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北京地区古代人群的龋病罹患特点及发展趋势,观察和统计了北京西屯墓地318例个体4888枚牙齿的龋病情况,人骨标本分别属于汉代、北朝和明清时期.对西屯汉代人群的龋患牙位进行具体分析,并选取了6个古代组(新石器时代、殷商时期、三燕文化时期)同汉代组进行牙患率的比较.结果表明,汉代组和北朝组的牙患率都较高,明清组则远低于前两组;汉代组的龋均远高于北朝组和明清组,后两者相近.西屯汉代人群的下颌磨牙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前磨牙和尖牙;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的发病率最低.同其他古代组牙患率的比较结果表明,西屯汉代的牙患率处于较低水平.西屯汉代和北朝组的牙患率接近农牧兼营文化人群的数值,明清组的牙患率则接近以游牧为主的文化人群的数值.  相似文献   

2.
对1981—1984年出生的1 002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等发育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年龄组男性平均身高、体重和身高/体重比分别为173.24 cm、62.5 kg和277.6;女性平均身高、体重和身高/体重比分别为162.48 cm5、1.08 kg和318.1.发育指标测定中,男性身高和体重蒙古族最高,分别为176.5 cm和64.8 kg;女性身高维吾尔族最高,为163.1 cm;汉族女生以52.5 kg为最重,但各民族和相邻年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2009~2013年测量了26940例汉族成年人的身高值,其中乡村汉族人16503例,城市成人10437例,对11个汉语方言族群成年人的身高进行了分析.乡村汉族中,江淮方言族群(男性167.3±6.4 cm,女性156.5±5.6 cm)身高最高,华北方言族群男性167.3±6.4 cm,女性155.7±5.7 cm)、吴语族群(男性166.7±6.9 cm,女性155.6±5.9 cm)身材较高.城市汉族中,东北方言族群(男性169.5±6.7 cm,女性158.0±6.1 cm)身高最高,华北方言族群(男性168.5±6.2 cm,女性157.3±5.8 cm)、江淮方言族群(男性169.2±6.2 cm,女性157.1±5.6 cm)身材较高.在农村和城市族群,赣语族群(男164.0±6.3 cm,女性153.9±5.0 cm)身高最低.汉语方言族群身高的不同是遗传背景、不同的环境因素以及中国各地劳动强度,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基诺族成年男性和女性的体成分状况,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600例基诺族成人(男性279例,女性321例)为调查对象,采用常规测量和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该族群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体脂率、肌肉量、水分率等体成分指标,判断基诺族的身体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基诺族男性和女性的体质量、身高、臀围、肌肉量、推定骨量、热量均与年龄呈负相关,腰围、臀围、体脂率、热量、BMI、推定骨量与身高呈正相关,体质量与身高呈负相关.基诺族成年女性体脂率高于男性,基诺族男性水分率、推定骨量、肌肉量均高于女性.根据BMI指数和腰围判断,基诺族约有一半为肥胖群体,女性肥胖人群所占比例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602例羌族成年人,测量其身高和头面部6项指标,包括面宽、眼内角间宽、口裂宽、鼻宽、容貌面高和鼻高,建立羌族人群头面部指标与身高的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羌族男性的身高和6项头面部指标值均高于女性数值.6项头面部指标中,羌族男性和女性均是面宽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根据线性回归方程推算的羌族男性和女性的身高值比通过倍增因数推测的身高值更接近实际测量值.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根据羌族男性头面部6项指标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具有最小的估计标准误差,即该方程更适于推测男性身高;羌族女性中,根据单一变量(面宽)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最小的估计标准误差,因此适于推测女性身高.  相似文献   

6.
