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闰章为清初著名诗人,不仪有清新优美的田园、农事诗歌,充满农村乡土气息,韵味悠长,而其诗集中也还有许多描摹自然山水的诗歌,于山水诗中寄托着自己的山水情怀。这些优美的山水诗,犹如一幅幅逸笔草草,气韵生动,不求形似,自娱其神的泼墨淡染的文人山水画。而其山水诗歌亦具有求其气韵,不求形似雕琢;情景交融;清新简朴,婉转悠扬,灵秀隽美的艺术风貌和丰富而悠然不尽的情蕴。  相似文献   

2.
元四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融合笔墨的写意精神,通过对物象描绘表达画家的主观心绪,忽略物象的形似而重神似,逐渐形成了尚逸、尚意的山水画风。文人画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追求“脱俗”和“自娱”的美学思想体现了文人画家之“隐”与山水画之“逸”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触类旁通的课堂"旁逸"可以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他们的有意注意,有助于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推动教学进程,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旁逸"的启发性要求教师把握展开的时机;"旁逸"的融合性要求教师精选展开的教材;"旁逸"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讲究展开的分寸。  相似文献   

4.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名满天下,而他的山水画亦别开生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八大的山水作品画风清雅冷逸,笔墨疏简淡宕,苍茫孤寂,荒率粗疏,融米氏、马夏之空灵天趣,具云林、渐江之冷逸风骨。八大的山水笔笔从心坎流出,犹如一首抒情诗,抒写着他的性灵,印证着他的人生,寄寓着他的理想。空灵,是八大山水的风貌,冷逸,是八大山水的风骨,空灵冷逸构成了八大山水画震撼人心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中,苏州市吴中区提出了"打造吴中新城、做美太湖山水"的发展战略,全力唱响"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对环太湖山水人文资源进行精雕细琢,深度挖掘山水资源潜力和吴地文化内涵,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培育独特的文化旅游产业,探索一务适合苏州吴中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山水纯全集>是宋韩拙论述山水画理论的著作.长期以来理论界认为此书抄袭前人之说太多而无任何学术价值.但笔者认为韩拙在山水画的学习观方面见解独特,其采纳百家之长,弃其糟粕以及坚持"求古法、写真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值得后人借鉴.同时批判了韩拙"凡学画者先执一家之体法,学之成就,方可变易为己格"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安百里1931年1月生于山东日照,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他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一个崇尚内美,锐意创新且成就出众的山水大家。他研究师法黄宾虹山水画艺术三十多年,经过三次较大的突破的飞跃,不断超越自我,最后终成正果,形成自己"苍润浑厚,松灵秀逸"的艺术风格,成为全国闻名的山水画大家。其晚年作品更加应心随意,似已进入超凡脱俗的化境。  相似文献   

8.
王强 《科技资讯》2008,(15):122-122
山水园林城市是"山水城市"和"园林城市"的有机融合,是山、水、城、林的科学结合,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城市形象的高度优化,它是当今世界"生态城市"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时代与经济发展加快,各地掀起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高潮。2007年11月,"晋升省级园林城市"的喜讯传遍本溪,从昔日污染严重城市变成省级园林城市,本溪市民亲历和见证了整个过程。本文以本溪市为例,对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活>周刊(1925.10-1933.12)是民国时期邹韬奋主编的一份著名杂志.对于<生活>周刊,邹韬奋倾注了其全部心血和智慧,充分融入了其独立人格精神.这一独立人格精神在其<生活>周刊报刊活动中凝结成为他的"报格"思想.言论自由、精神独立是"报格"的核心内涵;立于民众立场、维护民众利益是"报格"的立足点与动力源泉;经济自立是"报格"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邹韬奋的"报格"思想及其实践对<生活>周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历代广西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文化交流语境下旅桂文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和推动,旅桂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山水文学的兴起和兴盛,历代旅桂文人的创作几乎都离不开山水文学,借助桂林山水美景构成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山水文学创作模式,不仅更好宣传和传播桂林山水的自然美与人文美,留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传颂的佳句,而且奠定了旅桂文人创作在广西文学及其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水花园城市是中西合璧的城市理想。镇江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应该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并以此为契机,创建国际花园城市。  相似文献   

