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灾害特点将西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为特殊土质灾害和工程地质灾害。对特殊土质灾害,对其分布面积及种类进行分析,得出了西部地区各省特殊土质灾害分布综合图。对工程地质灾害,根据其发生频次利用贡献加权法进行计算,得出了各种灾害的权重,将计算结果按照三级灾区划分工程地质灾害等级,得出了西部地区各省工程地质灾害相对等级灾区分布综合图,直观地显示了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相对等级灾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天园区进行热矿水资源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建设用地及其周围主要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的地质灾害和其灾害特征,对危害程度及分布规律并进行了评估,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对其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渝北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主要以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为主,通过地质灾害排查工作以及对已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初步认识了渝北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最后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渝北区制定灾害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类型划分是灾害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开展地质灾害研究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分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地质灾害研究、勘查、管理及灾害防治、救灾准备、应急救援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和地质灾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本文首先总结了前人对于地质灾害的认识,然后从地质灾害的概念出发,通过突出地质因素在地质灾害概念中的主要或主导作用,重新讨论了地质灾害的灾种范围,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农田土地污染等主要由生态环境恶化等人为作用造成的灾害不再归为地质灾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地质灾害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的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会给国家造成许多经济上的损失,最重要的是,地质灾害的发生还会使许多人失去生命,所以,我国对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必须研究的课题,但是,我国目前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所作出的努力对于防范地质灾害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给出相应的措施。本文对于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的对策措施给出了具体的答案,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工程项目的成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在综合分析巫山县城新址区地质环境背景及已有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并选取评估因子,用敏感因子评估模型对新址西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其结果可以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呼图壁县东沟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手段对其进行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在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区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两个区,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建设用地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是由地壳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临汾市位于临汾断陷盆地中部,本区地质构造复杂,进而引起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本文立足于阐述临汾市地质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各县区多年来发生地质灾害的详细资料,系统介绍了临汾市所辖范围内所发生的地震、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分析了其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然而地质灾害的预测处于探索阶段,世界各国都不能准确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然而不同地区和国家对该类灾害的应对措施都不同;最后从监测预报、宣传教育、灾后重建、治理措施等多方面提出对临汾市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长达几千年的生存发展历史中,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影响可谓非常巨大。其危害之大、范围之广,使其一直都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重要灾害类型。因此,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各国有关专家都重视其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力求通过研究发现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为降低灾害影响提供依据。在长期的地质灾害研究中,发现地质灾害形成成因与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引发地质灾害发育演化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则成为当前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地震滑坡、边坡灾害以及地面变形灾害三个方面论证地质灾害内外耦合作用机制,并且分析了在我国区域内部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长达几千年的生存发展历史中,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影响可谓非常巨大。其危害之大、范围之广,使其一直都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重要灾害类型。因此,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各国有关专家都重视其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力求通过研究发现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为降低灾害影响提供依据。在长期的地质灾害研究中,发现地质灾害形成成因与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引发地质灾害发育演化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则成为当前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地震滑坡、边坡灾害以及地面变形灾害三个方面论证地质灾害内外耦合作用机制,并且分析了在我国区域内部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乡镇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乡镇地质灾害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比筛选合理的评价因子,依据对比法和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其权值,建立了一种农村乡镇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并对甘肃东部27个乡镇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地质灾害分区,可用于指导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涪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地质构造较复杂,层状地层发育.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的影响下,涪陵区地质灾害十分发育.通过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初步认识了涪陵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最后总结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于晓冬 《甘肃科技》2010,26(10):28-29,73
阐述了拉萨至日喀则铁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其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并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地震活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因素,并阐述了应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基本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在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地质灾害也在频繁发生,煤矿地质灾害不单单是发生在我们国家,在外国也会频繁地发生煤矿地质灾害。由于煤矿地质灾害在各个国家频繁发生,煤矿地质灾害问题渐渐得到了国际上的聚焦关注,地质安全研究部门加大研究力度,减少煤矿地质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文章主要对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煤矿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繁多,一旦发生不仅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的还会阻碍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地质灾害以其多样性、危害性和广泛性而逐渐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经过近几年来国家对于地质灾害的大力投入,在其防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想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还需要在许多方面付出积极地努力。笔者在此对地质灾害做出以下浅析。  相似文献   

16.
秦炎福  何恩节  官邦贵  陈廷利 《科技信息》2011,(15):J0028-J0029
为了查明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掌握其发生发展趋势,对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可行性依据,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不断地探测到地质灾害发生的背景与条件的大量信息,统计皖北地区煤炭矿区地质灾害状况,事先圈定出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时间及危险程度,建立矿区地质灾害区域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区域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监测,并进行信息化预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17.
交城县是山西省吕梁市的一个产煤大县,同时也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频发县.灾害类型主要有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其发生与地质背景及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其中采煤活动是引起该县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在调查研究交城中东部地区采空塌陷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探讨了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确定了该地区地裂缝的非构造属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是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对于危害性较大、变形发展趋势不明的地质灾害可通过专业监测预警方法进行防灾减灾。以近年来成功预警地质灾害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预警工作需要满足三方面的要求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即智能化的监测设备有效获取关键监测数据,科学的监测方案确保监测设备布设位置可靠和恰当,过程化的预警模型准确判断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趋势并提前做出预警。同时探讨了监测设备、监测方案、预警模型三方面工作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预警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昭通市是长江上游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研究利用Z指数、主成分分析和地质灾害前期有效降水量分析等方法,对历史地质灾害样本、同期区域站和国家站逐12 h、逐日降水资料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昭通市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众多,以滑坡为主,大中型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其中95%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在雨季,峰值在8月,与昭通市干湿季节相对应;其降水型地质灾害与灾害临近12 h降水量、当天降水强度、前3 d和前12 d累积降水量及降水强度等降水因子密切相关。因此,综合考虑短时、短期和中长期的累积降水效应,并引入国土部门的地质灾害区划成果建立了昭通市降水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选取2018年的地质灾害实例对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此模型对昭通雨季地质灾害有较好的预警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辽宁省高台山-阜新-锦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沿线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采用垂直断面法、自由膨胀率算法对扩能改造铁路通过区所引发和遭受的地面沉陷、膨胀土胀缩等地质灾害进行了专项量化评估与预测,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并结合辽宁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灾害防治措施.为正确认识铁路通过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研究其防治措施,对优化线路走向、合理确定工程设置类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