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将越来越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灵魂,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高校应该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和主题,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在现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在教学中突出和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代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选择。《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是和本国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的。文中针对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培养模式等提出了一些探讨意见,提出了构建多平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优良的环境文化、丰富的活动文化、和谐的精神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后勤工作人员以及全体学生的支持与配合,要紧紧围绕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校课堂民主的中心内容是尊重和保障学生的受创新教育权;如果高校课堂没有提供创新教育服务,对国家而言,是违法的,对它的学生而言,则是违约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教育过程中启发、引导、发展人的创造潜能,使之转化为现实中的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的辛勤和智慧,也需要学生、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构建创新创业大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中南民族大学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由点和面结合的创新创业实验大平台,创建创业活动基地,设立科研创新研究基金,加强了创新开放实验室软硬件建设。积极推进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和创新实验教学开放管理方式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为我校本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C语言为载体,讲授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的教改原则和教学思路,通过科学的教学观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科研式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基于案例的主题式教学模式,解决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层次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解决多民族学生的能力差异问题;通过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法,促进具有创新精神的各民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该项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学活动,课堂是围绕教师设计的内容、形式进行的,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怎样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呢?  相似文献   

9.
地方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文中以实验室开放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科竞赛和考研就业为激励,以跨系院指导教师团队为保障,构建了以竞赛驱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安徽中医药大学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学院众多科研项目为依托,突出中药学特色,立足于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中药学实验实训示范中心,逐步增强辐射作用。实现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动力的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迫切需要。为此,教师要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职业院校要加强师资培养,进行课程改革;建立教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引领,推动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施大学生创新工程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人才是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创新工程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甘肃农业大学经过6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核心,以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环节为补充的大学生创新工程,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工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科研的训练积极性,培养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说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需要的是创新精神的复合制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课堂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讲,特别农村学校更加突出,老师一上讲台就一贯到底,学生变成了"口袋",教师讲的内容是规定的,答案是一致的,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定式,差生只是抄卷的"文书"这种模式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14.
创新精神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积极的精神品质;民族创新精神,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更高层次的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呼唤民族创新精神。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基础性工程,适应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需要,教育要根据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要求,进一步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观,加强对学生进行包括民族创新精神在内的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科技组织是学生的民间组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呼唤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今天,应将大学生科技组织的定位提高到高校创新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有机组成部分的高度,引导学生克服各种价值性观念偏差,避免负向激励,向大学生科技组织开放学校的各项教育、科研资源,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转型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基础和人才保障.井冈山大学化学类专业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套"课程教育-实验实训-学科竞赛-条件保障""四位一体"的学生科创能力培养体系,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内化根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是高教事业深入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校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海南大学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搭建学生学术科研创新平台,努力构建以学术科技活动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背景下,提倡自主创新,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置,应用实践和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合理,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从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实验室和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将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王越院士认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顺应了时代和国家发展趋势,科技事业发展总体上取得了卓越成绩,但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必须遵循"反者道之动"的规律,在对过去不断的否定中获得发展。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重视本科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为此王越院士提出以下几条具体措施:(1)落实教授讲课制度,做到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打好基础;(2)提高授课质量,教师要对课堂负责;(3)通过严格的考核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选拔优秀人才;(4)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师考核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此外,高等教育作为开放复杂的巨系统中的子系统,解决其存在的难题,需要运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卢凤林 《海峡科学》2011,(11):87-88
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专业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实践教学是专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科研促教学、开放实验室,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该文介绍了福州大学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硕士生实践教学的一系列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