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萨义德在《东方学》中对以英、法为代表的东方学进行了解构,他的分析紧紧围绕构成东方学最具代表性的三类文本展开:一是文学作品和游记,二是语言学、东方学等社会科学文本,三是政治演说,通过揭示它们的人为建构性,来破解东方学的伪真实面目。文章旨在分析他对以上三类文本的解构策略,来厘清东方学之实质和萨义德批评的解构风格。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批评家。在他漫长而丰富的现代文学批评中究竞形成了怎样的批评范式,研究者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庸俗社会学的批评,过时了,有的在首肯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所带来的史识和气度的同时,又批评茅盾缺乏审美批评,缺少艺术感受力与想象力。本文从茅盾作为批评家的实际和他的批评文本的实际出发,认为茅盾的现代文学批评是兼及审美批评的社会历史批评,能把社会历史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把理性与感性,宏观与微观,深入与浅出,严实与空灵相结合,从而使他的批评既具史识和气度,又不乏审美的真切、机敏与细腻,成为现代文学批评中稳健有力、别具一格的批评范式。  相似文献   

3.
文学评论家、学者王建中先生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批评理念,宽阔而富有特色的批评视野,以及贴切、平实、和谐的批评风格等方面,确立了"建中文论""学院派"文学批评的立场、原则和方法。其文学批评虽然总体上属于传统的学院派批评,即基本上以社会历史—审美批评为主要方法,但他的批评理念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而动,始终以文本为对象主体,适时地接受和吸纳新思潮、新方法,努力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建立文学批评的有效性。显示出一个资深批评家、学者历经几十年所建构的丰富的批评空间和所彰显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詹姆逊从“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出发,反对俄国形式主义一脉所谓“纯文学”批评;批评对象从文学文本日益拓展到广义的文化文本,最终走向了文化批评。在文化批评日益兴起的背景下,詹姆逊从文学到文化的批评之路为众多纯文学研究者转向文化批评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翻译批评是对跨文化和跨越历史的翻译活动的有效思考和科学评价,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的共生共长的关系迫切要求翻译活动必须有一套系统性、理论性的翻译批评模式与之匹配.研究翻译批评模式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坚持翻译批评模式在实现解读还原和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兼顾文化批评,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翻译批评的模式被广泛应用,同时,翻译批评模式必须以文本类型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批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本意义角度入手,探讨了文本意义阐释范式与文学翻译批评之间的关系,并在对话理论的基础上指出阐释的合理性才是文学翻译批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本细读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一个方法论,提倡对文本从词藻、修辞、结构、叙事作多方位的体察和辩别,以澄清对原文本的创作及文体主旨的理解和欣赏,这一方法在评价翻译作品时同样具有建构价值。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细读注重内部研究,而翻译批评的文本细读重在外部关联研究,不管是文学批评还是翻译批评,文本细读都不失为一种必经的恒久之路。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与结构主义、符号学、文学批评和批评语言学相结合.覆盖面十分广阔.Genette提出了跨文本性,互文性成为五种跨文本性的其中一个类型.本文从垂直互文性的角度,依据Genette的划分的五种琦文本性类型,分析新闻语篇的跨文本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传习录》可以进行多种解读,王阳明在书中对“经”的阐释,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以“心学”为核心的伦理批评。结合《传习录》的文本具体分析后可以发现,王阳明采取的策略:以从“心学”入手的伦理评价作为解读策略,以经书为本、心学为体作为言说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对欧美文学的研究相继经历了意识形态批评、审美批评,以及关注文本的形式批评等大体三个阶段。相比较而言意识形态批评已经过时,形式批评才刚刚起步,而审美批评最终使欧美文学研究回归到了文学的本体性研究和主体性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了政治对文学研究的干扰,但是,由于美学崛起于近代启蒙运动时期,因此,美学更多关注于对人的启蒙和对理性的张扬,这样,对文学的美学批评研究也就逐渐演变成了对思想史的研究,进而变成了对于人道主义演进史的研究,因而审美批评研究再一次以回归文学的名义远离了文学本身。同时,建立在感官基础上的审美愉悦在商业大潮下很容易蜕变为满足欲望需要的生理快感。审丑虽然也兴起于近代,但是与美学以理性主义哲学作为基础不同,它的哲学基础则是非理性主义,因此审丑批评研究从而把被理性主义所忽略的非理性和超理性现象引入到艺术研究范围。审丑批评打破了所谓艺术就是美、美就是理性偏狭思维模式,为更好地和更深入地揭开文学之所以为艺术的内在秘密,成为可能。从而也就大大拓宽了对欧美文学本身的研究界限。审丑批评是对审美批评研究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1.
《伤逝》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著名小说,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各种方法的批评研究,其中,《借鉴与超越——<伤逝>与<玩偶之家>的比较》使用的是比较批评,而《<伤逝):无意识性别叙事话语》则使用的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批评文本进行批评,以此来对比较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这两种批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究归纳了新世纪小说批评文体,认为主持人、作家、评论家、读者共处一个半虚拟空间的互动行为,不仅使批评者身份多元化,也使批评文本鲜活多趣。这种批评氛围,使新世纪小说批评文体主要呈现五种模式:连载式批评、美文式批评、档案式批评、窗口式批评、论文式批评。  相似文献   

13.
霍米·巴巴的杂交性理论要解决的是萨义德理论中的能动性缺失问题。他把拉康对确定自我身份的解构运用于殖民主义语境中,从而解构了自我与他者,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反抗的能动性提供了一条解决思路。在他的批评中,殖民主义文本中显示的不是殖民者对权力的完全占有,而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人徒劳的重复和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呓语。巴巴杂交性的理论资源虽然很多,但却是拉康让他的杂交性理论获得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交际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方式,应当同批评联系起来研究.在交际中,人们从善意的批评和带刺的批评这两个角度运用交际幽默来实现其批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对贺绿汀的批判,表面上看是属于"吕贺之争"的又一阶段,但在其背后却有着特定的历史政治背景。从现在来看,《论音乐的创作与批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我国当代的一篇经典性音乐评论,文中针对解放初期音乐创作和批评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说出了很多音乐理论家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提出了很多实际的建议,这些建议深刻而具有高瞻远瞩性。  相似文献   

16.
本事批评是时间上的历史哲学批评范式,亦是空间中人类本体生存方式.鲁迅本事批评"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断裂,致使鲁迅时间汰变"感旧",空间侧身"碰壁",从而铸就了一个特异的文化诗学存在.鲁迅本事批评观念不仅成就了鲁迅生存论的特异诗学,而且还典出了"故事新编"的文本诗学.  相似文献   

17.
外媒新闻语篇中隐藏着各种权利和意识形态意义。本文从文本、话语实践过程、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对《纽约时报》关于"中俄否决安理会对叙利亚制裁议案"的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对外媒新闻的批评意识,增强读者的语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乡村耕耘者:贺享雍研究>是在当今文艺批评缺席的现状下,对健康、正常的文艺批评的积极实践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四川批评家较为良好的批评意识:对于批评对象的客观意识,对于作品的文本分析意识,以及对于作品的文化阐释意识.  相似文献   

19.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在英语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来自尼日利亚的阿切比却尖锐地批评了这部小说,其观点引起了巨大争议.透过阿切比的批评策略,可以追问他的批评作为后殖民批评文本的深刻政治意图,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论述了批评及设计批评,然后重点从设计批评的功能、实现途径和批判尺度与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步说明设计批评在设计活动中的重要性。本文对设计批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引证设计批评在当代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是中国当代设计的需要,也是我们历史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