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质提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是形成土壤肥力的核心物质,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针对当前黑龙江省林口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的问题,开展了利用豆秸还田提升有机质的试验研究,对其在土壤理化性状、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最近工作所获资料,说明土壤肥力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变化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量密切相关.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均高于土壤肥力较低或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建设高产农田的关键。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下降的趋势,这将意昧着土壤肥力的衰退。一个时期以来,比较普遍存在的浮夸风,掩盖了这一严峻事实,而农业现代化提出以后,对“化学化”、“化肥化”又有所误解。对上述情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建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广西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环境驱动因子,综合评价土壤肥力水平,本文通过系统收集人工林土壤现状数据,分析主要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制作全区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数空间分布图。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指标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获取广西主要土壤类型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显示:全区90%以上人工林的土壤肥力指数处于0.20~0.50,不同土壤类型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黄棕壤、黄红壤、黄壤、红壤、石灰岩土、赤红壤、砖红壤。赤红壤人工林土壤碱解氮与有机质和年均气温相关性高,土壤有效磷与有机质和pH相关性高,土壤速效钾与环境因子坡度、海拔、降水量、积温和坡向相关性高。红壤人工林土壤碱解氮与坡度和海拔相关性高,土壤有效磷与积温和降水量相关性高,土壤速效钾与pH相关性高。石灰岩土人工林土壤碱解氮与坡度和有机质相关性高,土壤有效磷与积温和降水量相关性高,土壤速效钾与pH相关性高。综合来看,广西人工林土壤肥力整体偏低,不同土壤类型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的环境驱动因子各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南通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野外采集南通地区土壤样品,室内分析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机械组成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南通土壤pH值大于6.89,碱性为主;有机质含量介于1.22%~3.70%,CEC值介于2.71 cmol kg-1~13.9 cmol kg-1,土壤肥力较弱;机械组成以粉砂粒为主,肥力易流失。进一步探究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机械组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粉粒及粘粒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0.58、0.70,土壤的砂粒含量则与阳离子交换量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65。土壤有机质、粉粒、粘粒含量的增加均可显著提高阳离子交换量值,相较而言,通过改善有机质来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最为容易获得。因此,对于土壤肥力中等的南通地区,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质肥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为例,选取了马尾松林地、退耕柏木林地、退耕草地和耕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实地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力指标选取了土壤含水量、粒径组成、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这些指标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耕地土壤有机质要显著低于另外3种土地利用类型.养分间的相关分析发现,有机质和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pH值与全磷、pH值与有效磷、pH值与全钾、全氮与全磷、全钾与全磷、全钾与有效磷间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养分间存在耦合作用.退耕还林还草对提高土壤肥力特别是有机质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洛川塬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洛川塬苹果林地土壤的质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速效氮、pH值、容重、碳酸钙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农业耕地改苹果林地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质量发生变化,表现为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增加,速效钾、速效氮含量降低.利用内梅罗模型对苹果林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土壤肥力系数在1.13~1.39之间,土壤肥力一般.  相似文献   

8.
武元 《科技信息》2009,(15):330-330
我国大部分耕地有机质含量不高,土壤肥力低,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2~0.4个百分点。同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保水保肥能力,近而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可节省化肥用量,每公顷增产粮食375kg以上,秸秆还田对减少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的作用,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鸟王茶产地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求适宜于贵州茶园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方法,运用模糊数学和相关分析的原理,结合土壤肥力质量指数法对贵州省南部鸟王茶产地土壤肥力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参评的8个肥力指标中,速效钾的权重系数最大为0.157,土壤有机质权重系数最小,仅为0.096,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达Ⅱ级标准土壤占4%,Ⅲ级标准土壤占64%,Ⅳ级标准土壤占32%,土壤肥力质量尚适宜于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地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多酶氧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密切相关;不同土壤酶活性彼此之间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河南科学》2017,(10):1615-1621
