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气候问题预测彭秀华最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小组”撰写了一份报告,对全球气候问题作了正反两方面的评估。这也是该专家小组5年来首次对气候变化进行评估。专家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确信,地球气候确实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原因至少有一部分是由人类活动造成...  相似文献   

2.
在今后几十年,我们的栖息地会发生重大变化吗?假如有变化,又是什么样的变化呢? 无疑,行星经济地理学将变得更复杂,从而具有更大的经济活力。根据一些科学家的预测,到下世纪中叶,世界气候将变暖,自然条件将发生根本的变化。 M.布迪柯(M.Budyko)在“生物圈开发”研究中的假说得到了科学的支持。作者采用的地质生态学方法是基于作者本人对过去和现在地球生物圈的广泛研究。书中包含许多新数据,并且给出很多独创性的结论,因而,在有关环境问题的世界出版物中,该书占有显著的位置。该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适时性和广泛性。生物圈理论的先驱者是V.凡尔纳茨基(V.Ver-nadsky)。伟大的俄国科学家说过:没有一种力量比生物圈更持久了,生物圈的作用比生物更有活力(此处说的生物是指所有存在的有机物的总和)。消耗太阳能后,生物可变成化学上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做化学功。  相似文献   

3.
健康与睡眠     
睡眠缺乏会给心情、行为和判断带来某些不利的影响 ,这一点被多数人所认可。但它却不像过量摄入快餐食品或食糖以及运动过少不利于健康一样深入人心 ,毕竟后者是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而睡眠缺乏 (尤其是长期的睡眠缺乏 )对健康究竟有何影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最近 ,部分科学家提出的证据表明 :不良睡眠习惯和营养不良、运动过少同样是导致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美国睡眠基金会的报告 ,美国人每晚平均睡眠 7小时 ,比 1 0 0年前少了 1 5小时 ,有 1 /3人的睡眠时间只有 6 5小时 ,甚至更少 ,远少于大多数睡眠专家所建议的…  相似文献   

4.
2007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经过4天的讨论后,发表了《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梗概.这份长达20页的报告梗概综合了数千份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对全球变暖问题最权威的科学报告.专家们在报告梗概中指出,经过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量等已证实,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专家们预测说,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40℃,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 cm~59 cm,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很可能"即至少有90%的可能是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5.
吴敬禄  王苏民 《科学通报》1996,41(17):1601-1604
最近,格陵兰冰芯研究揭示的气候不稳定性被作为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大进展。GRIP氧同位素研究首先提出,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地层5e亚段的暖期气候(Eemian)存在着两次明显的冷事件,这一发现后来被欧洲湖泊记录所证实。但是GISP2未发现Eemian暖期气候有明显波动,Kelgwin等对大西洋沉积记录的研究也得出与此相似的结论。因此,一些研究者对Eemian暖期内部存在气候突变的观点表示怀疑。最近作者对青藏高原东部RM孔湖泊记录研究结果,发现末次间冰期5e亚段存在两次冷事件,支持了GRIP研究者的观点,同时证实了此种气候不稳定性也存在于中国的青藏高原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6.
今天,每个人都听说过“遗传学”,“遗传性”和“突变”这类词。遗传科学方面取得了人所共知的成绩。然而,专家们相信这一切仅仅是开始,遗传学在为健康服务方面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但它所展现的前途的宽阔的,是大有希望的。我们的记者要谈的是白俄罗斯的医务工作者们所进行的一些研究。传说在爪哇很久以前有个风俗:父亲不能用左手惩治孩子(这丝毫不能得出爪哇人娇纵孩子的结论,因为用右手并没有被禁止)。谁要是违背了这个规矩,那么等待着的将是惩罚。他的孩子将变成傻瓜……  相似文献   

7.
这是德国的气候研究小组最近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全球的平均温度仍然会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上.但是持续的气候变暖(已经在这个10年的头7年里发生)很可能以目的的水平持续到下一个十年.原因是大洋环流的自然变化暂时遏制了温室气体的辐射.  相似文献   

8.
讨论像水稻基因物理图专业性很强的科学内涵 ,应该由该领域的专家们去讨论和评价 ,得出公正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对水稻基因物理图是否是伪造的 ,毕先生对此作了数周调查、查阅原始档案材料后写成这篇调查报告。我们认为讨论可以 ,但不要轻易扣上“伪造”的大帽子  相似文献   

9.
以最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居民对他们患心血管疾病可能性的增加有直接影响。该结论是位于弗雷斯诺市的加里福尼亚大学的专家们得出的。专家们在美国36个城市中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之后证实,在生活节奏最活跃的地方,大多数人的行为具有比其它城市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气候变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诚 《科学通报》1974,19(4):168-168
气候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自然条件。根据气候记录、史料和考古材料分析,世界(包括我国)的气候都经历着长度为10~0—10~8年的各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目前,引起全世界气象学家关注的,是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冷(这一趋势在我国  相似文献   