12.
"山水城市"与小城镇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悦 《工程与建设》2011,25(1):33-35
文章对"山水城市"产生的背景、概念、理论要点等进行了简要的概括.针对当代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山水城市"的理念,总结出了小城镇建设"山水城市"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语言学派对"格"概念有不同的解读,如"词形格""语义格""句法格"等.在格形态缺乏的汉语和英语中,介词都具有格标记的功能.在SOV语序的语言中,格标记具有分化施受歧义的作用.结合藏缅族语言,我们尝试分析了主宾格标记的不对称,进而建立了"主格标记蕴涵宾格标记"这一蕴涵共性.  相似文献   

14.
在格上定义了二元运算"—",得到一些运算性质,通过给出分散完备格的概念与性质,得出分散完备格与关于"-"运算满足分配律的格的等价性的刻画,最后,并在格矩阵上也定义了二元运算"—",从而得到相关性质与结论.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乡村绿道发展的背景及重要意义,并以自贡釜溪河乡村绿道规划为例,分析了釜溪河乡村绿道规划的机遇、挑战及目标,从3个方面提出了乡村绿道景观规划策略:1生态策略——基于土地敏感性分析的土地适宜性建设格局构建;2产业发展策略——"乡村庄园+产业景观"的开发模式;3景观策略——突出"千年盐道精山水,情归乡愁在釜溪"的山水田园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宗炳《画山水序》的审美精神是迷醉和玄思的完美融合。迷醉是指宗炳对山水之"形"和山水之"色"的快乐体验和深情眷恋,沉思是指宗炳对山水之"形"和山水之"色"的快乐体验和深情眷恋中绽放着哲学般的玄思。这种玄思中有沉醉,沉醉中有玄思的审美体验,不同于我们所说的狂喜或心醉神迷的巅峰审美体验,可以说是一种冷静的快乐。这是中国山水画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审美特色。冷静的快乐虽然缺乏热烈、销魂的短暂震撼,但是它却拥有一种深沉而丰满的情致之乐。  相似文献   

17.
方元 《安徽科技》2006,(7):24-25
"十一五"时期是铜陵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立足于打造"中国生态山水铜都",走出一条扩展、扶植、植入并举的"产业强市"新模式,即扩展以铜精深加工为龙头的特色产业层次、扶植电子基础材料和新型建材产业、植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装备制造、物流等新兴产业,优化工业布局,打造"中国生态山水铜都",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铜陵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把铜陵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8.
南阳市旅游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南阳市旅游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市"城市-旅游一体化"、"培育综合吸引力"、"文化强心、山水带面"、"城河互动、内外驱动"、"提升服务、强化集散"的旅游发展战略,确立了"一心、一带、两圈"的旅游空间布局及其发展思路,旨在指导南阳市区旅游业科学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诗歌描摹的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山水园林、南亩躬耕、书琴吟咏、饮酒闲居等诸多田园意象似乎皆饱含着诗人的生命心语的真情表白.观乎陶诗虽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儒、道、释三教哲思的文化观照且蕴藉着孔、老、佛的学说兼修的思想特质,然则实质上却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达求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生命超越、辩证扬弃、性灵升华并建构了匠心独运的人生化、艺术化、审美化、愉悦化的"南山人格"模式的审美妙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破坏、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以及对山水城市绿道的诉求,从山水城市理论发展研究出发,剖析山水城市的本质内涵,进而总结出中心城区山水城市绿道构建的影响要素与特征,提出了山水视角下中心城区绿道网构建的策略架构,并以典型的山水城市洛阳市为例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