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罗马法作为世界法制文明宝库中一份最珍贵的遗产,其中蕴涵的法律精神,是世界法律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思想和学说之一。通过对有关罗马法精神的著述及其中学说的评析,深化对罗马法精神,尤其是其包含的私法精神的认识,以图从中寻求可资为世界各国法治现代化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会与教会法对罗马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法律在西方社会中是不可分的。基督教会与教会法对罗马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而事实上罗马法同教会法是互动的两个法律体系。这里主要讨论在历史上两个主要的时期:早期并存时期及罗马法复兴时期,基督教会以及教会法对罗马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罗马法的法律人格是罗马法主体制度的核心,对罗马法的法律人格理论的研究有利于理解民法中的主体制度,并能对我们今日的民事立法活动提供有益的经验,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对罗马法的法律人格理论对罗马实证法影响进行研究。罗马法的法律人格理论对罗马实证法的影响是:罗马法带有"权利"的烙印,罗马法上的人是法律上的抽象人,家父权成为罗马法的重要制度,法律人格可以继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对罗马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对罗马法的本质分析入手,论述了罗马法的私有财产制度和在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价值,对于推动我国民法理论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罗马法是世界法律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体系之一,他对私有制社会简单商品经济的一切本质关系均作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不仅对我国近代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现代法治现代化建设也产生了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法律经济学的观点出发,通过对优士丁尼罗马法的特点及其产生条件的分析,说明了法律制度建设与诸种社会政治条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罗马法的制订和实施经验对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7.
法治蕴涵着一个民族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一国的法律只有与该民族的伦理精神相一致,才能获得社会普遍的道德支持,从而得到有效实施。在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体现法治所内涵的伦理诉求,制定良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并培育民众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8.
大陆法系起源于古代罗马法,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使她成为了内涵最为深厚、影响最为广泛的法律传统之一。现代中国的法律制度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从法律分类的角度研究大陆法系的形成、发展轨迹,从各部门法的产生及其职能分工、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与交融等方面深入剖析大陆法系的体系建构,探索其法制精神及价值理念,对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法制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普通法在在罗马法复兴时期已经相当完善,法律统一且影响广泛;兼之英国人性格保守,注重实用;英国法学家培养机制与欧洲大陆注重理论大相径庭,受到罗马法复兴的影响微乎其微,最终独立发展,形成了今日与罗马法系分庭抗礼的英美法系。  相似文献   

10.
苏格兰是英国的一部分,然而其法律一直被定义为大陆法系,而在现代,苏格兰越来越多地继受英美法的影响,从而又被法学界定义为混合法系。而苏格兰得以保持自己独特的法律传统的重要原因在于:苏格兰法参与了罗马法的继受。不过苏格兰对罗马法的继受仍停留在一般原则的层面,罗马法仍然是作为补救措施而在苏格兰适用的。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秉持的人文关怀是民法的最高价值理念。人文精神的历史变迁使民法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人文精神对民法发展的阶段性影响,有利于深入把握民法的时代特征,从而使人在价值和制度层面上不断被考虑和关怀。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认为,法的基础是理性,在此意义上,黑格尔对历史法学派提出了批判,认为其"民族精神"无法体现普遍理性,孤立的历史事实背后实际上仍是理性精神在起作用。在黑格尔法哲学中,理性一方面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意味着自由;普遍理性并不否定个体自由。正确理解普遍理性与民族传统的关系,对于正确看待当前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争论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资本主义取得如此成就的关键因素在于具有内在合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支撑,而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观点对于中国的城市化有借鉴作用。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发展需要有城市精神来引导,其中城市法治正是现代城市精神的深层底蕴。城市精神在现代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根本社会意义,就在于通过城市法治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风俗和道德,构建一个理性自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4.
法律人是法治建设和社会精神的核心智力因素.西方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其伦理品格决定了法治理想的成败.目前经济利益趋势的功利倾向,正在持续侵染法律圣地.欲求正义之维护,必伸法律人伦理.法律人伦理必源于法学之教育,时代和历史之需,不仅是为提倡.  相似文献   

15.
自然山水不仅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家园,更是心灵的栖居地和精神家园。旅游文学通过自然山水的描绘负载着儒家的"君子比德"精神、进取精神、忧患精神,这些积极入世精神是中国世世代代人们灵魂的核心。儒家精神像永不熄灭的火炬,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引导、鼓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全部的生命力量与热情,去直面人生,参与现实,不懈求索,直到心灵世界的诗意栖居。旅游文学应充分展现出儒家对个人在社会群体、民族国家中作出的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16.
法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作为人定规范不能也不应当被信仰,人们所要信仰的应当是法律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法律精神。法律的实施、法治的实现是需要人们信仰法律,这种观点恰恰是一种颠倒。不是因为要实现法治而要求人们去信仰法律,而是要去信仰符合理性要求的制定法,从而在内心形成一种价值的趋同,不自觉地实现了法治。对法的信仰,能够促进人定法律规范向公平正义的“法”的接近;对法律的信仰,有利于对法的信仰的形成。普法教育是法的信仰形成的基本途径;以权利为本位、以自由为最终目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是基础;完善的经济体制、文明的政治制度和良好的法律制度是法治观念树立、“法”的信仰形成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法治理念是推动社会法治化进程,保证依法治国的精神动力,是人们对法治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整体把握而形成的一系列理性的基本观念,是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和对法律价值的解读而形成的一种认知模式。文章认为,通过完善立法、推进公平司法、依法行政以及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从而提升整个西藏社会的法治理念,构建平安和谐的西藏。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善意取得制度与刑事赃物追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准确把握《物权法》及相关法律、司法解释关于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立法精神,解决物权法善意取得制度与刑事赃物追缴的刑民交叉和冲突问题,就必须结合国外赃物善意取得制度以及相关案例全面追溯、梳理我国对于刑事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有关立法实践及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正义从未呼唤任何人揭露自己的罪行”是古罗马法中象征自然正义且被认为包含“沉默权”之要义的司法原则。然而。任何理性的思考都会深明“最危险的‘真理’即是那被稍加歪曲的真理”这经世格言的真谛。本文试图全面洞悉有关沉默权的观点与论说,并力图重新量令世之体,裁沉默之权。以求应令世建设法治政府之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