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正2018年是"5·12"汶川MS8.0地震十周年,10年前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69227人死亡,37万余人受伤,近2万人失踪,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元.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投入到艰巨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汶川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对汶川地震十年的持续探究,国内外地震工作者在区域地震地质构造、震后应力变化和恢复及其对邻区构造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  相似文献   

2.
正汶川地震发生已经十年了.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汶川地震未能预测,是中国地震工作者心头永远的痛,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反思是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地震局系统反思报告认为,"汶川地震未能预测,一是地震成因尚不清楚;二是地震前兆机理尚不清楚;三是经验预报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四是地震前兆时空演化特征尚不十分清楚;五是尚未形成全球地震预测研究机制[1]".反思注意到"地震预测基础性研究落后",认为:"当今的地震预报仍处于  相似文献   

3.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都发生在龙门山构造带,间隔时间不到五年,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芦山地震是否为汶川地震的余震,汶川地震是否诱导了芦山地震,未来龙门山构造带还有哪里会发生类似的地震等,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解答。五年之内,四川龙门山区域发生两次强地震。地震带来的不只是巨大的创伤,更有对民众心理的冲击、对科学家公信力的质疑,以及对政府应急能力的考验。汶川地震以来的五年,对抗震救灾有许多总结,对地震本身有许多研究,但对灾害何以如此严重,对如此大的地震为什么没能预见到等问题,却很少有深刻的反思。"多难兴邦","难"本身不能兴邦,但"难"可以为我们提供反思与进步的机遇,能从中吸取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地震是一个自然现象,但地震带来的不只是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野外地质调查、同震位移和汶川地震前形变观测结果为约束,分析研究了高海拔地形蓄积的重力位能作用下,中地壳低速层的存在以及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同时破裂的条件下汶川地震的发生对龙门山南段孕震环境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模型壳幔介质属性及空间结构下,龙门山断裂带西侧低速层的存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的地形特征以及汶川地震时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同时破裂的条件,是控制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孕震环境影响程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地形和低速层对汶川地震引发的芦山地震孕震环境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所选剖面的北东段,地形特征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汶川地震双破裂面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5.
吴忠良  张东宁  张国民 《科学》2001,53(5):23-26
地震预测试验场是针对特定的地震危险区,通过密集的、多学科的强化观测,研究与短临地震预测有关的科学问题.作为一类"大科学"项目,地震预测试验场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新技术的应用赋予地震预测试验场以新的内涵,并为地震预测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而房成法的那次救灾之行也过去了十年。十年前的5月14日,两架"奖状"遥感飞机从北京飞往汶川灾区,执行遥感拍摄任务。随后,房成法飞赴重庆,他和它们共同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宝贵信息。对于执行任务的"奖状",中科院航空遥感中心(以下简称遥感中心)副主任房成法的感情可谓复杂。  相似文献   

7.
与地震共存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短短80秒内,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将一座座城镇变为废墟,让无数家人阴阳两隔. 就人类而言,地震是灾难,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地震是最具破坏力的,它在短短数十秒甚至数秒内突然降临,使人们几乎没有逃生的机会,它所造成的破坏要花许多时间才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在龙门山中、北段发生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5年之后,2013年4月20日在龙门山南段发生了芦山Ms7.0级地震。基于芦山地震基本特征及其所处的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地貌水系特征、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分析芦山地震发生的区域地质背景,并探讨2013年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之间的关系。初步获得以下认识:①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它们是两次独立的地震,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汶川地震可能促进了芦山地震的发生;②下地壳流向上仰冲可能是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共同的成因机制,这一成因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之间的空区;③龙门山南段在山前发育多条断裂和褶皱带,使得这一地区由北西向南东的应力在山前多个断裂和褶皱带得到一定的释放,因此不具备发生类似汶川地震这样特大地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董鹏  夏开文 《科学通报》2022,(13):1378-1389
地震是最具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很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我国是大陆地震最为频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乃至预测地震是地球科学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近几十年来,基于实验室研究获得了大量类似于天然地震的实验室地震事件,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精细观测揭示了震源物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加深了人们对于震源物理过程的认识.本文首先阐述实验室地震研究的发展简史,然后系统梳理实验室地震研究在地震前兆、破裂传播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实验室地震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实验室地震研究未来的方向与关键科学问题,以期深化对震源过程的理解,进而促进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没能避开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那场毁灭性的大地震.有人问,为什么我们没有预测到这场大地震呢?地震专家说,地震预测非常复杂,是一个至今不能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可是,有时人们在地震前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动物在地震发生前数天或教小时表现异常,如狂叫乱跳、乱飞,精神不振,不思饮食,等等.动物的这些异常行为是在告诉我们"地震就要来了"吗?  相似文献   

