及裕固族《格萨尔》故事的全貌和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4.
"外来者"故事原型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常见命题。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外来者"性别身份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女性开始成为携带文明气息的"外来者"。本文以丁玲的《在医院中》、格非的《人面桃花》、贾平凹的《带灯》三个文本为基础来探讨以女性为主的"外来者"故事原型的性别转换。  相似文献   

15.
正《写给青少年的党史》丛书是专为新时代少年儿童量身定制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读本,共有6卷:《中国有了共产党》《红色星火燎原》《战火中成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春天的故事》和《筑梦新时代》。这套丛书图文并茂,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有态度,紧紧围绕"中华民族是怎样站起来、富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新书新碟     
《科技潮》2006,(1)
新书上架《飞天的故事》出版:中国宇航出版社编辑推荐:本书讲述了从古至今中国的飞天梦想,及一代代航天人做出的不朽贡献,尤其是航天人杨利伟终于实现了中国人数千年来的梦想。本书还同时讲述了世界上的一些航天故事以及诸多的航天知识。《寻找生命的逻辑》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  相似文献   

17.
<正>西方的《圣经》与中国的神话我曾在一篇文章里,从《圣经·创世篇》谈到上帝七天创造世界的故事所体现的个人魅力和个人英雄主义,也从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盘古、女娲、燧人、神农,谈到他们所体现的集体主义思想。神话与现实的区别只是时间——这句话也许就是说,我们儿时所听到的故事,不管是西方的《圣经》还是中国的神话,对我们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太平御览》里,有一个《囊萤照书》的故事,说有个叫车胤的孩子,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用的油,在夏天就央求自己的娘,缝了一个白色的布口袋。车胤再在口袋里装了几十只萤火虫子,这样就可以夜以继日地苦读。这个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激励了不少读书的种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博尔赫斯小说《女海盗金寡妇》故事载体的写作背景研究,可以确认女海盗郑一嫂的故事并非博尔赫斯的完全杜撰。进一步进行书面渊源的考证可以发现:郑一嫂的故事来源于菲利普.戈斯的《海盗史》对中国清代史料《靖海氛记》的间接转述。郑一嫂的故事流传经历了翻译、改编和作者的再创作的过程。通过对文本的形成变化过程的细节比较可以看出,不同作者的写作目的的变化应该是故事情节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上一位作者的取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后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孙立故事在水浒故事中具有重要地位。早在宋代就有了关于孙立的话本,由于文本佚失,其内容已不可考。将《青琐高议·王实传》与《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中有关孙立的情节进行比对,经过文本甄别、民间传承分析,推理认为,作为一个故事系统,《青琐高议.王实传》中孙立故事与宋话本石头孙立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可视为水浒故事源流的一部分,与《水浒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