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又造成一场令人震惊的惨痛灾难.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我国的影响不次于唐山大地震.时隔30余年,国人再次被地震的威力所震撼,现代建筑倒塌之多,死亡人数之多,都让人们倍感震撼.  相似文献   

2.
老诚 《科学之友》2010,(6):42-43
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又造成一场令人震惊的惨痛灾难。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我国的影响不次于唐山大地震。时隔30余年,国人再次被地震的威力所震撼,现代建筑倒塌之多。死亡人数之多,都让人们倍感震撼。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历史上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强烈的地震灾害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为了对抗自然灾害,尽可能地避免地震灾害造成的问题,文章针对桥梁抗震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桥梁抗震设计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8.0级大地震,造成了自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震中烈度达到十一度,接近最大烈度。这次地震能量之大,波及大半个亚洲。根据GPS测量和专家实地考查发现,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盆地沉降,龙门山大幅度抬高,重庆地区也有所抬高。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权威发布:截至6月9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42人遇难,374065人受伤,失踪17551人,累计受灾人数4624.9048万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历史上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强烈的地震灾害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为了对抗自然灾害,尽可能地避免地震灾害造成的问题,文章针对桥梁抗震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桥梁抗震设计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巨灾应急转移安置与恢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度、烈度和造成的损失都远超唐山地震的5.12汶川大地震.已被认定是这100年来全球第8大灾难.这场巨灾及其延续的次生灾害也给科学界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何将包括堰塞湖在内的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危害降到最小限度?下一阶段灾区恢复重建已有哪些预案?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对地震都特别关心.最直接的原因是笔者所居的小城,近十年来发生过几次里氏3级左右的有感地震(这次汶川地震,小城也有震感).小震不断,是否会预示有大震?地震局预报不了,传言似乎就有了存在的理由.最经典的"传说"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生前预报我国大陆将发生三次大地震,两次已经"兑现"了(其中一次就是著名的"唐山大地震"),剩下的一次,预报地点恰恰出现在我们小城至九江一线.  相似文献   

8.
震惊全球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医治灾民心理创伤迫在眉睫.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最痛楚的受害者恐怕就是孩子.他们本身稚弱、敏感,不曾经历地震的可怕,甚至不曾听说过地震.  相似文献   

9.
我们没能避开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那场毁灭性的大地震.有人问,为什么我们没有预测到这场大地震呢?地震专家说,地震预测非常复杂,是一个至今不能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可是,有时人们在地震前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动物在地震发生前数天或教小时表现异常,如狂叫乱跳、乱飞,精神不振,不思饮食,等等.动物的这些异常行为是在告诉我们"地震就要来了"吗?  相似文献   

10.
四川芦山地震勾起了国人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回忆,再想到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智利、日本等国多次发生8~9级大地震的情况,人们不禁会想: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杰西卡.特纳说,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同属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伊丽莎白.科克伦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汶川发生的这场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最初速报震级为里氏7.6级,后改为7.8级.但时隔6天后,地震专家又根据国际惯例,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将震级修订为里氏8.0级.  相似文献   

12.
正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10年了,你还记得当时那些堰塞湖吗?那些就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剑般严重地威胁着地震灾区群众生命安危的堰塞湖曾让我们如此揪心。下面,让我们跟随著名地质学家范晓老师去看看。5·12大地震后,地震堰塞湖的形成及其排险除危是万众瞩目的典型事件。当时高悬其上的堰塞湖给地震灾区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面对灾难,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尽力减小灾难造成的损失,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英明决策,集全国之力,攻坚排难。而当时对地震堰塞湖的认识和处置,既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科学财富,也给后来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知识就是力量》2009,(5):F0004-F0004
5.12汶川大地震使处在龙门地震带的北川成为废墟。然而震后的次生灾害仍然不断,2008年9月23日,一场大雨过后,灭项之灾的泥石流向北川逼进。 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向灾区父老乡亲表示由衷的问候!  相似文献   

14.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有关地震能否预报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近日有媒体称,两位美国科学家在震前曾探测到相关信号并向媒体透露,为此笔者专访了当事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旱涝与地震     
"5.12"汶川大地震.全国震惊,举世瞩目.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不能不再次想到地震灾害的预防和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命探测仪     
去年苏联发生了亚美尼亚大地震,前不久美国旧金山和我国阳原与大同一带相继发生了较强烈地震,而在此几年前的墨西哥城大地震和11年前的唐山大地晨更是令全世界震惊。此间世界各地的大小地震举不胜举.面对如此肆虐的地壳活动,人们首要的是探索及时并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目前对地震发生后如何尽快发现并救出遇难者就显得极其重要。最近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超敏感的雷达装置,可用于搜寻地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造成了极其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灾后救援和重建中所铸就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砥砺前行.从地震科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重大进展都是通过对灾难性地震事件的深入研究所推动的.在汶川地震发生十周年之际,《科学通报》组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专题,集中发表汶川地震相关的研究成果,就是为了充分利用汶川地震留下的珍贵科学资料,进行持续和深入研究,推进地震科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也  相似文献   

18.
与地震共存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短短80秒内,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将一座座城镇变为废墟,让无数家人阴阳两隔. 就人类而言,地震是灾难,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地震是最具破坏力的,它在短短数十秒甚至数秒内突然降临,使人们几乎没有逃生的机会,它所造成的破坏要花许多时间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是"5·12"汶川MS8.0地震十周年,10年前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69227人死亡,37万余人受伤,近2万人失踪,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元.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投入到艰巨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汶川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对汶川地震十年的持续探究,国内外地震工作者在区域地震地质构造、震后应力变化和恢复及其对邻区构造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人们意识到青藏高原东缘具有高度的构造活动性,这促使人们不仅关注该地区地震发生和发展及其灾害的防治还引发了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