通过实测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地189个样点的土壤容重、pH、含盐量、速效钾、碱解氮、全氮、有机质、有效磷8项肥力指标,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土壤肥力的指标权重,构建隶属函数模型,以模糊数学中的加乘法为原理,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利用ArcGIS软件联合土壤肥力理化数据进行空间特异性分析,采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空间插值完成表面分析,获得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地土壤肥力各项指标等级及综合肥力指数等级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地土壤肥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氮及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磷、钾含量适宜,各项肥力指标及综合肥力指数等级的空间分布除与相应的土壤质地有关外,更多的是受到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尤其在人口密集区、经济行政中心区的园林绿地,土壤肥力表现出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中部地区土壤肥力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南岛中部地区(尤其是五指山市周边山区)的土壤的含水量、酸碱度、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等几个基本的土壤肥力指标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此地区土壤不缺水、偏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磷钾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对8个威宁短柱油茶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果实产量和种仁含油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林地土壤肥力对油茶产量和种仁含油率的影响,为威宁短柱油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标准”,威宁短柱油茶林地土壤有机质和氮平均含量极高,全磷、全钾、速效钾平均含量中等,碱解氮平均含量低,而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极低。8个样地中土壤肥力Ⅱ(良)样地1个,土壤肥力Ⅲ(一般)样地1个,土壤肥力Ⅳ(差)样地2个,土壤肥力V(极差)样地4个。土壤肥力指标与油茶产量灰关联度为0.592~0.801,与种仁含油率灰关联度为0.505~0.722;其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对油茶产量影响较大,速效钾对种仁含油率影响较大。可见,威宁短柱油茶林地土壤肥力普遍较低,土壤肥力严重影响了油茶产量,但对种仁含油率影响较小,应根据油茶林地本底营养和需肥特性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才有助于油茶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描述煤矿沉陷区复垦土壤的肥力特征及肥力水平等级,以安徽省淮南市潘一矿复垦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容重、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全钾、全磷、全氮、脲酶、磷酸酶和微生物总数等12项指标作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这些指标涵盖了土壤化学肥力质量、物理肥力质量和生物肥力质量三个方面,运用单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复垦土壤肥力特征及水平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分析法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以碱性为主,容重呈偏紧及以上水平。对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肥力分级标准分析,有机质含量水平呈4级较缺乏及以下水平。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总体上呈3级中等水平,碱解氮和全磷含量总体上呈5级缺乏水平。全氮含量水平总体上呈1级丰富水平,全钾含量水平总体上呈2级较丰富水平。主成分分析法评价表明复垦区表层土壤肥力等级以中等肥力水平的3等地为主,空间分布特征呈面状和带状分布。研究区西侧沿省道方向0~20cm土层肥力等级4级较低,呈块状分布。肥力等级较高的3级点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南角煤矸石山附近。淮南市潘一矿采煤沉陷复垦治理后的土壤肥力整体呈3级中等偏下水平,氮、磷、钾素和有机质是复垦区土壤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容重是肥力提升的限制因子。建议利用煤矸石风化物质地松散和有机质、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丰富的特点,考虑对其进行改性去除盐分等污染物后,制备改良剂用于改善复垦区土壤肥力状况。另外,也可以考虑用堆肥和绿肥技术来快速提升复垦区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科学管理城市行道树健康和促进行道树精确施肥,提升城市不同区域的行道树土壤质量,保证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方法】以上海市16个行政区136条道路的行道树土壤为对象,测定土壤容重、pH以及主要养分含量等指标,结合单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法和GIS空间分布研究等方法对行道树土壤肥力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上海市行道树土壤多为粉砂壤土,土壤平均容重大且pH普遍较高。除速效钾外,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等主要养分含量偏低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行道树土壤有效钙含量普遍远高于上海市绿化种植标准最高水平。研究区行道树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低,空间分布整体表现出中间低、周边高的趋势。土壤肥力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硫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和有效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上海市行道树土壤综合肥力普遍较低,各区域土壤肥力差异显著且关联不明显,土壤肥力分布的随机性较强。行道树土壤管理和改良需要结合空间分布特征,因地制宜地采取降低土壤pH、增加有机质等措施提高城市行道树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土壤有机质形成与来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于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来源于植物残体的生物分解,然而对于其形成过程中组成的变化却并不清楚.本文综述了关于土壤有机质中微生物来源与植物来源组分的贡献及其相对比例的研究,明确了微生物过程对于有机质形成的重要贡献,同时,进一步阐述了不同微生物种群碳分配特征及其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进而影响土壤碳循环,以期提高对土壤有机质微生物过程方面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华北落叶松群落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华北落叶松群落与土壤肥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均先增加后减少;同时随着森林的演替,土壤表层的速效磷、速效氮、全氮、有机质的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人为干扰会改变土壤肥力状况,进而影响华北落叶松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三峡库区重庆市巫山县典型坡改梯地为例,经过土样采集、实验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从土地利用方式、坡改梯年限两方面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研究区的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下级水平;有机质和养分全量在土壤中比较稳定,速效养分的变异程度较大。除了全钾以外,其余各项评价指标均与有机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肥力质量综合评价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荒地、菜地、林地、粮田、果园;随着坡改梯时间的增加,土壤肥力质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不呈现明显的规律性。研究认为当地土壤肥力的数量化综合评价研究起步较晚,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得到石墨炉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佳消解温度为220℃,消解时间为10 min﹒石墨炉加热法和油浴加热法进行对比研究,2种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6%和1.70%,说明石墨炉加热法精密度优于油浴加热法﹒在最优条件下测定5种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含量,平行测定5次,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0.91%.  相似文献   

20.
《河南科学》2017,(9):1439-1444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为延边州)为研究区,对该研究区8个县市农田土壤的6项指标(pH、全氮、有机质、碱性氮、有效磷、速效钾)进行测定,并建立综合指数评价法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延边州农田土壤肥力指标含量数据空间分布不均,各县市指标含量差异较大;2)延边州各指标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同时,限制延边州土壤肥力质量的指标主要为总氮、pH和有效磷;3)延边州农田综合肥力等级为2级,延吉市IFI值(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最大,龙井市IFI值最小.本研究为延边州农田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养分的均衡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