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离心自蔓延技术在紫铜管内壁制备了耐腐蚀耐磨涂层。通过SEM、硬度测试、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陶瓷内衬功能梯度涂层的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陶瓷涂层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等性能。结果表明:梯度功能涂层由陶瓷内衬层-金属过渡层-铜基体层 3 层组成,层与层之间整齐均匀,结合致密;涂层硬度显著提高,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湿交替盐雾腐蚀能力;陶瓷内衬层较铜基体耐磨性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2.
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备陶瓷涂层作为高温保护热障涂层(TBCs)可获得很好的效果,但会出现因基体金属的过度氧化而造成涂层失效的现象.在QT500基体上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Ni-P合金镀层,并在有镀层与无镀层基体上依次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Ni Co Cr Al Y黏结层和等离子喷涂(APS)制备Zr O_2-8%Y_2O_3(8YSZ)陶瓷层.采用热循环方法评定不同结构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并探讨其热震失效机理.结果表明:镍磷(Ni-P)镀层可显著提高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无Ni-P镀层试样热震失效形式为大面积整体剥落,含Ni-P镀层高温涂层热震失效形式为边角局部剥落;Ni-P镀层抑制了基体金属与黏结层之间元素的互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3.
以氧化铝、硅酸锆、氧化锆和其他添加剂为原料,与无机黏结剂搅拌结合,制备出了一种耐高温、耐磨损的陶瓷涂层。对涂层的耐高温、耐磨损和抗热震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影响涂层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硅酸锆微粉和骨料添加量分别为涂层总质量的21%和35%时,涂层的耐磨性能达到最佳;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陶瓷涂层的耐磨性是普通Q235钢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爆炸喷涂的方法,以钼和80号高碳钢为喷涂材料,在LY12铝合金圆筒零件的内表面上交替喷涂钼和高碳钢,制备了Mo/高碳钢复合涂层,并对涂层的形貌、结合强度、抗热震性和显微硬度等性能进行了检测. 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致密、高硬度、结合强度高和抗热冲击性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冷喷涂NiCoCrAlY涂层的微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冷喷涂技术制备了NiCoCrAlY合金涂层,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涂层表面以及横截面的微观结构、喷涂粒子之间的结合变形情况进行了观察和成分分析,运用显微硬度计对制备的NiCoCrAlY合金涂层内部的显微硬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只有使用氦气作为载气时才能运用冷喷涂技术制备出NiCoCrAlY合金涂层,使用空气和氮气作为载气时无法制备;在不同粉体成分下,NiCoCrAlY合金粉体的沉积特性不同,所制备的涂层微观性能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自制无机胶粘剂、通过添加耐高温耐磨陶瓷骨料A12O3,WC,Si C混合后涂覆于A3钢表面制得陶瓷涂层,研究了调胶比(氧化铜与磷酸盐的配比)、骨胶比(胶粘剂与陶瓷骨料的配比)不同对金属基陶瓷涂层耐高温及抗热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金属基体与陶瓷涂层间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调胶比为0.5g/ml此涂层能承受1300℃以上的高温.骨胶比比为0.30:1(质量比)时,制备的陶瓷涂层抗热冲击性能最佳,能承受600~700℃的16次以上的热震试验.  相似文献   

7.
以MoSi_2和TaSi_2为辐射剂、硼硅酸盐玻璃为黏结剂、SiB_6为烧结助剂,采用料浆浸渍结合高温快速热处理法在纤维状ZrO_2陶瓷表面制备梯度多孔硅化物-玻璃涂层。通过X线衍射仪(XRD)表征涂层表面物相组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表征涂层的微观形貌。测试硅化物-玻璃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和辐射性能。结果表明:涂层呈现出表面密实和内部多孔的梯度多孔涂层结构。在1 500℃到室温抗热震循环10次后,涂层表面无裂纹,比多孔结构涂层具有更优异的抗热震性能。硅化物-玻璃涂层在0.3~2.5μm波段室温发射率达0.85。  相似文献   

8.
采用料浆法以水玻璃为粘结剂在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主要组成为SiO2-B2O3-ZrO2的陶瓷涂层。利用XRD、TG-DTA、SEM分析了陶瓷涂层的相组成及显微组织,并测试了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当陶瓷骨料(g)与水玻璃(mL)的比例为1∶20时,在850℃下保温30min可得到结构致密的陶瓷涂层;在800℃下涂层经热震31次无裂纹,无脱落,表面显微硬度达到456.8MPa;所制备的陶瓷涂层与不锈钢基体之间不仅有机械物理的嵌合,还存在元素扩散,涂层与基体密着性好,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9.
采取凝胶注模工艺层层沉积制备梯度氧化铝/氧化锆多孔陶瓷,研究了层状多孔氧化铝/氧化锆陶瓷的抗热震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同单层多孔陶瓷相比,层状多孔陶瓷表现出更加优良的抗热震性能.临界抗热震温差由气孔率为32%的单层结构的300℃上升到层状结构的500℃,且层状结构多孔陶瓷在温差高达1100℃淬火后剩余强度为30MPa,而单层陶瓷在温差800℃淬火后仅为20MPa.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微米级轻质氧化铝为原料,稀土LaF_3为添加剂,聚乙烯醇为粘结剂,采用常压烧结法制备氧化铝陶瓷。确定了陶瓷坯体最佳压制压强为100MPa、最佳烧结温度为1600℃。对氧化铝陶瓷进行了收缩率、孔隙率、硬度、抗热震性能、XRD和SEM的分析和表征,最终得到添加0.1wt%LaF_3的氧化铝陶瓷抗热震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介绍新研制成的耐候性汽车漆的配方及其性能指标 ,并对氨基树脂、环氧树脂对本汽车漆耐候性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等离子体喷涂中涂层形成的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预测等离子体喷涂所获得涂层的孔隙率、表面粗糙度等性质及其与喷射的熔融颗粒的直径、速度、温度等参数间的关系,采用基于对涂层形成机理分析所建立的一组基本法则,并假设被喷涂的处于熔融状态的颗粒的直径、温度、速度及撞击于基板的位置均为Gauss型分布,对涂层形成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中总是存在孔隙;熔融颗粒的平均直径愈大,则所得涂层孔隙率愈小;涂层愈厚,其表面也愈粗糙;随着熔融颗粒平均速度或平均温度的升高,涂层孔隙率与表面粗糙度均减小,这与实验观察一致。  相似文献   

