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权财富基金作为全球资产的一个重要投资者,在金融危机之后正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本文对已有的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包括主权财富基金概况,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策略以及主权财富基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论文最后对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财富概念是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总结和哲学革命的前提,是把握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财富的本质实现与劳动的本质实现相一致,是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根据,也是社会建筑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存在。因此,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对于把握马克思唯物史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财富观上,孔子和孟子认可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但否认有了物质财富人就会快乐,鼓励人们去追求以仁义道德为特征的精神财富,并主张将符合“道义”作为获得物质财富的重要标准。在财富的占有、分配和消费上,孔孟主张财富应由天下人共有、均享和依礼消费。孔孟对财富的认识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是对其合理因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为我们树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富观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劳动与个人价值是什么关系? 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劳动价值论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代表了公正公平,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方向,向人们科学地阐述了什么是财富,财富的源泉是什么. 首先,它向我们召示了获得财富的正确途径.由于凝固状态的人类劳动是构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因此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获得价值(财富实体)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诚实、合法劳动.目前我们周围之所以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存在不劳而获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财富观的经济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学研究财富是从人的欲望开始的,财富是大自然和社会提供的、能够满足人的不同需求的一切资源,而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不是财富总量的最大化,而是“快乐指数”的最大化,对于一个人来讲,一生中能够获得多少快乐,标志着个人所获得的财富总量多少;一生中能够为他人创造多少快乐,标志着个个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相似文献   

6.
李靖 《世界知识》2011,(14):42-43
居民的个人财富得到了法律上的保障,但是并没有得到实际的保障。政策的波动,制度的不完善,市场的不健全,导致居民依然面临如何留住财富这一难题。财富,一个刺激人神经的词汇。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形式日趋多元化,土地、矿藏、房屋、货币、金银、股票、债券是财富,专利、版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也是财富。  相似文献   

7.
资源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在经济学中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主体就是人。但是,不能把作为“黑箱”的人作为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必须考虑人的知识结构对于资源概念的影响。资源的占有即为财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资源和财富中所包含的技术信息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对于资源和财富的利用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信息。财富的继承所需要的技术信息相对较少,主要是血缘关系,而使用财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所不能通过生殖遗传,由此导致了资源与财富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分离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会议和展览一直不曾被人看好,反而落得个浪费钱财、滋生腐败的恶名。时至今日,会议和展览却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馍馍。会议和展览的繁荣,不仅成了一个地区和城市积聚财富的重要渠道,而且还是增长无形财富、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最近媒体上有一则新闻,我认为对追求财富与成就的人十分重要.英国华威克大学经过十年的研究,归纳出英国人平均一生追求的财富目标,是一百万英镑,大约等于一千万元人民币,研究所负责人奥斯华教授说:“我们发现,钞票源源流入.与一般人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提升有强烈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向全球宣告:地球环境的恶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灾难。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每况愈下,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人一自然失调造成的,是人“错”的位的恶果,因此摆正人和自然的位置,追寻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成了全人类根本的大事。 人类永恒的研究课题 ——探索人与自然关系 从古人类的研究中可知,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繁衍、发展已经有400万年历史了。自从地球上有了人之后,人与自然就构成了一对矛盾,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英国土壤学家威廉·配弟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  相似文献   

11.
《科技智囊》2006,(4):88-88
关于财富,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不同的时代背景.财富的内涵也不同。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衡量财富的标尺是金钱。而当物质不再对我们的生存构成威胁的时候,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创造美好世界与人生的思想与情感,随之,衡量财富的标尺重新回归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全人类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人类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的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富的总和,如何认识它的概念和分类,明确国民财富统计的意义和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财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但究竟“什么是财富”,“应该追求怎样的财富”却一直困扰着人们。学术界往往从不同的学科语境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辨析。然而,研究的立场、逻辑起点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往往是导致争论的重要原因。由于对概念本身的认识角度和研究目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的定义、论断和争议。从概念出发对“财富”的内涵和本质进行科学辨析是一项非常基础而重要的工作,欲“正本”必先“溯源”。在此主要对学界关于“财富”的新认识和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现在每年都举办“财富论坛”,关于财富的排名和刊物也不少。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观的内涵也会变化。对于饥饿的人,口粮就是财富;对于贫穷的人,有点钱就是财富;而对于基本解决了温饱,奔向小康和现代化的人们来说,眼前的口粮和钱币已不足以概括财富的内涵,不足以满足人们对幸福的追求。而且,如果我们不仅关注个人财富和企业财富,而且关注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和未来的话,就必然要更加关注精神财富和公共财富。  相似文献   

16.
从重商主义的货币财富观到重农主义的使用价值财富观,再到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要素财富观,最后发展到马克思的商品财富观,这种发展演变表明人类对于财富的理解不断地发生着转变,表明财富不仅仅是有形的看得见的金银、货币,更应该包括那些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联系,那是一种看不见的、无形的资本,并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世界各国被纳入同一个市场,每一个人的经济生活都成为这个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在物质经济极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财富的理解与追求财富的动力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财富被颠倒地、抽象地认为是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的物质财富。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新地正确理解财富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走向新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分析,揭示了幸福的意义在于追求,拥有财富不等于幸福的道理,指出培养人的德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错觉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的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美国式财富错觉指的是,美国人高估自己的资产和借贷能力并实际上扩大了自己的家庭支出和政府消费。其中有一般性原因,也有特定原因;有美国人自己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货币是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每个人来说,工资、存款等  相似文献   

19.
孙晓芹 《科技潮》2001,(1):89-91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是财富的"焦点"。对高科技企业而言,钱是赚不完的,真正的财富是人。因为企业的"财富"归根结底源于人力资源,人才才是企业最宝贵的智力资本。那么,高科技企业是如何实践"以人为本",构筑具有超强竞争力的人才平台的呢? 微软公司:雇佣有潜质的人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在我的公司里,我更愿意雇佣有潜质的人,而不是那些有经验的人,  相似文献   

20.
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而这种财富却不能像金钱和古董一样锁在箱子里保存起来。对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长河里的浪花,稍纵即逝。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惜时如金。陶渊明诗文俱佳,他却不满足,常常告诚人们,“盛年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