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数字制造环境的可重构装配线仿真分析平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某汽车变速箱装配生产线制造系统为背景,应用多Agent制造及Holon制造模式改造传统装配生产线以提升其柔性与重构能力·针对基于agent与holon混合思想的可重构装配生产线的基础框架与实现等理论提供分析验证环境,提出应用数字制造技术构建面向可重构装配线的数字仿真验证平台·在分析面向重构装配线的仿真平台功能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仿真验证平台的框架·研究了仿真平台开发中的系统集成、可视化仿真、可重构装配线性能分析等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仿真平台的实例系统·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于智能制造单元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建模方法。针对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核心设备——智能制造单元的软硬件结构、智能性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等要求,利用代理软件技术、ASOS和OSGi技术实现了其网络化控制。通过对智能制造单元进行实时协调控制,可实现制造过程的重构,进而实现敏捷制造。  相似文献   

3.
研究离散制造中混杂数控生产线的智能化控制问题.引入智能感知、智能决策与智能执行等智能制造技术,构建生产线数控设备的联网协同机制,实现类似流程制造中自动化生产及无人值守的自治控制.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s,CPS)设计混杂数控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 for hybrid NC,ASHNC),提出具体架构与分层模型.采用WPF技术开发原型系统,并且在多个知名企业所构建的数控生产线中得到应用.实际效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方向逐渐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该文在分析智能制造生产线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对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说明,并有针对性地分析智能制造生产线的物理实体模型,同时对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在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原理进行详解。最后通过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在智能制造生产线技术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具体流程和效果分析,通过应用数字孪生虚拟仿真技术,对智能制造生产线技术课程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有益效果。  相似文献   

5.
可重构制造系统生产能力扩展性重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产能力的缩放性设计是可重构制造系统(RMS)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针对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生产能力重构方法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动态特性的约束RMS生产能力扩展性重构方法.通过分析生产能力缩放性原理,给出实现生产能力重构的3种基本方法.在给定RMS约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系统成本模型、生产线平滑指数模型生成RMS生产能力扩展性设计的综合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提出了约束RMS生产能力扩展性设计的具体实现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企业制造系统的智能重构能力,快速开发、设计和制造产品,构建了网络化制造企业的集成体系结构,规范了企业制造信息的网络化描述,用Web服务技术实现了网路化制造企业的应用系统集成. 通过圆柱齿轮的网络化磨削应用,实践验证了该应用集成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该网络化集成系统为企业的网络化制造提供了一种普遍的、可扩展的集成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与绿色制造的有效整合,在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分析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协同互补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数据驱动的绿色智能制造新模式。以产品生命周期为主线,从数据驱动的产品绿色定制化研发、基于数字孪生的主动资源配置调度、面向服务的先验维护策略、考虑资源循环的产品回收及再制造流程4个方面阐明了新模式的具体实现思路。最后,结合业务流程再造思想及物元可拓法探讨了传统制造模式向文中所提新模式转型的实施方案与关键技术,并以一个应用案例,验证了该运行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模式识别技术现已通过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应用投入在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但目前多数识别检测系统在技术实现方面固定了应用模式和范围,局限了相关系统的可扩展性及应用拓展。有鉴于此,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动态链表结构的、可支持多模式识别技术的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动态链表结构灵活识别多种模式环境下的检测目标,实现识别检测系统的智能化。此外,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为研究应用背景,以应用视频识别技术诊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案例,介绍相关技术的应用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智能制造模式要求制造系统能够快速动态重构以及时响应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客户化、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本文从生产制造流程出发,针对不同输入输出函数下非托肯守恒复杂制造系统一般PN模型,在网重写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修正网重写系统。修正网重写系统依据产品制造流程聚类对规则类库中重构单元子类进行系统的模块化封装,并制定相应的重构区域边界耦合约束与内部结构使能规则。构建的修正网重写系统重构单元类库具有行为特性继承的特点,保证局部区域重构后制造系统的活性、有界性及可逆性,根据制造系统修正网重写系统重写规则与重构步序可实现制造系统自主快速的动态重构。仿真结果与应用实例验证了修正网重写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重构单元的生产线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可重构单元的生产线规划方法.利用遗传算法对可重构单元进行构建或重构,并将可重构单元作为生产线的基础模块,通过对可重构单元及其相关设备的增删或调整,改变单元和生产线的加工能力.采用基于多agent的控制系统,以保证控制系统与实际生产线和单元配置的相互独立性,从而实现生产线的快速构建与重构,以适应市场产品多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粒子制造系统的智能结构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粒子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研究传统制造系统和粒子制造系统的根本区别,并提出了粒子制造系统的智能结构模式,给出了此模式在机械加工系统中的应用案例.最后,指出了粒子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智能体系统建模困难、不易推广应用的问题,根据其技术特点,提出了多智能体制造系统体系结构,并利用Petri理论对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不但使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模型得以图形化地体现,而且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13.
MES(制造执行系统)就是在MRPII(制造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将计划与制造过程实现统一的系统。本文根据具体的变速箱装配线MES的工作原理,分析和研究了以MRPII(ERP)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与MES的信息集成方法,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数据库外模式下的信息系统集成框架、集成方法、接口程序设计等,成功应用并解决了MF70/65汽车变速箱装配线MES与其它信息系统的集成问题,该方法对离散型制造业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功能建模和基于过程建模两种制造系统建模框架与方法,分析了软件对象技术、组件技术和代理技术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基于多代理的制造系统建模框架,它由对象自治性层次维、软件生命周期维和多视图模型维组成·采用基于多代理的软件工程实现方法,开发了基于多代理的制造系统软件·与软件对象和组件相比,智能代理具有更强的自治性和智能性,能够满足复杂制造系统对分布式数据和分散控制的要求,为制造系统过程集成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虚拟制造为基础,提出一种智能制造的新范式--平行制造。它融合了社会物理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ocial-systems,CPSS)和工业智联网的概念,综合物理系统、信息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以ACP(artificial systems,人工系统)、计算实验(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平行执行(parallel execution)方法为理论指导,结合工业智联网技术、软件定义技术和知识自动化技术,构建了平行演化、闭环反馈、协同优化的智能制造体系。该系统由3部分组成:软件定义的过程与工厂确定其描述智能、计算实验优化建立其预测智能、虚实互动的平行执行构建其引导智能。通过描述、预测和引导智能的全方位综合利用,实现数字化与透明化的制造企业智能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智能轮胎是信息技术和轮胎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为轮胎智能制造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智能轮胎的状态监测方法为轮胎生产、仓储、运输、销售和维修服务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便利;其建模与控制技术方便了轮胎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的实现,为轮胎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了便利;轮胎状态自动调节系统收集轮胎在不同路面状况、不同轮胎压力和不同速度下的信息,方便进行轮胎性能的分析,为轮胎制造过程的网络化提供了便利。但智能轮胎相关的轮胎材料和制造技术、传感器和芯片技术、实验测试技术以及智能化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智能轮胎技术在轮胎智能制造过程的实施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产业智能化基于工业互联网和传感器构建智能感知网络,通过全方位“互联”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和产品的智慧化,企业获得在精益生产、智能管理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产业智能化通过大数据驱动和知识指导相结合,促进各种机械、装备和产品使具备更广泛的智能功能,从而满足消费者期望的无缝、便利和个性化的产品体验。以奇瑞汽车大连工厂MES系统、东洋重机(大连)有限公司APS系统为案例,分析了大连金普新区智能制造现状,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