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论述了鄂西山区岩崩、滑坡和斜坡变形破坏的发育规律,阐明了与山体稳定有关的主要环境工程问题的形成机理、发展阶段和危害程度等。对崩滑地质灾害的预测防范和山区经济的开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同时考虑水平、竖向加速度和两者之间时差对斜坡体破坏作用的研究较少见.运用UDEC对青川东河口斜坡体在具地域性和空间非均质性的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下产生损伤和崩滑破坏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确定了该斜坡体在水平和竖向地震力作用下产生崩滑破坏的成灾机制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在输入地震动力条件7~10 s内,坡体后缘形成动力损...  相似文献   

3.
塞京水库在修建过程中,大坝右岸斜坡发生较大变形,对大坝安全构成危害。在野外地质调查、勘察资料、监测资料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大坝右岸斜坡的岩土体结构及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坝右岸斜坡位于板内向斜南翼复向斜构造内部的那忠向斜、那忠背斜处,背向斜产状变化控制着大坝右岸斜坡的演化;大坝右岸斜坡岩体内部存在大量层间剪切带,后期卸荷风化作用下局部泥化,形成后期变形破坏的滑动面,岩体结构整体表现为全-强风化基岩与泥化夹层共同构成层状碎裂结构岩体;大坝右岸斜坡变形破坏是由于坝基开挖导致阻滑段消失,右岸斜坡在顺层结构单元产生切层滑动,切层部位为岩层产状缓-陡的改变部位,具有推移式斜坡动力学特征;HP1滑坡为表层残坡积物失稳形成的局部堆积型滑坡;大坝右岸斜坡变形依据监测资料可以划分为3个区:微变形区,裂缝LF1南部区域;主变形区,位于裂缝LF1与裂缝LF2、LF3之间的区域,宏观变形特征明显;浅层局部变形区,位于永久公路以下,表层残坡积局部变形甚至破坏,形成局部表层滑坡。  相似文献   

4.
略阳狮子山滑坡二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斜坡土体内的剪应力达到或超过其最大抗剪强度时,岩土体将发生破坏,特别当坡体内形成一个不利的、连续贯通的破坏区域时,坡体将会产生滑动破坏从而形成灾害.本从陕西略阳县狮子山斜坡的工程地质背景出发,以滑坡工程地质特征为基础,在分析斜坡变形破坏的形成机制及模式的前提下,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与刚体极限平衡法分别从两个方面分析和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状态,得出该滑坡存在较多的破坏区,处于不稳定到基本稳定状态,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5.
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特殊土,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诱发地质灾害。以广东省龙川县贝岭地区群发性滑坡为背景,采用物理模拟手段探究了典型滑坡的形成机理,获得如下结论:①滑坡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降雨强度、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斜坡结构;②降雨并未引起坡体内部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数值出现异常增减,说明坡体破坏仅限与坡表及坡脚局部的破坏,未有整体变形破坏趋势;③斜坡变形破坏在坡表表现为降雨造成的坡面侵蚀,坡脚表现为临空面的垮塌及潜蚀现象,总体上表现出“逐级后退、依次破坏”破坏特征;④滑坡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原始斜坡演化阶段、土壤颗粒运移阶段、坡表局部破坏阶段、整体失稳阶段。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地质灾害多发,且多为与斜坡稳定性相关的崩滑流。湖南省某黏土滑坡自2016年2月初发生局部滑动与垮塌等现象,后续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该滑坡特征和变形破坏成因,得出如下结论:边坡的初始变形破坏的形成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因素、岩性因素、持续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及极端气候下的冻融作用等;夏季暴雨期间变形加剧主要与强降雨有关;采用截排水工程、削方减载工程、坡脚挡土墙工程和监测工程相结合对该滑坡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家属院位于雷坛河河谷阶地与黄河高阶地交界处,家属院西侧紧邻黄土坡体。该黄土坡体土质疏松,坡体陡峻,遇雨季强降雨影响,大量地表水体入渗坡体,致使坡体极不稳定。