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郑毅 《科技信息》2009,(20):108-108
英语广告语言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词汇特色和修辞特色,这些特色体现了英语广告语言的独特语言魅力,使广告英语成为语言艺术魅力与商业推销的有机结合体。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现代社会,广告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已逐渐从普通语言家族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应用性语言。它同文学语言、科技语言或书面语言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一般来说广告英语具备新颖、多样、生动和形象的特点。本文作者从广告英语的词汇特色、句式特色、修辞特色三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广告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作为英文广告重要组成部分的语言文字——广告英语,不仅保留了英语的基本特色,同时也吸纳了各国广告用词的优点,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好的广告用语必须易读、易懂、易记、易上口,才能在公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主要从句法、词法、修辞等方面阐述了广告英语的独特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4.
英语广告语言作为现代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这些特色体现了英语广告语言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使英语广告语言在文化交际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英语广告语言和文化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主要分两部分论证:从思维模式、文化心理等方面,论证了文化对英语广告语言的深刻影响,同时,又从思想观念、消费观念、教育功能等三方面论证了英语广告语言对文化的反作用。由此反映了英语广告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是相互交融的,文化促进了英语广告语言的发展,广告语言又宣传了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作为一种宣传和传播信息模式,广告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它不仅只是一种说服顾客进行消费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已逐渐成为社会交流的必须手段之一。英语广告语言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词汇特色和修辞特色,这些特色体现了英语广告语言的独特语言魅力,使广告英语成为语言艺术魅力与商业推销的有机结合体。  相似文献   

6.
许雁萍 《科技信息》2010,(18):141-141
广告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广告语言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词汇特色和修辞特色。本文主要分析广告语言在修辞方面的特点。广告语言常利用比喻、拟人、双关、押韵等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也体现了英语广告语言的独特语言魅力,使广告英语成为语言艺术魅力与商业推销的有机结合体。  相似文献   

7.
广告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多彩侧面。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文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体风格。从语义、句法和语音三个方面对广告英语常用修辞格及其艺术效果进行初步的探讨,可发现修辞格的运用是实现广告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使广告语言不仅具有说服力,而且优美、幽默、生动形象,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展现英语广告的风格与神韵。因此,了解广告英语的修辞特色并能善加利用将对产品的宣传与销售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广告是国际商业活动中的营销策略之一,是现代社会商业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交流手段。广告无时无处不影响着我们。现代的报纸约有三分之一的版面都用来刊登广告。如果想把英文广告翻译好,就很有必要了解广告的一些特点。该文从词法、句法及修辞手法三方面介绍了英语广告的语言特色,并通过实例阐述了常用的几种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9.
文中对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着重探讨了广告英语的结构及其写作特点、语言特征、用词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总结英语广告标题的语言特色入手,通过欣赏精彩的英语广告标题,介绍英语的简洁表达手法,提高大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及资料考证,对贵州列当科、车前科、忍冬科、川续断科、葫芦科、桔梗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及拉丁学名等进行考证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贵州现有列当科药用植物5种,车前科4种,忍冬科46种8变种2亚种1变型,川续断科3种,葫芦科51种7变种,桔梗科33种3变种2亚种,其中1种为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属和种,6种为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种,27种1变种1亚种1变型为贵州药用新资源。  相似文献   

