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坎坷的经历,使她从家庭主妇变成女强人。先父的光环,使她成为团结和要求变革的象征; 自去年5月苏哈托下台后,印尼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变革和转型期,不仅整个社会躁动不安,政坛也一下子涌现出许多新面孔。梅加瓦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升起的一颗“新星”。眼下,“梅加瓦蒂”这个名字在印尼几乎家喻户晓。这不仅因为她是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的女儿,而且也因为她坎坷和传奇的政治经历。她被老一代当作怀念苏加诺的寄托,又被年轻人视为争取民主和对抗强权的象征。随着今年6月国会大选和  相似文献   

2.
1965年9月30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军事政变。印尼总统苏加诺被迫交出权力,印尼进入军人执政时期。梅加瓦蒂,总统的女儿沦落为“不可接触的贱民”。与此同时,印尼东爪哇省,一位出生于贫苦家庭的孩子苏西洛,为减轻家庭负担参了军,他梦想有朝一日成为将军,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39年过去了,梅加瓦蒂早已成为总统,而苏西洛早已成为四星将军。2004年7月5日,印尼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总统直接选举。但提议直选的梅加瓦蒂本人并没有成为胜利者。前内阁安全与政治统筹部长苏西洛得票最多,梅加瓦蒂排第二位。由于没人得票超过…  相似文献   

3.
梅加瓦蒂自上台以来,人们就一直对她的治国能力表示怀疑。2002年后期的一连串打击使印尼经济雪上加霜,人们对梅加瓦蒂政府的积怨日深。  相似文献   

4.
“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于沟通的人,一个在危急时刻能够显示出强硬立场的领导人。”———印尼选民的话供图/中国图片网9月20日,印尼历史上首次总统直接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束,当晚初步结果显示,退役将军、前政治安全统筹部长苏西洛·尤多约诺以58.92%比41.08%领先现任总统梅加瓦蒂,基本确定胜出。冲刺总统宝座的三大优势苏西洛在半年前还不被媒体看好,但之后却在历次民意调查中保持领先,此次他能够在复选中战胜梅加瓦蒂,主要有三个原因。苏西洛的个人魅力赢得人心。由于苏西洛与梅加瓦蒂对经济、反腐、安全等问题的政策主张差别不大,因此选民更…  相似文献   

5.
“专业集团”声名扫地;激进势力难得人心;温和派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千呼万唤,印尼终于有了新总统。10月20日,印尼伊斯兰教师联合会总主席阿卜杜勒—拉赫曼·瓦希德以373票当选印尼第四任总统,而此前被广为看好的印尼民主斗争党总主席梅加瓦蒂落败后当选副总统。瓦希德虽貌不惊人,在国外名不见经传,但却是印尼国内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曾被《亚洲周刊》评为1997年度亚洲最有影响力的50人中的第20位。他不但在印尼宗教界德高望众,而且还因其温和派穆斯林的形象、八面玲珑的交际手段和开放、民主的政见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专业集团一枝独秀,明年总统选举的大势基本明朗,『民主节』上暴力不断,折射出印尼社会的潜在危机。一个月来,湿热多雨的印度尼西亚一直沉浸在火爆喧嚣的气氛之中,印尼民主党、建设团结党和执政的专业集团这三个参选政党及各自的支持者进行了场面浩大的竞选活动。这是自苏哈托总统1966年执政以来的第六次国会选举。这次选出的新一届国会议员将在明年同另外500名各界代表组成印尼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协商会议,来推选印尼的总统和副总统。由于苏哈托已连续六次当选总统,且年事已高,权力过渡迫在眉睫。所以今年国会选举结果被认为是指导印尼权力过渡的关键,格外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提得太早,也有人认为是不是就要否定传统经济。我想回答这些问题。知识经济不是人创造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我1996年看到联合国的报告——基于知识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1997年初,我第四次参加了克林顿总统的座谈会,在那次会上,克林顿正式提出了知识经济的名字。据我知道,国家领导人中他是首先提出来的。提出这个名字的同时,他说"美国要采取措施,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什么措施?科教措施,重视教育。"所以克林顿总统被称为教育总统。我先后听到总书记江泽民说的四句话。第一句:每个人读一读麻省理工学院出的《数字化生存》。第二句:《参考消息》有篇文章叫《无极至资本》。第三句:比尔·盖茨怎么成为世界第一大富翁的?第四句:是不是可以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这四句话我听到后,感到都是讲的知识经济。信息革命使创造财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知识资本成为一个国家兴旺的关键。知识经济成了美国股市的发动机。300年前,农业经济被工业经济所取  相似文献   