13.
对酸性化学镀、碱性化学镀、多元化学镀进行了多种实验。实验对3种不同镀层的性能逐一进行了测试;为了提高镀层的硬度,对镀层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多元镀Ni-Cu-P镀层的耐蚀性最佳,而酸性镀层次之,碱性镀层的耐蚀性最差;在400~500℃热处理后,镀层硬度达到最高值,其中以多元镀Ni-Cu-P的硬度最高,摩擦系数也低,说明多元镀层的耐磨性很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不同镀复时间下,αAl2O3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硬度和几何分维度的测量结果,应用两步吸附机理,导出了镀层硬度和表面分维度随镀复时间的关系,理论结果与实际测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纳米二氧化硅-丙烯酸树脂复合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合成了丙烯酸树脂,并选择合适的助剂、溶剂、填料,配制了丙烯酸树脂涂料.为提高涂层的硬度,抗冲击能力,耐磨性等机械性能,加入纳米二氧化硅.采用有机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改性,解决了纳米粒子的团聚问题,提高了其在涂料中的分散性,制备成二氧化硅-丙烯酸树脂复合涂料.在此基础上使用环氧树脂对涂料进行改性,提高了涂料的交联度,降低了涂料的亲水性.采取合适的固化剂以及涂布工艺,制备成纳米涂层.使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按国家涂料性能检测标准对涂料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性后的二氧化硅制备的涂料涂布的钢板表面细腻平整,具有较好的光洁度.加入适量环氧树脂、固化剂、防锈剂后的涂料涂布后各项机械性能良好,耐碱能力在5%氢氧化钠,25℃的情况下达到了6h以上,耐侯性通过了350h的盐雾测试,耐温水性在80℃下达到了10h以上,耐酸性在5%硫酸,25℃的情况下达到了24h.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采用化学镀工艺使纳米碳管与镍磷复合镀层.利用SEM、TEM、EDS等分析手段对Ni-P-CNTs镀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P-CNTs化学复合镀层连续、均匀、无裂纹和气孔,纳米碳管在镀层中分布均匀,呈网状排布.  相似文献   

17.
Supra-amphiphilic transparent mesoporous silica coat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ansparent mesoporous silica coatings were achieved by conventional sol-gel process. The obtained coatings display permanent supra- amphiphilicity, transparent appearance and good wetting property with very fast spread rate. Incorpo- ration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crystalline tita- nia nanoparticles into the coatings was also carried out without affecting the transparency and supra- amphiphilicity.  相似文献   

18.
互穿网络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丙烯酸树脂为甲组分,以甲苯二异氢酸酯,蓖麻油等为原料合成的聚氨酯柔聚体为乙组分,制备了聚氨酯丙/丙烯酸酯涂料。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丙烯腈,苯乙烯,使得在互穿网络中存在丙烯酸树脂,聚氨酯,聚丙烯腈,聚苯乙烯,增加了涂膜的耐蚀性,制备了具有高度的机械耐磨性,涂膜丰满光亮,耐化学品性能好的优质涂料,还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观察了基团的反应情况,并讨论了催化剂,稳定剂等因素对涂料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02%,稳定剂质量分数为0.50%时所得涂膜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针对逆式辊涂过程将涂敷辊与汲料辊之间的液体流动简化成两无限大平板间的黏性流动,结合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和毛细效应条件建立辊涂数学模型,并对方程进行求解。重点研究在涂敷辊分别为刚辊和胶辊的情况下,辊涂参数(辊速比、辊半径、涂液表面张力、入口油膜厚度和辊间间隙)对辊间涂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参数对涂层液珠均有影响,其中辊速比在涂敷辊为刚辊或胶辊时都是影响涂层油膜厚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几种组成 ,结构不同的聚氨酯及聚烯烃类粘合剂 ,并对其进行交叉组合 ,通过考察不同粘合剂体系的物理机械性能 ,动态热机械性能 ,相容性及对磁浆中磁粉分散度的影响 ,最终确定磁性涂层用最佳粘合剂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