本文通过实际地质勘察,明确了此不稳定斜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开展了斜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综合运用削坡、抗滑桩、钢筋砼板墙支护、锚杆框架、排水沟渠等综合治理措施开展治理,斜坡治理后历时4年的观察分析发现治理措施有效保证了斜坡稳定,达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依据震后实地调查中竖向地震力作用十分明显的现象,突破传统斜坡动力反应分析中仅考虑水平地震力作用的局限,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北川王家岩斜坡体在具地域性和空间非均质性的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下产生崩滑破坏的动力全过程进行了模拟,确定了地震动力作用下该斜坡体崩滑破坏的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该斜坡体的初期崩滑破坏是受到纵波产生的水平和竖向拉裂耦合作用所致,且以水平拉裂作用占优,而后期的抛射及碎屑流动则是受到纵横波耦合作用所致;即纵波的个体作用是触发斜坡体产生初期崩滑破坏的主控因素,而斜坡体所处地形则是促使破坏后的斜坡体形成后续碰撞解体及碎屑流动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降雨入渗对含软弱夹层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固定式双渗透降雨物理模拟技术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对4种坡角的软弱夹层顺层堆积体开展了降雨物理模拟试验,测量了降雨过程中滑坡体内关键位置的位移及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情况下,不同坡度的堆积体斜坡在位移和力学变化上具有相似性,降雨前后坡体的位移、土压力和水压力变化经历上升-下降两个阶段,软弱夹层位移在降雨后仍然保持蠕变;坡角越平缓的坡体后缘位移量大于坡体较陡的斜坡,而坡体前缘则反之;坡角为平缓的坡体后缘先开始形成拉裂缝,变形破坏具有渐进性、推动式的特点;而坡度越陡的坡体前缘率先破坏,变形具有突变性、牵引式特点,为滑坡防治提供了新的试验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以2008年11月三峡库区龚家方2号斜坡破坏问题为基础,采用离散元软件PFC2D对此斜坡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斜坡上覆崩坡积层会沿着岩土分界面向下滑动;整个滑动过程可以分为底端变形、上段及中段垮塌、整体滑动、固化稳定等4个阶段,其中底端变形形成的"鼓包"是否破裂是斜坡启动的关键;斜坡的滑动速度在初始阶段速度会迅速增大,之后缓慢减小,直至稳定。将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与实际破坏情况一致,说明二维离散元软件PFC2D能够较好地模拟三峡库区龚家方2号斜坡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1.
顺层岩质边坡往往在坡脚进行工程开挖后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一般采用锚索、抗滑桩等进行防治,但其治理效果如何通常难以检验。本文以吉牛水电站开挖后的顺层岩质边坡为例,结合变形体的地质条件、变形破坏特征、监测数据等资料,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滑坡变形响应过程、基本破坏规律,确定其主要诱发因素及形成机制,并结合防治方案进一步检验治理后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为一处主要由前缘开挖诱发的滑移-拉裂式滑坡,并根据其破坏模式和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深层锚索、中层锚筋束、浅层锚杆、表层喷护等深浅层结合手段进行综合加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均显示变形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工程防治效果良好,对类似的其他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山区基本建设中顺层边坡是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工程建设挖方改变了原生地质环境,扰动了应力场和原生地貌,对原有稳固岩体结构造成破坏,造成失稳或工程隐患。顺层边坡的稳定性受岩性、岩体结构、结构面位置特征、地下水等诸多因素影响,层间各项属性参数的确定和顺层推力的计算成为顺层边坡设计处治的难点。结合某条高速公路的顺层边坡处治设计及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处治方法研究和设计。结合边坡的处治方法和高速公路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层状岩体及其中的不连续面分析,针对顺层边坡的不稳定性等因素进行了相应的处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陡倾角顺层岩质斜坡发生倾倒变形的特征、发育条件及形成机制。白龙江干流受区域构造环境条件的影响,纵向河谷发育,河谷两岸志留系白龙江群的砂质板岩、千枚岩等较发育,尤其在甘肃的舟曲、武都一带以软质、薄层状的绢英、碳质千枚岩为主。这些干流段岸坡稳定性较差,尤其是顺层岸坡段滑坡较发育,且多以滑移-弯曲(溃曲)、滑移-拉裂模式为特征。通过对白龙江干流水泊峡水电站的Ⅶ#滑坡、碧口水电站库区的青崖岭滑坡与孟家干沟滑坡的现场调查、分析,揭示了在陡顺倾层状岩质斜坡中还发育一种特殊的倾倒变形破坏模式,即滑移-倾倒模式。该类变形多发育在临空条件好、坡度40°以上由软硬相间或软硬互层状、岩层倾角一般在65°以上的高陡层状岩质斜坡中,是在斜坡应力场或遭受水、地震等作用下,坡脚首先发生初始倾倒变形,同时上部岩体发生滑移-倾倒,最终岩层发生连续弯曲变形、根部折断,折断面贯通而形成滑坡。  相似文献   

14.
