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1979年起,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陷入了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面对这一危机,美国和英国等政府都在用紧缩货币供应量(又称货币流通量)的办法,抑制通货膨胀,企图以此来摆脱厄运。什么叫货币流通量?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买卖都通过货币来交换。因此一个国家要使其经济运转就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具体说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成果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的表现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必然爆发经济危机。如此说来,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中国,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即社会主义的中国不会产生,也无需防范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3.
楔子黄金是一种贵金属。它的自然属性——比值高,耐久、不易损坏,在空气中不氧化,除王水外不溶解于其他酸类,这一切使它成为货币的天然材料。金和银一样,“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金子专门反射出最强烈的色彩——红色,而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因此,黄金的美学属性又使它成为满足奢侈、装饰、华丽、炫耀等需要的天然材料。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以来,求金欲就产生了。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展,货币的权力日益增大,拜金主义也流行于世。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黄金成了财富的化身,致富欲望的对象和源泉,剥削阶级追逐财富、剥削劳动者的工具。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可以转化为剥削雇佣劳动的资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货币拥有莫大的社会权力。正如哥伦布所颂扬的:“金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生产劳动的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产物,剩余价值,只有通过跟生产劳动相交换才能创造出来。”为要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论证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和积累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主义本身矛盾的发展,把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性劳动与大多要靠剩余价值来维持的生产性劳动加以区分,自然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岳蕾 《科技信息》2009,(5):150-150,160
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所以,社会主义废止了市场经济,消灭了商品和货币,实行产品分配的制度。然而十月革命后的实践证明,无产阶级国家仍然要靠发展市场经济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为此,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概念,解决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开辟了现实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是当今金融经济自由化条件下,尤其是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理论界和政府阶层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金融危机理论通常被认为起源于克鲁格曼的第一代模型,事实上,早在19世纪中后期,针对资本主义全球扩张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经济与金融危机,马克思就对金融危机的生成、扩散与防范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并在其劳动价值论和商品与货币关系理论即货币信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金融危机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从社会生产方式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本质—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也得到调整,即剩余价值的分配主体多元化,然而,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性。进入21世纪,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分配制度仍有其说服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16世纪的中国农民有两种生活方式:传统型的小农经济深受赋役剥削,贫困破产至流离失所,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严重的流民问题;商业化的农业经济则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导致了生产集约化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农村雇佣劳动力,产生了农业资本主义萌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于价值形式的分析,作了十分精彩的分析,由于缺少《资本论》中"交换价值——价值"、"x量商品A等于y量商品B"、"商品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三个质点,《1844年手稿》时期,马克思关于交换价值、价值以及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等等的分析还不是很明确,但已经天才地洞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现象同货币制度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十月革命,列宁在思想上还一直认为向社会主义的过度要动用国家的权力干予经济生活,要用国家资本主义没收中小资本,实行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列宁还把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论述: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单一的公有制;有计划的生产劳动;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商品货币关系;迅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等,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优点。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由于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列宁在1918年春,就采取了强硬措施,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6月,把三千多个大工业和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在企业中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农民要将全部余粮按国家价格交给国家。否则,要没收全部财产,甚至逮捕法办;在流通领域,禁止私人买卖,由国家统一控制,同时,还实行部分供给制,强制居民义务劳动,实行  相似文献   

11.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地提高,物质世界丰富多彩,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愈加贫乏.异化问题不仅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为进一步了解这样的现状,需要再次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赫斯作为与青年马克思并步前行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货币异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遥相呼应,是进一步理解马克思思想的理论拓展.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与赫斯的货币异化理论进行比较,在分析两者的共性与差异的基础上,可以深化对异化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异化在萨特和马克思的哲学中都是一个重要概念.萨特受马克思主义的吸引,把存在主义导入马克思主义,开创了现在西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先导,但是萨特的异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根本上讲还是有区别的.本文的目的就是从异化的概念、产生异化的根源和克服异化的途径上阐明两者的区别.萨特把异化的产生归于匮乏,匮乏是永恒的,是始终伴随人类社会的.而马克思则认为异化是劳动的结果作为一种异己的对象同劳动者相对立的过程,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私有制,从而指明了消除异化的途径,即大力发展生产力,废除私有制,消灭异化劳动,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  相似文献   

13.
异化劳动能否创造美?这是近几年来美学界热烈争论的一个题目。大致说来,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异化劳动只能破坏美,而不能创造美。这一种意见的权威代表,就是蔡仪同志。他在《马克思究竟怎样论美》一文中说:“由于私有制,劳动者与劳动产品是疏远化了的,是矛盾的,和劳动对象的自然是敌对的。”并认为承认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那是“对于剥削和剥削  相似文献   

14.
怎样认识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应当认真地把它搞清楚。匡萃坚同志在《马克思和“不断革命论”》一文(载《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中说:“把‘不断革命论’当成马克思的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学说发展史上的一个惊人的误会。”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看一看实际情况究竟怎样。一、“这种社会主义”不能指社会主义制度吗?马克思曾经指出:“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从自然界生成的历史,人通过劳动实现和确证自己“自由自觉”的本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出现,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人的劳动、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全面异化。但在这种否定形式的发展中,又创造了和包含着积极的成果。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后一个对抗形式。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于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以此标地志真正人类社会的开始。在共产主义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才能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长期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人来源于自然又离不开自然,人在生产生活的劳动过程中又在不断地改造着自然。随着资本主义分工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出现,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异化,出现了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的表现。劳动是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异化劳动使得人与自然相异化,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生态后果。这就需要消除异化劳动,减轻异化劳动对自然造成的伤害,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向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如所周知,在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里,是少数人统治着多数人的。由劳动人民构成的基本人民群众遭受着资本家、地主和商人的无情的剥削。单靠使用暴力,统治阶级当然是不能使人民驯服的,因此,他们便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影响群众。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艺术、文学和科学照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剥削者利用精神武器力图在思想上腐蚀被奴役的人民。宗教正是一种在思想上为剥削行为作辩护的手段。宗教为资本主义的一切醜事:剥削、殖民压迫、侵略和掠夺战争作辩护,因此它是帝国主义者的可靠支柱。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的教会乃是资产阶级手中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蒋琦 《科技信息》2009,(10):40-41
资本主义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形成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达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国际分工。马克思不仅从生产力方面科学地分析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性,而且从生产关系方面提示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性质和特征。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强制和剥削性质的理论,我国作为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在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中存在着相互需要、相互依存,促进双方经济发展的内容。调整和优化出口产业与产品结构,主要依据我国的供给结构和国际需求结构,即既要从我国所具备的生产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出发,又要考虑到国际市场的需求及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代名词。社会所有制是其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权失去政治性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但是,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如何解决供需分配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动力问题?如何防止公权滥用?是其留下的制度设计难题。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中,马克思把劳动过程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来考察,撇开了它的各种历史形式,得出了所有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的结论。在第十四章中,马克思把劳动过程摆在资本主义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指出:“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物质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