8.
About Xu Jinglei     
有人说,徐静蕾清淡如菊;也有人说她芳雅似兰;还有人说她是绿茶,嗅之芳香扑鼻,入口回味悠长……这些个性,让许多人都深深地喜欢上了她。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印尼现任总统瓦希德民选上台,到现在已经一年有半。恰好在这一年多里,我在印尼工作。利用这个外交工作机会,视印尼变化为世界变化的一部分,我做了一些“印尼研究”。一般认为,苏哈托下台和瓦希德上台,标志着印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牧师家庭,但是,艾米莉个人的宗教思想始终是个谜,评论界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她是泛神论者,也有人说她是异教徒,更有人指出艾米莉其实就是无神论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诗歌和小说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1.
胡正跃 《世界知识》2012,(16):52-53
印尼总统苏希洛创作歌曲《宁静》2010年初,我专程去印尼,为温家宝总理正式访问做准备。汽车上,听时任驻印尼大使章启月不经意间谈到,印尼总统苏希洛在2006年访问广西时,曾创作了一首题为《宁静》的歌曲,抒发了对和平环境和家乡的眷恋之情。曲子很美,在印尼广为传唱,且已收录到总统先生本人的专辑中。听闻此事我颇为激动,因为苏希洛总统的那次访华我参与了接待。那一年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16日,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议会大厦广场举行的隆重的总统就职仪式上,现年67岁的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宣誓就职,成为利比里亚第23任总统,也是非洲大陆的第一位民选女总统。放眼全球,不论是总统制国家的总统还是议会制国家的总理,世界各地都有杰出女性通过政党的拥戴和合法民主选举登上国家领袖的岗位。以盛产女性领导人闻名于世的亚洲更是应接不暇,如1986年当选的菲律宾女总统阿基诺夫人、1994年斯里兰卡女总统库玛拉通加夫人、2001年菲律宾女总统阿罗约及同年当选的印度尼西亚女总统梅加瓦蒂,更不用说名震世界的前印度女总理甘…  相似文献   

13.
印度尼西亚首任总统。学生时代起即从事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爱国运动。1928年12月任印尼政党联盟主席。1932年担任印度尼西亚党主席。1945年8月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诞生,并当选为总统。后英、荷再度侵入印尼,曾遭逮捕、流放。1950年,重建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仍任总统。1959年7月印尼恢复1945年宪法后,组成总统制内阁,兼任总理。1965年“九三○事件”后,权力被军人政权接管。1967年3月被  相似文献   

14.
国内两种敌对势力交恶,酿成惨烈流血冲突;外来维和部队心思不一,稳定不容易,独立更艰难。经过十余天苦不堪言的骚乱动荡之后,东帝坟人终于盼来了好消息,9月12日印尼总统哈比比宣布,印尼接受由联合国发起的国际维和部队同印尼军队百作参与恢复东帝仪安全和秩序的工作。哈比比在讲话中强调了使东帝汉实现和平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印尼外长阿拉塔斯前往纽约联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特朗普未来执政,我也乐观地认为不会出现大脱轨。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国家。而且,特朗普是一个热爱家庭的聪明人。从未如此近距离观察过美国大选,也没有在凌晨3:30和老妈还坐在沙发上紧盯屏幕上的选票。有人说,这是一场民粹主义的胜利,有人说这是极端保守主义的胜利,有人说应深刻反省美国资本主义选举制度,也有人说这将是美国政治的一场灾难。是的,美国第45任总统诞生了。我们不是预言家,但可以从自己的视角解读。  相似文献   

16.
1998年5月21日,印尼总统苏哈托,在声势浩大的人民运动的压力下,被迫辞职了。在印尼长达32年的独裁统治结束了。苏哈托的“家族帝国”也面临着人民的清算。印尼这次政局突变的根本原因是政治上独裁腐败,任人唯亲,经济上权贵垄断,利用特权巧取豪夺,社会贫富悬殊,人民怨恨久之。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老百姓民不聊生,引起了全面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23日,印尼总统佐科宣布第二任期的前进内阁名单,雅加达股市和汇市双双温和上扬,体现了市场对印尼新内阁表现出乐观的预期。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伊斯兰保守势力上升、对外贸易赤字不断增加以及基础设施瓶颈等挑战,前进内阁到底能否真正带领印尼前进,促进印尼2045年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8.
文化播报     
“蒙娜丽莎死亡证明”现世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于16世纪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不朽作品。关于蒙娜丽莎的原型,也引起诸多人的关注和研究,有人说她是富商之妻,有人认为她是达·芬奇私生女,甚至有人觉得这是达·芬奇本人。  相似文献   

19.
没有任何竞争对手,苏哈托第五次蝉联总统已成定局,这将是印尼今年大选最令人注目的特点。今年4月4日,印尼全国即将举行苏哈托总统执政以来的第五次大选.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白俄罗斯政府而言,8月18日是个不平常的周末:总统卢卡申科根据宪法赋予的总统权限,撤换掉包括总理在内的四位总理副总理和四位部长,令外界颇为震惊。关于此事的缘由,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白俄罗斯表达对俄罗斯的不满,俄白关系出现裂痕;也有人认为该届政府期间经济发展不力是主因;还有人认为是卢卡申科在排斥异己。要理清本次事件的脉络,就要到白俄罗斯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当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