12.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实施30年来,在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保障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立法工作的深入,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条例》在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修订《条例》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支撑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攀枝花、承德和朝阳等地钒钛磁铁矿的工艺矿物学进行研究,同时依据铁精矿、钛精矿的现货价格和理论选矿指标对矿石的价值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承德和朝阳钒钛磁铁矿中MFe品位分别为13.26%,12.84%和1.15%;TiO2的品位分别为10.98%,4.53%和2.02%;V2O5的品位分别为0.22%,0.23%和0.055%.各个矿产地钒钛磁铁矿中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的矿物含量、矿物成分有显著差别;攀枝花、承德和朝阳铁精矿中TFe品位分别为59.21%,66.46%和55.74%;TiO2品位分别为12.35%,4.87%和16.42%;V2O5品位分别为0.928%,1.142%和2.07%;攀枝花矿石价值最高,其次是承德,朝阳最低.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变迁与社会变革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由来、课程内涵与教育体系展开探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艺术设计的商业属性与人才培养模式上厚基础、淡化专业的适应性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的变化;新世纪对艺术设计专业前瞻性的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植物与土壤之间相互反馈的格局、过程与机制,不但是决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养分循环角度剖析“植物-土壤”间的反馈效应,探明相互反馈在空间尺度(根面、根际、种类、生态系统以及区域等)与时间尺度(秒至千年)上的级联效应及其变化格局;阐明根际、植物种类、生态系统及区域地理等水平上“植物-土壤”的相互反馈机制,重点揭示根系分泌、共生、生长及代谢的根际界面过程对植物水分/养分吸收与土壤物理学修饰的调控机制,剖析“植物种类-凋落物化学-土壤生物-土壤有机质”相互作用对地上-地下养分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运用“上行-下行控制理论及腐屑食物网模型”揭示地上-地下生物群落交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以及土壤地质演变(岩石风化模式、土壤形成模式及土壤养分格局的变化)与区域植被演替(优势种更替及植被分布模式、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格局等的变化)相互反馈的过程与机制;从“植物-土壤”相互反馈的理论视角,分析生态退化与恢复、外来物种生态入侵、大气氮沉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以及植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生态问题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揭示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相互反馈的生态学过程,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与机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果蔬保鲜产业化存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性难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根据不同果蔬的生物学特性,开创了果蔬保鲜新途径,研发出新的果蔬保鲜剂,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果蔬综合保鲜技术体系,为减少我国南方特色果蔬采后损耗做出了贡献。本文综述了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我国果蔬贮运保鲜技术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宁德三沙湾内鲈门港湾顶霍童溪和七都溪入海口之间的潮滩(实际为潮汐汊道)围填为例,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并应用数值模型、潮汐汊道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预测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具体为:河口围填后相当于河流近口段、河口段、口外海滨段相应地向海延伸,必然会引起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并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在这种自动调整过程中,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包括河口地形地貌改变而导致径流和潮流动力条件变化进而引起滩槽冲淤变化、河流入海流路变化而导致流域排洪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河流入海流路冲刷对跨海大桥桥墩或其它构筑物稳定性的影响、湿地占用导致底栖生物破坏和生物生境缩小进而导致生物群落改变和渔业资源受损、以及河口景观改变等.建议河口潮滩湿地围填应综合考虑河口的水文条件、防洪措施、环境容量以及围填后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作用范围、维护岸滩和已建构筑物稳定以及维持航道水深的工程量和成本、围填护岸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相适宜程度等,并综合权衡损益.  相似文献   

18.
 对苏铁属的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波温铁属的细齿波温铁(Bowenia serrulata)、双子铁属的双子铁(Dioon edule)叶的羽片,大泽米铁属长刺大泽米铁(Macrozamia longispina)的根,以及被子植物的白兰(Michelia alba)和桃(Amygdalus persica)的叶组织进行了电子扫描显微镜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2个科4个属苏铁植物的导管类型是丰富的,导管的结构组成方式、发育过程与被子植物是一致的;例如导管端壁倾斜度等结构特征显示,一些被子植物导管的结构比苏铁类植物的要原始。在被子植物的导管中有许多为端部呈扁平的带状,而且还带有扭曲状,没有端壁,只有两面的侧壁及另两侧的很窄的边,在带状的侧壁上具有许多的穿孔。这在过去未见有报道。对苏铁类植物导管的认识,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现存最原始的种子植物对严酷环境的适应机制和进化状况,对于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的植物类群,以及对于结构植物学、植物进化和生态学等研究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采用VOSviewer、CiteSpace 5.1 R8软件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识别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研究热点,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土地整治以及流域生命共同体研究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研究内容、研究尺度、数据支撑4个方面指出未来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干旱和高温对植物胁迫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它可以表现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如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直到开花结实.同时影响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代谢、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各种酶的活性和有机物质的转化、运输、积累等.本文概述了植物体对水分和高温胁迫做出的响应,既有生理上的,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气孔行为等,又有形态结构方面的适应,并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