11.
2007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经过4天的讨论后,发表了《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梗概。这份长达20页的报告梗概综合了数千份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对全球变暖问题最权威的科学报告。专家们在报告梗概中指出,经过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量等已证实,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旱涝振荡谱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中伟 《科学通报》1994,39(5):431-431
功率谱分析是气候变化研究之常用手段.很多作者以此确定气候变化之显著周期,乃至进而对未来气候作周期性外推.由于作者们往往只强调与他人结果之相似处,而使人们忽略了不同序列分析结果间的重要区别.很少有人对气候变化显著周期的观念作过认真讨论.这固然有限于多数气候序列短而不足以进行深人分析,但更深刻地是反映了线性动力学思想在气候分析界之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会上有关专家的专题演讲指出:全球气候持续的反常变化,已导致格陵兰岛上的河流流量增加,冰川崩裂速度加快,如果冰川崩裂阻止了北大西洋洋流,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目前一些令人吃惊的发现表明,北大西洋洋流已经在减速,从而将在全世界造成气候灾难,甚至会把我们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寻找阻止艾滋病病毒生长的药物是件困难的事。然而,近年来利用人工合成的“抗基因”(Anti-genes)进行实验所得出的结果使得这方面的工作有可能取得新的进展。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沃尔西斯特实验生物学基金会的保罗·赞姆克尼克和他的同事发现,抗基因——经过特殊设计的人工合成的DNA片段能直接抑制病毒基因使其不能表达。研究者们合成了各种不同的能与艾滋病病毒核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从英国东安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泄露出的一批电子邮件,这对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而言简直是一份圣诞大礼。在这1000多份电子邮件中,怀疑论者对一些尚有争议的评论断章取义,指出气候科学家们一直在向公众隐瞒了一些什么,由此引发了一场"气候门"事件,并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会上有关专家的专题演讲指出:全球气候持续的反常变化,已导致格陵兰岛上的河流流量增加,冰川崩裂速度加快,如果冰川崩裂阻止了北大西洋洋流,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目前一些令人吃惊的发现表明,北大西洋洋流已经在减速,从而将在全世界造成气候灾难,甚至会把我们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月,从英国东安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泄露出的一批电子邮件,这对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而言简直是一份圣诞大礼.在这1000多份电子邮件中,怀疑论者对一些尚有争议的评论断章取义,指出气候科学家们一直在向公众隐瞒了一些什么.由此引发了一场"气候门"事件,并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小冰期(约公元1400~1850年)的气候变化已经得到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但是,在中世纪暖期(约公元800~1400年)温度是否比近50年温度高这个问题上,仍存在很多争论.有气候模型表明,包括青藏高原北部在内的中亚地区在中世纪暖期的温度仍然低于现代温度.然而,这一区域包含中世纪暖期的高分辨温度记录非常有限,通过气候建模得出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北方蒸散对气候变暖响应随降水类型转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蒸散量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最显著的水分循环分量,但以往不同研究得出的气候变暖背景下各地地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差异很大,有时甚至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然而,对于地表蒸散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差异性具有怎样的规律以及是何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至今也并不完全清楚.为此,在对中国北方地区的蒸散量格点资料(FLUXNET)和全球陆面同化资料(GLDAS)进行观测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利用可靠性相对较高的蒸散量格点资料及以往研究常用的CRU和ERA-Interim气候格点资料,分析了我国北方不同降水气候空间类型时地表蒸散量对气温增加的响应特征.分析发现:地表蒸散量对气温升高的响应程度随降水气候类型不同变化比较明显,地表蒸散量的增温倾向率表现出随降水气候类型变化的显著转换特征.降水量在200~400 mm的气候区间时,正好是倾向率发生转折的气候敏感区间;在更湿润气候类型时,气候越湿润,地表蒸散量随气温升高增加的就越明显;而在更干燥气候类型时,气候越干燥,地表蒸散量反而随气温升高减少的越明显.地表蒸散量对气候变暖的这种响应特征在全球其他气候过渡比较明显的典型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同时,就地表蒸散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而言,主要有气温升高直接引起的潜在蒸散力增加与气温升高通过蒸散过程造成的土壤水分损失再反过来间接抑制蒸散这两个作用过程.前者在湿润地区起主导作用,导致蒸散增强;而后者在干燥地区主导作用,导致蒸散减弱.该研究结论对地表蒸散的气候变化响应特征有新认识,对改进全球水资源评估方法和干旱监测技术具有重要科学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5,(9):7-7
科学家最近发现,地球所吸收的太阳能比它向太空辐射的能量多。专家们认为,这两者在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本来是平衡的,但是近来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越来越多,这一平衡被打破了。科学家通过分布在全球海洋表面的上万只浮子收集海洋的热量数据,并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得出了结论:地球所吸收的多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