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肃省历史旱涝特征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525年旱涝等级资料累积等级及跃变分析表明,甘肃日趋于旱化,其中,中部和河西地区最严重,陇东次之,渭水流域最小。河西,中部,陇东和渭水流域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近525年来中部地区气候跃变不明显。近200年来河西地区气候跃变系数具有与陇东、渭水流域相反的变化趋势。近百年来旱涝等级资料的第一主成分有显著的3年、8年、11年周期、第二主成分有14年、29年的周期。通过对主成分与近50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嫩江流域河流的主要特性、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对水资源进行了估算和初步评价,并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某些建议,为合理开发本流域水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不少城市都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从水资源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理念很难实现。本文结合当前城市水资源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并重点论述水文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的重要作用,以期改善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推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步伐,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源头减负、干流截污、湖区减负"的流域一体化保水模式,在雁栖湖上游流域开展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生态水净化等项工程进行技术示范,建立雁栖湖生态清洁示范区,改善怀柔区雁栖湖及其上游雁栖河水环境质量,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自2000年6月首次实现黑河统一调水以来,中游农业灌溉得到改善,下游生态得以恢复,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昆  王洒 《河南科技》2009,(6):54-55
<正>一、概述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自2000年6月首次实现黑河统一调水以来,中游农业灌溉得到改善,下游生态得以恢复,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22日是第18界世界水日。2010年3月22日-3月28日是第23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笔者作为水政监察一般工作者,在流域内水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就水政监察工作在流域、区域规划管理中综合作用,及加大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流域内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刁江流域的生态恢复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因矿产资源的盲目开发导致刁江流域土壤污染、植被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等现状,运用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和环境管理学的理论提出了清洁生产、土壤改良、植被恢复以及矿产资源持续利用等对策,对刁江流域进行生态的恢复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水资源不足,且资源分布极度不平均的基本情况,从而提出了跨流域调水的解决方案。南水北调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调水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尤其是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明显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地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机制创新做出了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的消长变化直接制约相关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和演变趋势.绿洲是河西走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土资源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绿洲的发展方向.构建了一套适合于河西走廊绿洲水土资源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供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化空间已经成为城市或区域发展的重要功能空间,城市内河也是一种文化空间资源,它的独特形态、环境和文化,使其具有显著的休闲旅游价值.休闲旅游的开发离不开对文化的挖掘,尤其是对目的地文化空间的解读与设计.在对文化空间理论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依据福州城市内河的区位、结构和资源禀赋条件,做出了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的主题区选择和开发设想.以期对类似文化型城市内河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肃民勤邓马营湖滩地是腾格里沙漠西部湖积盆地的一部分,区域上受河西系构造所控制,第四系厚度150 m,是地下水赋存的天然场所,主要由半固定、固定沙丘和湖积平原构成,第四纪地质环境脆弱,人类现已开始开垦和加大湖滩区的农牧业开发力度.如何维持沙漠区人工绿洲生态平衡,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防止土壤盐渍化和风沙覆没,控制和改善局部地段已出现的恶化环境,分析地质环境特征,是论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从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论述黄河水资源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时空分布不均及连续枯水时间长的成因,以及流域内供水和引水矛盾,并就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提出域内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RS-GIS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针对闽江下游沿江地区景观生态类型在整个研究区、不同地貌区、不同行政区和不同缓冲区的格局特点和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江下游沿江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中以自然景观为主,区域自然属性强;不同景观类型的景观格局水平和垂直分异明显;河流沿江景观格局受人类干扰影响深刻,亟须进行生态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5.
大通河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对水的变化十分敏感,跨流域调水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大通河跨流域规划调水工程较多,将引起水文情势的剧烈变化,对河道内生态和水环境影响产生显著的效应,基于生态需水、河流纳污能力等理论,分析研究了调水前后可能引起的河道生态环境各要素变化的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调水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对河道内水生生态、水环境和河谷陆地生态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成  施孝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23-29
甘肃省地处黄河、长江源头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境内地质灾害类型多、发育集中,为我国地质灾害危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长江流域所处的陇南地区地势高峻,河流切割强烈,降水量丰富,滑坡、泥石流集中发育.中部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沟壑交织、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量相对丰富的洮河中游、渭河、泾河上游地区黄土滑坡集中、泥流发育.河西走廊自然环境较差,由于人为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造成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渍化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为此在论述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原因,针对各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和危害程度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姜才文  赵成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222-226
昌马灌区处于西北内陆典型的干旱区,由于自然环境差,蒸发作用强烈,平原区土壤含盐量较高.拟建的"疏勒河农业灌溉工程"实施区80.9%的开垦土地为盐渍土,盐渍土改良方式以及现状水盐平衡的变化对环境特别是下游溶泄区的影响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在分析土壤盐份动态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昌马灌区水土盐动态观测资料,将土壤盐分动态分为6种类型.同时发现难溶盐CaCO 3的稳定带不在中游,而在下游安西-敦煌盆地和花海盆地,从而为土壤可溶盐含量计算和排盐设计找到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比典型原位淋滤试验,获得了洗盐效果与淋洗方式的关系,建立了试验中原盐剩余率与累计入田间淋洗水量的相关关系,为工程设计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祖厉河流域资源配置的分析:流域内土地面积大、土层较厚、表层土壤疏松、土肥容易流失;土壤呈微碱性,土壤养分氮少、磷缺、钾适中;祖厉河流域光照充足,辐射较强,但光能利用率低,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潜力巨大;流域内气候温凉,山、川、塬热量差异较大,川区热量富足,山、塬区热量略欠;植物生长季节短,易发生冻害;祖厉河流域降水总...  相似文献   

19.
利用RS,GPS,GIS等技术手段,以闽江下游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选取景观多样型、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分离度等指标,分析研究了闽江下游地区湿地景观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在沿海、近海和内陆地区之间,各类指标在地域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闽江下游地区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受到了地貌的支配;近海和海岸湿地具有比河湖湿地、人工湿地更高的生态功能与价值,是闽江下游地区湿地景观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