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君毅认为,“道德自我”与“现实自我”属于同一“自我”,是“自我”的两个方面。“现实自我”是现实具体的自我,是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自我,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自我,易受外在他物限制,是有待被超越的自我。而“道德自我”是内在于人自身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自我、精神的自我、主动的自我、具超越性的、形而上的自我,具有辨别善恶、趋善除恶的“道德意识”与“道德理性”。道德生活便是根据“道德自我”的应当意识(合乎“道德理性”的“道德意识”),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去破除“现实自我”的限制,超越自我,创造出真实的自我。这一思想构架显示了唐君毅传统儒家“尽人之性以立天之命”的情怀,突显了人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机制与效力。  相似文献   

2.
主体意识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对自我价值的确认 ,又是对“在世”的精神把握。主体意识的确立是自我需求追求满足与主动承担道德责任的统一。这样 ,自我在自觉的基础上把普遍规范“己化” ,并在道德自由的空间里产生自律 ,因此主体意识的确立是道德自律的前提。“以德治国”标示了道德上的自律 ,与主体意识确立一同倡导了人的解放 ,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中,文学作品多在表现性爱中找寻“自我”,从爱情和肉欲的角度切入“人的发现”,展现人的生命强力的放荡与不羁,充分张扬个体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自由以及先驱们再造文明的道德冲动。抗战前后文学中的性爱意识趋于灭迹,文学中以展现性爱为代表的个性张扬服务和服从于民族的救亡。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和鲁迅可以说是何其芳精神生长中的“旧我“和“新我“两个自我镜像.何其芳对周氏兄弟的区别性接受体现了他政治信仰的微妙关系,可以看出他从自我道德觉醒、自我改造、进而改造别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冯友兰将理学概念转变为逻辑概念,超越但不内在了。但是冯友兰的目标在于对“宇宙”“大全”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使人的境界有一个根本的提升。但是对宇宙、大全把握之前必须对其有一个“性理”的确认,这两者互为表里。其目的在于通过“共相”抽象、超象的认识,超越个体对感性存在的执著,使人获得对自身在社会及宇宙中的确证,这个过程本身必然也必须内蕴道德直觉对形上学的参与。冯友兰将人的觉悟归结到灵明知觉的发展,他的问题在于“灵明知觉”本身有强烈的认识心的色彩,但是他在对“大我”的追寻与确证中自觉不自觉地修正了前述认识,实际肯认了道德自我的发展进程,但是他的根本进路既不纯粹是程朱式也不是陆王式,而是借助西学成为儒释道的混合体,在“成相”和“扫相”的矛盾中使人既看到观念认识的局限性,又看到观念认识及其超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成为个体精神修养的一种路向。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从开创之日起,就在肯定与质疑的双重轨道上交织发展。对于精神分析法,有人为之倾倒,奉为圭臬;有人视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也有些人最初团结在它的旗下,后来分道扬镳。弗洛伊德所强调的“无意识思维”能用科学方法检验吗?我们有一天能证明他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这些概念不仅仅是一些概念吗?  相似文献   

7.
积极开展“三自”活动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三自”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三自”活动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通过参加活动促进自己的社会化。正如加拿大著名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在他的散文《我见之牛津》中所写道的“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自己的智力积极活动,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而学到的。”目前在高校广泛开展的“三自”教育活动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甚至超过教师和父母的影响。很多同学在“三自”活动中聚到一起,他们之间…  相似文献   

8.
解"立"——从"三十而立"到"安身立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人的“立”意识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具有自觉性、独立性、阶段性、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统一性等特征。在对生命之“立”反思意识有所忽视和遗忘的今天,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立命”才能真正安身,承担崇高的人生使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是指馆员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道德境界.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是“服务育人”.  相似文献   

10.
人的意识分为对外界事物的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即意识自我。这里的“自我”,既是意识的主体,又是意识的对象。作为主体,既可以是由社会的人群乃至人类组成的群体,也可以是单个人的个体。对主体自身的意识,包括对主体生理、心理状况的意识和主体的需要、满足需要的活动及其与环境(活动的对象和条件)的关系的意识。同对象意识相适应,也可以分为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三个方面。自我感觉、自我观  相似文献   