暴露参数是健康风险定量评价的基础和关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福州市城乡1 559名居民的经口、皮肤暴露参数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居民冬、夏季的平均总饮水率分别为2.385和2.649 L·d-1,人群在夏季的平均饮水率比冬季高10.1%~12.2%,城市居民平均饮水率高于农村居民3.9%;福州居民平均总饮水率略低于中国北方,但高于美国、日本等国家;福州市居民洗漱、洗澡过程的皮肤暴露剂量分别为2.80×10-3×Pρi·ρi、5.55×10-2×Pρi·ρi,女性皮肤暴露程度高于男性25.6%~67.1%,安全防护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省雅安市对157例(男77例,女80例)成年木雅人进行身高、坐高和指距的测量,并且计算身高坐高指数和身高指距指数,以此分析木雅人的体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木雅人男性的身高、坐高、指距、身高指距指数均高于女性,身高坐高指数略低于女性.根据身高坐高指数分型结果可知,木雅人男性以长躯干型为主,女性以中躯干型为主;根据身高指距差分型结果可知,木雅人男性和女性均以Ⅲ型(身高指距)为主,远远高于Ⅰ型(身高指距)和Ⅱ型(身高=指距).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木雅人男性和女性的身高与指距、身高与坐高都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性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可根据回归方程,由木雅人的坐高和指距推算其身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评价云南白族成人的营养状况,按照人体测量方法,对637例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成人(男性216例,女性421例)的13项身体指标进行测量,包括身高、体质量、坐高、胸围、体脂率、总肌肉量、推定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总能量代谢、水分率、内脏脂肪等级、躯干脂肪率和躯干肌肉量,计算4项营养体格指数,即罗氏指数、艾里斯曼身高胸围指数、维尔维克指数和培利迪西指数.结果表明,云南白族除了BMI外其余12项指标的性别间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男性除了体脂率和躯干脂肪率低于女性数值外,其余指标均高于女性数值. 4项营养体格指数中,除了维尔维克指数外,其余3项指数的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女性大于男性.男性和女性人群超过60岁时,身体成分变化明显,尤其是肌肉量、推定骨量和能量代谢显著下降.男性和女性的4项营养体格指数与体脂率、BMI、内脏脂肪等级等8项身体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水分率呈负相关.随着BMI的增大,女性体脂率、胸围等的生长发育优于男性,身高增长相对缓慢,低于男性.男性呈现胸部及上体发育良好、体格健硕的形态;女性呈现身材矮小、躯干较长、胸部丰满充实的体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形态特征随经度的变化规律,2009年—2013年自西向东测量了中国31个城市汉族10 451例(男性5 048例,女性5 403例)成人的身高、体质量等16项指标值,并计算了身体质量指数,分析这些指标与经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经度值的增加,城市汉族男性和女性的身高、体质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汉族男性和女性的身高均与经度呈正相关(P0.05),在长度特征中只有躯干前高是造成这种相关性的体质特征.汉族男性的体质量与经度呈正相关,身高、躯干部围度和四肢骨骼发育水平是造成这种相关性的重要原因.汉族女性的体质量则与经度不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羌族的体型特征,采用Heath-Carter法测量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602例羌族成人(男性299例,女性303例)的体型值,并且与我国其他族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羌族成年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3.9-5.6-1.5,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羌族成年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6.0-5.4-1.0,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羌族男性各年龄组的内因子值均低于女性数值,外因子值均高于女性数值,表明羌族女性的相对肥胖程度高于男性,男性肌肉较发达,女性身体线性程度低于男性.同其他族群相比,羌族男性和女性的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外因子值处于较低水平,即肌肉和骨骼发达,体型相对肥胖,线性程度低.羌族男性和女性的体型均与四川白马人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阳汉族成人身高、上下肢指标的测量分析,结果显示:南阳汉族男性长度指标均高于女性,男女上下肢6项长度指标与身高存在着一定线性关系,旨在调查南阳汉族人群上下肢长度特征,探讨上下肢与身高的相关性,丰富民族资料库,同时为法医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新疆七所高校的400名维吾尔族、汉族,城市、乡村大学生进行了形态、机能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城市汉族男性身高、体重肺活量三项均值高于城市维吾尔族男性;城市汉族男性身高、肺活量二项均值高于乡村汉族男性,而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乡村汉族男性;城市维吾尔族女性收缩压高于城市汉族女性及乡付维吾尔族女性,城市维吾尔族女性胸围高于城市汉族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通辽地区30岁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通辽市30岁以上的居民共2577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分析和比较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脑卒中患病率,并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史,吸烟史、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其男、女性分别为,男性48.9%、28.8%、14.1%、46.85、58.3%、38.3%,女性42.9%、27.8%、11.4%、14.3%、45.9%、44.3%,男性脑卒中患病率15.95%,女性为9.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P<0.001).结论:本次调查提示,通辽地区常住居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脑卒中的患病率高,应积极从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入手,进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西北地区4个少数民族的体部特征.