11.
四川芦山地震勾起了国人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回忆,再想到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智利、日本等国多次发生8~9级大地震的情况,人们不禁会想: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杰西卡.特纳说,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同属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伊丽莎白.科克伦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  相似文献   

12.
一个自然灾害的来临,往往会因主灾引发一些次生灾害,有时还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所渭"灾中灾"、"灾后灾"、"灾灾相连".以使灾难变得更加深重,这便是灾害链的形成.在这次"5.12"汶川8.0级地震灾害中通信中断、道路毁坏、天气变化复杂等都是灾害链环节,然而,地震导致的堰塞(sai)湖则成为最重要的灾害链环节.  相似文献   

13.
"SOS地震科普体验馆"位于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内,自建成开放以来每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2020年被评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该馆分为"奇幻森林"和"探索地球"两个主题区,设有数十个不同展项.场馆以森林、地底、沙漠、废墟等场景为烘托,将地震科普知识与动物趣事巧妙结合,引入360°三维全息投影、仿真布景、虚幻捕捉、模拟游戏等高新技术,让参观者从多种感官中感受地震、学习地震知识和避震自救互救技巧.  相似文献   

14.
汶川8级地震的形成机制与中国大陆近期地震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自然杂志》2008,30(3):125-127
此文概略介绍了四川汶川8级地震的主要特征和形成机制,介绍了余震的情况,讨论了关于地震预报问题。笔者认为,以历史地震资料为依据的中长期预报是比较可信的,临震预报的难度较大,目前尚未获得满意的成果。根据近百年来中国地震活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大陆强震活动的可能分布特点。根据上千年的历史地震资料,讨论了华北地区未来相当于唐山地震的强震活动可能将在240年以后、300年以前的期间发生。  相似文献   

15.
认识地震     
地震就像一个潜伏在地下的恶魔,它的到来总是那么突然且悄无声息,却又能在瞬息之间使得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给人类带来灾难.在"恶魔"面前,人们感到恐惧,也设法解释其成因.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对地震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步入了科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我国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震级之高,破坏之大,波及之广,营救之难,均超过了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使全国乃至世界为之震撼,全国人民为在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感到无比的悲痛,我们深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学者5年前就已预测"雅安地震"?谣言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龙门乡等多个地区高达99%的房屋损毁,而宝兴县则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救援工作难以展开。不少专家指出,这次雅安地震应该是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余震,美国人甚至早在5年前就已经预测"雅安地震"将要发生。  相似文献   

18.
震惊全球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医治灾民心理创伤迫在眉睫.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最痛楚的受害者恐怕就是孩子.他们本身稚弱、敏感,不曾经历地震的可怕,甚至不曾听说过地震.  相似文献   

19.
正"8·8"九寨沟地震是偶然的吗?九寨沟美景的形成和地震有关吗?本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家范晓老师和读者朋友聊聊这些话题。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当时,九寨沟九寨千古风情区,正在上演汶川"5·12"地震情景剧。突然,地震发生了。一开始台下观众以为是演出的特效,晃动和下雨都是人为的,是为了让地震场景更加逼真……直到  相似文献   

20.
使用国家地震台网固定台站和区域流动地震台站资料,通过对最长达18年记录开展的剪切波分裂分析,得到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域(包括龙门山断裂带)的上地壳各向异性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快剪切波(快波)偏振和慢剪切波(慢波)时间延迟参数,获得了快波偏振的分区分布特征和汶川地震前后不同分区统计特征的时间变化.剪切波分裂参数受到应力场和断裂构造的影响,块体边界或断裂附近的快波偏振特征比块体内部更为复杂,导致一些分区显示两个优势方向.在汶川MS8.0地震前后,可以观察到一些台站或区域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变化,既有快波偏振方向的改变,也有慢波时间延迟的变化.地震前后有明显变化的台站,基本符合两种情况:一是震中距较近;二是处于大的断裂或构造边界附近.研究发现,汶川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带区域的慢波时间延迟的降幅显著大于周边区域;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慢波时间延迟降幅,大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大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与鲜水河断裂、安宁河断裂的交汇区,这反映了地壳应力及介质物性状态的变化.通过分析剪切波分裂参数,推断出龙门山断裂带域及周边区域的主压应力分布.本文同时还分析了芦山地震前后剪切波分裂特征的变化.研究认为,利用地震剪切波特性监测应力变化,进而可应用于地震应力预测研究.需要注意是,不同的构造部位对应力变化有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