11.
魏会民 《科技信息》2010,(7):227-227
“自律”是指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和驱动力依量理性、信念道德良心,依靠内心自觉,而不是靠外力强制。它尊重人的价值,强调自主,自治和自我教育,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智慧、潜在及创造力。自律道德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主体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中流露着强烈的生命气息,尤其是传统儒学中“仁”的观念的初始根据源于身体。这个本然地含有认知、道德与伦常意识的身体,并非现代医学科学视野下的身体。身体的仁学意义是指身体的感通性、自发而本然的回应照料能力,因而之于“仁”具有本源性、可返回性。基于身体的这个初始出发点,层层外推,逐步演化成了父子、乡党、陌生人,直到天地万物。对于道德意识结构和伦理秩序的研究与探讨,既不能重蹈西方贬抑身体抬高思维能力的老路,更不能遗忘身体之于道德伦常的本源性价值。消除自我、自我与他者、自我与社会以及自我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与身体都存在直接关联,这是回应、照料和关怀德性的实践理性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切·格瓦拉是一位革命者,为了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一生不断地踏在征程上。他做事的方式或许很冒险、很激进,还有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味道,但他短暂的一生所体现的确是一种最本质的人道主义精神。什么是人的本性?从“切”的身上我读到了博爱、为全人类追求平等和幸福的精神。“切”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由对狭隘自我的摒弃和对劳苦大众无限的爱所构成的人。人类社会无论在物质上发达到什么程度,总是需要信仰和精神上的追求,如果只有对自我利益的追  相似文献   

14.
钱伟长院士是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成果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一般方程”、“钱伟长方法”等。在他培养的众多学生中,涌现出了郑哲敏、刘人怀、胡海昌、梁思礼等院士。他的学习经历和不断突破自我的创新精神,以及从战略高度思考学科发展的思想意识,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非法律规范,它的发展应适应人的需要;在价值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构建合乎人发展需要的“适然”道德应当是以“底线道德”为标准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道德。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适在文学思想中最有价值意义的是“自我”的演化。他在旧文学末落之时 ,倡导在文学中要铸造个“真”我存在 ;在传统弊病显露之时 ,他又用主观主义锻造出“经验”的自我 ;在彻底反传统之时 ,又把自我推向极至 ,强调“人化”宗教观映照下的自我 ;在“自我”选择的徘徊之中 ,重塑了“怀疑”的自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实现人的科学全面发展,论述了体育对人的素质提升功能,强调学校体育应以提升人的素质为最高目标,认为体育素质是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从体育对人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身心素质和自强精神、创造人格和敬业精神、人文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论述了体育的育人功能.指出:在科学发展理念引领下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是中国体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18.
在强调“以德治国”的今天,语教师应 地承担语言育人的重任。这要求我们应建立起强烈的人本意识、熏陶意识、语言意识。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教材、分数为中心的做法,同时要从语言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该学科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人精神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武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为了能与“国际接轨”,越来越西化,越来越丢失“民族性”的标志而趋向“他者化”的问题,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后殖民理论中关于“他者”与“自我”的思想对此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完全站在迎合西方人对民族体育欣赏口味的立场上来展示武术,分明就是一种文化上的“他者化”,这是应该加以警惕的;武术的发展其主体意识不可丢失,当下及未来的武术国际化传播与国内的发展改革还须重新围绕“民族特色”这个关键点来展开,即从“他者”走向“自我”的回归.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间应该是一种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自我与他者不是一个征服与对抗的关系,而是一个主体与主体、相互借鉴塑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十五大报告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他在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在报告中讲到文化教育时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万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跨世纪战略任务的提出应引起我们高等师范院校师生员工的高度重视。 人的素质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本人的实践活动,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和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纵观二十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因素。由于我国长期的落后和不发达,我国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