北山山前崩塌群是西宁市最典型的地质灾害之一,近年来,发灾数量明显上升,为研究其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积极应对崩塌地质灾害。本文在收集前人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Google影像和实际调查对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做了详细研究,深入剖析了崩塌成因、形成机理及变形破坏模式。认为崩塌的形成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古近纪沉积的泥岩石膏岩及砂岩互层岩组是崩塌发育的物质基础,构造运动为崩塌的形成提供了地质条件,风化作用加剧了崩塌的形成;此外,研究区崩塌属高位岩质崩塌,防治难度大,且出露的泥岩石膏岩与砂岩互层岩组属丹霞地貌景观,防治时应在尽量保护的前提下,采用主动和被动防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本研究成果对类似碎屑岩崩塌防灾减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岩斜坡变形与破坏的岩体结构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体结构,特别是软弱结构面对基岩斜坡变形与破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岩体结构模式分析是建立斜坡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关键和评价斜坡稳定性的基础。岩层层面、断裂构造、节理裂隙、片理与劈理以及侵入体和围岩的接触带等是控制基岩斜坡稳定的软弱结构面,这些成因不同、大小不一的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性质各异、力学强度不均的各种岩体结构体,构成了15种基岩斜坡变形、破坏的岩体结构基本模式。不同结构体的重新组合与排列是斜坡失稳的内在原因。三峡库区11种岩体结构类型的岸坡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变形与破坏。  相似文献   

16.
边坡因失稳而发生滑坡灾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探究岩质边坡失稳破坏机理,进而对边坡进行针对性治理。本文以贵州省境内某高速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该边坡的岩层岩性,并利用真实破坏过程分析方法(realistic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对该岩质边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破碎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支护前后边坡滑移面均出现在破碎带与基岩的接触面。锚索支护极大地提高了边坡的安全系数,无支护时边坡安全系数为1.1,边坡较不稳定;支护后边坡安全系数为1.64, 边坡稳定。边坡失稳破坏过程伴随着声发射能量的变化,支护前后均表现出缓增-激增-平缓的演化规律,因此,边坡发生灾害过程可以通过能量监测实现预警预报。研究结果对贵州省高速公路边坡失稳机制的研究和滑坡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开挖和降雨对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山西五盂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为对象,通过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含软弱结构面顺层岩质边坡在开挖及降雨条件下的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降雨条件下,含单层软弱结构面边坡主要表现为沿软弱结构面的多级牵引式滑动破坏;含双层软弱结构面顺层岩质边坡滑动破坏受降雨的诱发作用更为明显,其中软弱结构面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为雨水对结构面本身的软化使其强度降低从而形成滑带,另一方面为软弱结构面的存在减弱了雨水向下层岩体的入渗,导致其上覆岩体迅速饱和,强度急剧降低,上覆破碎岩体沿滑动面发生大规模的整体破坏.可见强降雨是此类边坡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灾因素.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顺层岩石边坡破坏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碳酸盐岩风化的差异性,导致层间普遍存在明显的软弱夹层,以至于边坡的破坏特征具有高速滑动特性,一旦发生,难以控制。根据碳酸盐岩地区高速公路顺层岩石边坡的破坏特征,从勘察设计及施工组织等方面介绍了顺层岩石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拟建的马1井场公路位于通江县北部四川盆地与米仓山构造带的转换部位,工程规模较大,地质条件较复杂。在公路建设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深路堑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失稳崩塌或滑坡,高填方软弱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变形失稳、岩石风化碎落等地质灾害。本文在公路工程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灾种和危险性提出相应的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为复杂高边坡滑坡病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借鉴与指导作用,基于坡体变形测斜实测数据,并结合地质钻孔资料与坡面逐级开挖观测资料,对梅列互通高边坡滑坡病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与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工开挖对坡体稳定度的影响规律同坡体的宏观历时变形破坏表征具有一致性;从坡体测斜位移监测曲线来看,应急锚固和根治锚固工程都有效地抑制或减小了加固坡体范围内的变形,应急锚固在抑制坡体变形的同时影响或增大了坡体深部的变形;根治锚固工程首先抑制住坡体深部变形的发展,继而使坡体的浅部变形趋向停止。综合分析各工况阶段的监测结果表明,梅列互通边坡滑坡经治理后,坡体已趋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