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了东乡族839例、保安族450例、回族824例、藏族410例的成人体质数据,并与其他15个民族进行比较.东乡族、保安族、临夏回族男性、女性平均身高属于中等类型,甘南藏族男性平均身高属于超中等类型,女性平均身高属于中等类型.东乡族、保安族、回族3个民族体部特征相近,而与藏族的体部特征差异较大.在19个族群中东乡族、保安族、回族体重较轻、身高较矮,臀围、胸围较小,甘南藏族体重较重、身高较高,臀围、胸围值较大. 4个民族的PCⅡ值均较大,即在19个族群中4个民族的肩宽、骨盆宽值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够对未识别族群八甲人的身高进行有效推测,随机调查了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的158例八甲人(男性61例,女性97例)的身高和6项体部指标:手长、手宽、足长、足宽、肱骨内外上髁间径和股骨内外上髁间径.通过分析6项体部指标与身高的相关性,计算体部指标与身高的倍增因数,建立了体部指标与身高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八甲人男性的各项指标值均比女性的数值高(P 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八甲人男性和女性均是足长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男性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和女性的足宽与身高的相关性也较大.分别根据倍增因数和线性回归方程推测八甲人的身高,结果发现,由线性回归方程推测的八甲人男性和女性的身高均更接近于实际测量值,与倍增因数法相比,该方法更适合于推测八甲人的身高.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402例(男性197例,女性205例)彝族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以国际公认的腰围(WC)指标作为中心性肥胖的判断标准,对身体质量指数(BMI)、人体肥胖指数(BAI)、腰围身高比值(WHt R)预测中心性肥胖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彝族男性的身高和体质量高于女性(P0.01),WC略高于女性(P0.05);女性的WHt R和BAI高于男性(P0.01),臀围(HC)和BMI略高于男性(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彝族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均是WHt R指数与WC的相关程度最大,其次是BMI指数,BAI指数与WC的相关程度最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彝族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均是WHt R的曲线面积最大,敏感度和特异度也高于另2个指数的数值.总的来看,在BMI、BAI和WHt R指数对彝族群体中心性肥胖的预测中,WHt R指数的预测效果最好,其次是BMI指数,BAI指数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成年人声道与身高的关系,该文采用声反射技术测量了19~30岁之间的109位男性和105位女性的声道形态数据,对声道的长度、体积和比例等8个声道参数与身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成年人的声道参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的声道比女性的更长、更大;在咽腔和口腔的比例上,男性的咽腔相对更长、更大。声道与身高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女被试的咽腔长度、咽腔体积、声道长度和声道体积等均与身高存在显著正相关;但整体上,女性声道参数与身高的相关程度高于男性,只有女性声道长度与身高的相关程度达到中度水平,其他均为低度水平。该结果对声纹鉴定领域中通过语音判断未知说话人的身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江门市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法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正常人群1385例中男784例;女658例,分别作前臂、股骨上端及腰椎正位测量。骨质疏松者重点检测股骨上段和腰椎正位。结果:男、女前臂峰值骨量分别为(0 539±0 107)、(0 438±0 090)g/cm2,均处于20~29岁年龄组;股骨上端的峰值骨量分别为(0 933±0 129)、(0 981±0 119)g/cm2,腰椎峰值骨量分别为(1 007±0 097)、(0 956±0 072)g/cm2,两组峰值骨量均处于30~39岁年龄组。男性60~69岁年龄组腰椎正位骨量为(0 969±0 122)g/cm2,骨密度的变化较特殊,其余各组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结论:江门市区正常人群20岁以前男、女各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部位骨密度(BMD)值持续增长;20~39岁男、女各部位骨量均达到峰值,40~49岁仍保持接近峰值的骨量,随后随年龄的增加BMD逐渐下降。女性由于受绝经的影响50岁以后BMD丢失更快,男性组在60~69岁由于普遍存在骨质增生、韧带及软组织钙化,腰椎BMD又有轻度回升后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中国西南地区2个未识别族群(尔苏人和木雅人)的体成分状况,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四川尔苏人120例(男性为69例,女性为51例)、木雅人157例(男性为77例,女性为80例)的20项体成分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脂肪及肌肉发育状况等,并且与甘肃和西藏藏族人群进行体成分的比较.结果表明:尔苏人和木雅人男性的体成分各项指标均接近;木雅人女性除体质量、总能量代谢、躯干肌肉量大于尔苏人女性外(P0.05),其余指标均与尔苏人女性接近.随年龄增长,木雅人和尔苏人的总肌肉量、推定骨量、总能量代谢、躯干肌肉量呈线性下降(P0.01).尔苏人和木雅人的体脂率高于西藏藏族,超重及肥胖出现率均高于甘肃藏族和西藏藏族,腰臀比的出现率小于西藏藏族而大于甘肃藏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同为蒙古人种的中国汉族与日本人、韩国人体质特征的差异和原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09—2013年在中国36个地区测量了16503例中国汉族人的身高、体重值.将中国汉族11个方言族群的身高、体重值与日本人和韩国人的身高、体重值进行比较,对平均值进行u检验,以此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中国男性和女性的身高均低于日本人,特别是20~39岁组与日本人身高差距最大.日本男性的体重与西北方言族群、江淮方言族群和吴语族群最为接近;日本女性体重普遍低于中国的11个族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韩国人的身高值相对接近于生活在中国长江下游的江淮方言族群、吴语族群和北方汉族族群,高于南方汉族族君.韩国人的体重值与东北方言族群和华北方言族群接近,多数高于其他9个中国汉族族群.总的来看,中国汉族的身高值普遍低于日本人和韩国人,这种差异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与经济发展水平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